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民

新型農民

什麼是新型農民?就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從經濟學角度看,新型農民就是“農商”。傳統的農民是農夫,農夫與自然經濟相契合,日出而作,日沒而息。

概述

新型農民 生產的產品主要用於自己消費,是一種典型的自然產品經濟。在計畫經濟條件下,昔日的農夫變成了集體經濟式生產隊成員乃至公社社員,然而,他們的勞動產品依然不是商品,是計畫產品。所謂賣公糧,交餘糧,剩下的分口糧。這個時期的農民依然是一個農夫,從自然產品經濟轉變為計畫產品經濟,這樣從個體農夫轉變為集體農夫。而農商則不同,是一個新的範疇,它是現代農民的經濟學意義表述。農商反映了一個新的經濟關係,一個以通過市場配置資源,以需求指導農業生產又以新產品引導市場,並以商業活動為舞台的新生產者。

詳細

為什麼要培養新型農民?(一)培育新型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農民知識化進程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步伐,決定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實現。正因為如此,溫家寶總理曾明確指出,我國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根本在於提高農民素質。(二)培育新型農民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提高農民素質,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是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將人口壓力傳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建設新農村,必須全面提高農民素質,包括文化素質、科技素質、人文素質。(三)培育新型農民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大量的農業科技成果最終要被農民所掌握,才能轉化成為現實生產力。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是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
意義:培育新型農民是新農村建設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個關鍵問題是,培養一代新型農民。
怎樣培育新型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基本問題, 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關鍵,關係到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全局.為培養造就新型農民 ,國家將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實施規模,各級財政要將農村勞動力培訓經費納入預算,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