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勒茨基方程

斯勒茨基方程

斯勒茨基方程是計量經濟學中,由於計算需求而產生的關於經濟價值理論的一個方程。該方程把同價格變化有關的需求量的變化分成兩部分:(1)收入變化帶來的需求量變化;(2)在效用水平不變的情況下,價格變化引起的需求量變化。該方程的末項說明兩種商品的相互替代作用。這一方程被稱為經濟價值論的基本方程。

概念界定

斯勒茨基方程是以俄國經濟學家尤金.斯勒茨基(Eugen Slutsky,1880-1948年)的名字命名的,以紀念其在需求理論方面的貢獻。

某種商品價格的上升可能會產生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使該商品相對於其替代商品而言變得更貴了,這會導致消費者減少對該商品的消費量,而增加對該商品替代品的消費量;另一方面,使得消費者的實際收入(或購買力)下降,這也會導致該消費者減少(或增加)對商品的消費量。前一種影響即為價格變化的替代效應,而後一種影響即為價格變化的收入效應。斯勒茨基方程(Slutsky Equation)的作用在於它可以分解出某商品價格變動所引起該商品需求量的變動中有多少是替代效應所導致,而又有多少是收入效應所導致的。

理論圖示

斯勒茨基替代效應是指在商品價格變化後,在保持消費者實際收入不變(這裡的實際收入不變是指消費者在價格變化後能夠購買他想要購買的價格變化以前的商品購買量)的情況下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化。斯勒茨基收入效應是總效應減去替代效應後的部分效應,是由於收入變動所引起的純效應。

相關理論

希克斯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希克斯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希克斯替代效應是和斯勒茨基替代效應是對於價格效應的不同解釋。希克斯替代效應是指在商品相對價格發生變化後,在保持消費者實際收入不變(這裡的實際收入不變是指消費者在價格變化前後保持在同一條無差異曲線上)的情況時下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