新城縣

新城縣

新城縣(現為高碑店市)縣城(現為新城鎮)是依照龜的形態而建:四周城牆為龜身;南關外的奎星皋為龜頭;奎星皋左右各有一眼井,是龜的眼睛;奎星皋至南門的南關大街及升仙橋為龜的脖頸;北門外北關大街及真武廟後的大旗桿,是龜的尾巴;北門內,大街兩側各有一眼井,是龜的睪丸;城四周,護城河環繞,四個角上各有一座石橋:東南賈家橋,西南楊家橋,東北崖家橋,西北王家橋,這是龜的四足。整個城的建築,酷似一隻浮游水面的巨大雄龜。由此得名小龜城。

龜城之說

新城縣新城縣

新城縣(現為高碑店市)縣城(現為新城鎮)是依照龜的形態而建:四周城牆為龜身;南關外的奎星皋為龜頭;奎星皋左右各有一眼井,是龜的眼睛;奎星皋至南門的南關大街及升仙橋為龜的脖頸;北門外北關大街及真武廟後的大旗桿,是龜的尾巴;北門內,大街兩側各有一眼井,是龜的睪丸;城四周,護城河環繞,四個角上各有一座石橋:東南賈家橋,西南楊家橋,東北崖家橋,西北王家橋,這是龜的四足。整個城的建築,酷似一隻浮游水面的巨大雄龜。由此得名小龜城。

相傳,新城縣的縣城為唐代所建,但這座龜城,並不是原來的縣城,而是明朝時新城的一位知縣張伯義在原縣城以南半里的地方建起來的。 具體小龜城由何時建起何人規劃,由於歷經數朝數代的改造,城牆的倒塌土埋,已經無法考證。但是從城牆、南北城門樓和賈家橋、楊家橋、崔家橋、王家橋的遺址來看,龜的形態依然明顯,所以龜城之說還是有根據的。

右側為新城一位有心的老人畫下的新城龜城圖,上面標註了新城當時所能看到的古建築以及新城八景的具體內容。

歷史沿革

新城縣就是今天的高碑店市。

新城為一古老集鎮,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屬燕國方城,晉代為涿縣,隋開寶九年移屬固安,唐大曆四年固安西境設立新昌,新昌西境設立新城,新城之名自此始。以後又歷經變遷。

1948年11月新城縣解放,成立人民政府。

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後,歸保定專區管轄。

1958年12月20日撤銷新城縣併入涿縣,縣政府遷至高碑店。

1961年7月9日析涿縣復置雄縣時,白溝河以東部分劃歸雄縣。

1962年8月27日析涿縣和雄縣,恢復新城縣原建制,縣政府駐地在新城鎮。

1970年縣政府遷至高碑店。

1984年新城設建制鎮。

1993年4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新城縣,建立了高碑店市。

1996年擴鎮並鄉,新城鎮與加錄鄉合併,鎮政府駐地新城城內。

地理位置

新城縣地處京、津、保三角中心地帶,北接涿州,南接定興,西接淶水,東接固安,總面積672平方公里,人口57萬,是環京、津經濟圈的主要市縣之一。

新城縣轄5鄉、5鎮、4個辦事處,5鄉是:梁家營、辛橋、東馬營、肖官營、張六莊;5鎮是:白溝、泗莊、新城、方官、辛立莊;城市中心區的4個辦事處是:和平區、東盛區、北城區、軍城區。

白溝為副縣級建制鎮。新城鎮為原縣政府所在地。現今縣政府也就是高碑店市市政府位於和平區。

文化藝術

新城縣新城鎮是歷史悠久的古鎮,其明代城牆酷似爬行的大龜,因此得名“龜城”。與龜城相關的傳說和新城鎮的地名傳說和人物傳說,於1989年集合成書《龜城故事》,由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此書為新城縣文化的代表。

旅遊資源

新城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從唐代開始初具影響力,境內留存至今的多處古建築足以說明新城古鎮的文化積澱。這些歷史人文景觀加上流經境內的紫泉河、倉上河和白溝河帶來的自然資源景觀構成了新城鎮最自豪的旅遊資源。

開善寺

第四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開善寺第四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開善寺

坐落在高碑店市老縣城所在地新城鎮的具有上千年歷史的遼代建築開善寺經過文物專業維修隊伍歷經6年修繕,如今面貌一新,重現昔日風采。

開善寺位於該市老縣城舊城東北隅,俗稱“大佛寺”,是一座保留有遼代建築風格的佛寺。由於建築歷史悠久,人們對它的建築年代說法不一,據民國二十四年(1935 年)王樹楠主編《新城縣誌》載:“開善寺系唐朝所建”;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碑記中記載:“寺創於宋” ;而當地民眾則傳說:“先有大佛寺,後有新城縣。”專家根據其建築結構分析,開善寺大雄寶殿是遼代建築, 而天王殿、金剛殿等配殿則為明清遺物。

開善寺大雄寶殿開善寺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的建造雄偉壯觀,技藝精湛。其中彩畫、壁畫、佛像巧奪天工,有碧殿映空,金像耀目,畫棟飛雲,巧幻不可臆度之說。佛像正中為觀音,兩旁有八大金剛、羅漢,佛座中藏有經卷等。據說清朝康熙、乾隆年間還有佛事活動。民國年間,因改大殿為教育館中心堂,除石刻像外,佛像全部毀掉。後彩畫亦剝落,壁畫用白灰塗掉。現在僅存一座大殿。今之大殿後距舊城根不過40米,再除去上城用的兵馬道,其地盤顯得侷促,因此,舊城牆下或城外有寺內遺址的傳說相當可信。

提到開善寺,還不能不說說其所在地新城鎮。由於歷史上的新城老城區的版圖形狀酷似一隻巨龜,所以新城又被人們稱為“龜城”。據傳說,該城興盛時期,東有香火極盛的開善佛寺,南有乾隆下江南修建的古行宮,西有文風四溢的孔聖人大殿,北有威嚴聳立的真武大帝廟,與城外西北的栓龜樁——蘭若佛塔遙相輝映,寺、宮、殿、塔在晨鐘暮鼓、香火繚繞中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和一座布局合理的古建築群。滄桑屢變,割據無常,隨著歷史的風雨變遷和文革10年浩劫,新城的盛景幾乎蕩然無存,唯有開善寺免遭滅頂之災。這主要得益於主殿大雄寶殿巨大的庫容量和歷經千年而不漏的屋頂質量,解放後一直被作為糧倉占用,從而沒有被當做“革命目標”。上世紀末,隨著對文物保護的力度逐漸加大,開善寺才又重新被世人所重視。1996年經過高碑店市的努力爭取,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國家保護文物。作為目前僅存世的八大遼構之一, 從2000年11月份開始,國家採取以古修古的方法,啟動了開善寺大雄寶殿修繕工程,現已累計投入資金480萬元。目前,大雄寶殿修繕工程主體已完工,有關專家正就大殿梁架、斗拱、檐椽的油飾進行論證。復原新建的天王殿、金剛殿等工程也已經基本完工。修繕過後,開善寺莊嚴肅穆,氣勢恢宏,依稀中,我們仿佛又回到它的過去。

現在,該市一方面進一步積極修繕保護開善寺,同時,還在積極挖掘其歷史內涵,蒐集相關的故事傳說,為發展當地文化,旅遊業做好鋪墊。

紫泉行宮

紫泉行宮紫泉行宮

清代記錄:“紫泉行宮在新城縣西南。其西北十五里有紫泉。考《水經注·巨馬》篇,上乘督亢溝于于乃縣東,東南流歴紫淵東。今按方位,紫泉即紫淵,其名舊矣。源出龍堂村,徑釣魚薹,繞縣城而西。厥有奧區,碧流環帶如練。乾隆辛未歲,建行陛於中,畫舫風亭,清幽颯爽。埭旁植修竹,拳石秀峙,略彴紆迴,樹杪箵笭,掩薄洲渚。爰荷天章,譜為十景焉。”

解放後,紫泉行宮用於建學校,由於缺乏保護,至今地面建築已經幾乎全部被毀。

文昌宮塔

文昌宮塔文昌宮塔

我國著名古建築學家劉敦楨所著《河北、河南、山東古建築調查日記》中詳細記錄下新城的文昌宮塔。

書中描述:“十時出北關,至文昌宮。宮之西北隅,有八角密檐九層轉塔一座。其下部之勾闌已毀,而基座亦經重修,惟塔身保存甚佳。南面辟圓券門,內為小室,有佛像。東、西、北三面浮雕雙扇門。其他四面浮雕幾何紋窗欞。再上於壁面隱出飾有懸魚之闌額,以及斗栱、榱題之屬。與涿縣之普壽寺塔完全一致,似亦為遼末之構。但上部疊澀式出檐九層及塔頂,則非原物矣。”

現已毀滅。

紫泉河

紫泉河紫泉河

紫泉河內的荷花和河岸的蘆葦是新城鎮最具代表性的河流景觀。

在清朝時期,正是因為紫泉河的美打動了乾隆皇帝,他才將自己南巡的行宮建這這裡,此行宮也因紫泉河得名紫泉行宮。這段歷史記載在清代高晉所著的《南巡盛典名勝圖錄》里。

自然資源

新城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無霜期達183天,年平均氣溫17.4℃,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

市境西部為太行山洪沖積平原,東部為河流沖積平原。白溝河從境內中部縱貫南北,南拒馬河沿西南邊境流過,紫泉河、倉上河、蘭溝河、斗門河、運糧河由北向南匯集,經拒馬河倒虹吸注入白洋淀。蘆僧河、大沙溝由北向南流入雄、固、霸排水系統。

全市耕地面積70萬畝,林地面積13萬畝,森林復蓋率為13%,地下水每年可開採量為1.3億立方米。

新城縣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淡水資源充足,物產豐富,農業基礎堅實。被國務院列為淮海農業綜合開發試點市和油料生產基地、國家商品糧基地,盛產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瓜里、土豆、胡蘿蔔等農作物,建成了4萬畝胡蘿蔔生產基地和10萬畝花生生產基地。

傳統美食豆腐絲,歷史悠久,享譽全國。畜牧業已成為農業發展的第一大產業,是京津生豬活儲基地,年出欄30萬頭。

基礎設施

2000年,全市公路通車裡程637.53公里(4條國省幹線+3條市級公路+19條鄉級公路+村級公路),客運周轉量完成6824萬人公里。全年貨運周轉量完成5500萬噸公里。全市擁有220KV、110KV等各類變電站8座,是華北地區供電能力最強的市(縣)之一。擁有程控電話8萬部,裝機容量13萬門,開通了IC卡和“小靈通”業務,新增通訊模組局14個,農話年末達到5.3萬多戶。全年完成電信業務總量6280萬元,比上年增41%。

2000年底,市區內自來水公司日供水能力達2萬噸,市區道路長達76公里,面積80萬米2,形成了七縱五橫一環的城市街道格局;規劃區綠化面積280平方米,人均綠地面積5.6米2。全市清運垃圾糞便量7.3萬噸,環衛機械總量達21輛。每年用於城市建設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超過億元,先後被河北省列為“學習張家港、創建文明城市”試點和創建園林城市試點,被國家建設部評為優秀城市,連年榮獲省城市環境容貌綜合整治“新容杯”。

2000年,先後完成了投資1.3億元的世紀廣場、投資5000多萬元的文明小區東區建設等重點工程。投資9200多萬元的市賓館改造工程、投資1500萬元的112線改建工程、投資1800萬元的市醫院住院樓建設等正在加緊施工。高碑店市正朝著“綠、美、淨、亮、暢、齊”的城市發展方向前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