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里拉斯和索波察尼

斯塔里拉斯和索波察尼

斯塔里拉斯和索波察尼,位於拉什卡河的河谷中,也就是古老的拉什卡地區-中世紀塞爾維亞的中心地區。The 索波查尼教堂是三位一體的教堂。教堂內部壁畫是拜占廷繪畫中最感染人的作品之一。它是天才畫家的傑作,巧妙的色彩搭配、嫻熟的繪畫技巧無不令人嘆為觀止。壁畫完成於1265年,他是極具和諧和優美特點的典型風格的代表作。

概述

斯塔里拉斯和索波察尼斯塔里拉斯和索波察尼

斯塔里拉斯和索波察尼位於賽爾維亞共和國中央地帶的中世賽爾維亞王國首都斯塔里拉斯在14世紀遭受奧斯曼帝國的攻擊幾乎變成廢墟。在僅存遺蹟中壁畫依稀可見。斯塔里拉斯西南部索波查尼倖存的三位一體修道院建造於1260年。聖堂內牆上保存的中世紀最大的拜贊庭式壁畫畫面宏大,布局.均勻,色彩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被公認為賽爾維亞最值得驕傲的壁畫。其中又以『聖母之死』最具藝術價值。

斯塔里斯的郊區是塞爾維亞的第一個首都,這裡有一群著名的中世紀紀念碑,城堡,教堂,和修道院。索波查尼修道院是西方文化和拜占坦世界相結合的標誌。
這個地區位於拉什卡河附近,新帕扎爾城市的廣大地區。整個地區代表中世紀塞爾維亞人的核心地區,一系列的紀念物和古老的村莊說明了這裡有組織的生活的歷史、精神和藝術上的連續性。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建築成就和藝術作品,在長達兩個世紀的漫長歲月里,與塞爾維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緊密聯繫在一起。在這些建築和藝術作品裡包括聖彼得和聖保羅教堂、斯圖波維和索波查尼修道院、坐落於塞貝切沃河和拉什卡河交匯處的城堡遺蹟以及其他的考古遺址等。建於土耳其統治時期的新帕扎爾古城的核心地區和許多傳統的教堂建築是這一地區生活連續性的明證。

歷史

斯塔里拉斯和索波察尼斯塔里拉斯和索波察尼

聖彼得和聖保羅教堂名列塞爾維亞最古老的中世紀宗教建築的名單之中。做為主教區的閱歷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紀這個修道院自從在什特凡內馬尼亞王子生命中最關鍵的事件中發揮重要作用後就具有了特殊的重要性。什特凡王子洗禮儀式,反對異教徒的委員會,斯特凡王子的加冕典禮都發生在這裡。建築的設計是基於帶有一個圓頂屋的圓形的方案,這種設計方案在現代還占據著統治地位。然而,已經添加了新的造型和許多新的成分(一個畫廊、環形的中央廣場、後來被一個鄰近的不規則建築分割開)。三層殘存的壁畫碎片大約繪製於公元9-10世紀和12世紀初,墓碑建於17世紀和19世紀的時候。

建築特徵

斯圖波維修道院位於小山的頂上,代表著新帕扎爾全部的特徵。整個建築群包括聖喬治教堂、餐廳、修道士居住的住宅、水箱和帶有塔樓的圍牆。修道院建於1168-1172年,教堂本身有點西方、羅馬式風格,壁畫是最好的拜占廷傳統風格。1282-1283年之間位入口處的城堡被用來作為德拉古廷國王的禮拜堂和陵墓,裡面裝飾著描述歷史事件的壁畫。在1960-1982年之間針對整個建築群的大規模的考古和修復工作展開了。

索波查尼修道院位於拉什卡河的河谷中,也就是古老的拉什卡地區-中世紀塞爾維亞的中心地區。The 索波查尼教堂是三位一體的教堂,修道院教堂供奉"基督三聖"。在中世紀時期它是一個繁盛的修道院,有100多名僧侶。教堂內部壁畫是拜占廷繪畫中最感染人的作品之一。它是天才畫家的傑作,巧妙的色彩搭配、嫻熟的繪畫技巧無不令人嘆為觀止。壁畫完成於1265年,他是極具和諧和優美特點的典型風格的代表作。烏羅什一世國王索潑查尼根據他的祖先的風格-古老的拉什卡 建築傳統捐資修建了這座教堂。14世紀初的時候,在修道院教堂前面增加了一個帶有尖塔的外部開放的畫廊。

景點欣賞

從索波查尼修道院返回首都貝爾格蘭德。長途車的終點站就在火車站廣場。為了明天乘火車方便,就近住進了廣場對面的小旅館。次日早晨6點半起身漫步在寬闊、寂靜的米洛什大道上,想尋個咖啡店吃早餐。晨光灑在牆上、灑滿大道。我最愛晨光、愛它的暖洋洋、愛它為我造就過一幅幅圖片。然而,今天的感覺有些異樣、定睛望去前方十字路口左側有座大樓整整半座被削成了殘骸廢墟聳立在晨光中。我記起來了。這就是被美軍飛機空襲炸爆過的地方。我驚愕了、在2l世紀的文明世界中竟然真有這般活鮮鮮的不協調景觀一位50歲開外的男士從我身邊匆匆走過又折回來用手指著殘骸憤憤地向我說著什麼我木然了。這個世界還有正義嗎?!還有廉恥嗎?!強者就是正義。一個民族一邊保留著殘骸大樓以警世人、一邊卻綁起卸任的大總統賣了個“西瓜”價。國家走到這份兒上就沒有什麼廉恥婁。聯想起我在日本廣島拍攝核子彈爆炸廢墟時的那種心靈震憾,不身臨其境是永遠無法真實地體會到“核子彈”的涵義、永遠無法明白為什麼全世界近200個國家中惟有日本一國制定了無核三原則。再想想二戰時若不是美國而是希特勒或東條英吉搶先掌握了核子彈的話……。

重建索波查尼教堂

修道院建築群現在仍然被厚厚的圍牆包裹著。教堂同時也是皇家的陵墓。"科索沃戰役" 後,索波查尼教堂被土耳其人焚毀,教堂被嚴重的破壞。重建工作相繼在15世紀、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展開,索波查尼修道院的修道生活又重新繁榮起來。1689年土耳其人又一次焚毀了教堂,經歷此次重創後,教堂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得以恢復元氣,此前一直荒蕪著。此後的30多年中一直作為女修道院,1996年阿爾泰米主教引見了一位年輕的兄弟到索波查尼修道院,這位新來的兄弟現在正活躍地為重建修道院、復興這箇中世紀重要的廟宇的精神而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