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首行動

斬首行動

斬首行動即用巡航飛彈和精確制導飛彈對敵方進行軍事打擊,通過精準打擊,首先消滅對方的首腦和首腦機關,徹底摧毀對方的抵抗意志。“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形象反映了這種思想。“斬首行動”的要素是快速、精確、內應。

基本信息

簡介

斬首行動即用巡航飛彈精確制導飛彈對敵方進行軍事打擊,通過精準打擊,首先消滅對方的首腦和首腦機關,徹底摧毀對方的抵抗意志。“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形象反映了這種思想。“斬首行動”的要素是快速、精確、內應。

“斬首行動”的實施的硬體條件就是精確打擊,“斬首行動”另外一要素是內應,要有充分的情報,有諜報人員和有所偵察手段發現高官的高級車隊和重要的統帥指揮機構,最後一點是快速,首先打擊敵人最脆弱的重心———統帥指揮機構和支撐戰爭的經濟目標,以取得決定性效果,並迅速結束戰爭。

在戰爭中,戰爭對手作為一個大系統,通常由五個環節組成:“指揮領導環”,即指揮系統;“有機必需品環”,即電力等相關的工業以及彈藥、食品等;“基礎結構環”,即交通航線等基礎設施;“個體群環”,即人口;“野戰部隊環”,即以保護己方系統內部環節、攻擊敵方系統各環的環節。 按信息戰原則,這五個環節中,力量最弱的是第一環,其功能和構成決定了它是整個作戰系統中智力、技術和信息最為密集的要穴部位,但同時也是作戰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最弱的部位,因此歷來是兵家追求的首選打擊目標。

理論

1斬首行動
斬首行動最先由美國提出,它的本質是基於美國的“先發制人”的戰爭理論。
現代戰爭中的“斬首行動”發端於科索沃戰爭。科索沃戰爭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美國於1999年3月24日1999年6月20日南斯拉夫聯盟的民族矛盾引發的科索沃危機而對前南聯盟發動的一場重要的高技術局部戰爭。

在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美軍基於這種理論率先實行了“斬首行動”。伊拉克戰爭使美國人覺得“大獲全勝”,五角大樓的一些官員更是欣喜若狂。華盛頓的智囊、美國國防部信息中心的分析家克里斯·赫曼說:“動用25萬人的兵力,繞地球半圈,將數量龐大的伊軍徹底踢翻,顯然是一場非常成功的運動。”言語中流露出依靠先進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優勢,就可以絕對地取得戰爭的勝利。
這次伊拉克戰爭,是一場存在著明顯“時代差”、典型的非對稱戰爭。 一方擁有絕對的制空權、制海權,實施最先進的信息戰、閃擊戰、癱瘓戰、特種戰;另一方則只能以運動戰、游擊戰、襲擾戰等傳統模式應對。但若從戰爭中雙方的表現來看,高技術條件下,人仍是戰爭的主體,“以劣勝優”仍有著廣泛的施展空間。
對付薩達姆政府以及“基地”組織等恐怖組織成員。至於“斬首行動”的有效性目前還不能肯定,其合法性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爭議。

進程

1斬首行動
伊拉克戰爭,美英聯軍依仗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精良的武器裝備,以“泰山壓頂”之勢,從空中到地面對伊拉克發動全面進攻。首先,以“斬首行動”為發端,打響了“精確閃擊戰”。3月20日,美軍針對伊拉克的“政權目標”,利用巡航飛彈實施定點打擊,冠名為“斬首行動”。

再次,“戰場明星”特種兵擔任“急先鋒”,他們負責弄清薩達姆和其他高級領導人的行蹤;搶占機場和油田;實施心理戰;進行特種偵察,引導戰機打擊臨時目標;攻占無線廣播電台、電視台、情報中心等關鍵信息設施,截斷伊拉克的內外聯繫。美軍使出如此多的“毒招”擬在一個星期之內即可結束這場戰爭。可是,事情並不像美國人所預料的那樣,不但其精心策劃的對薩達姆實施的“斬首行動”未能奏效,而且在伊軍採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躲過空襲,避開鋒芒”等一系列非常規戰術的阻滯下美英聯軍的進攻並非暢通無阻,戰爭一開始便呈現膠著狀態。  緊接著採取“震懾行動”,利用機載、艦載飛彈,在衛星定位系統的引導下,針對事先確定的打擊“重心”,實施狂轟濫炸。同時十幾萬大軍每天以150公里的速度快速推進。其次,張開“天眼”布下4張大網,確保戰場單向透明。在距離地面600多公里的太空,由160餘多顆全球定位間諜衛星組成“天眼”衛星網;在伊拉克頭頂約兩萬米的高空,U-2偵察機和“全球鷹”無人偵察機不斷地盤鏇;在1.2萬米的高空,裝備有移動目標追蹤雷達的預警機往返巡邏;再往下到6000米高處,則有“掠食者”無人駕駛飛機裝備有圖像、紅外線及雷達感測器探視軍情……以這種多層次、多來源、全時空的多維感知系統,實時提供戰場信息使戰場對美軍單向透明。

特點

1斬首行動
縱觀戰爭初期的伊軍防禦作戰,不能不說他們注意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以弱抗強”、“以劣抗優”上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

一是化整為零、以拖待變。伊軍採用分散、隱蔽的作戰行動與美英聯軍展開周鏇,有效遲滯了美英聯軍的進攻速。

三是依託城鎮,節節抵抗。伊軍注意吸取海灣戰爭的教訓,沒有在廣袤的沙漠、遼闊的原野、兩河流域和平川等暴露地形上布設重兵集團,而是分散隱蔽於城鎮內,依託城鎮易守難攻的有利條件,與美英聯軍展開反覆爭奪,不僅給敵人造成較大傷亡,而且挫傷了敵人的戰鬥意志。二是全民參戰,軍民一體。戰前,伊拉克當局廣泛動員居民參戰,給他們配發武器,形成全民參戰,軍民一體、共同抗敵的局面。軍民共同抗敵,不但在軍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精神和心理上給國人一個重大的鼓舞,堅定了國人不離開家園,積極參戰的決心、前次海灣戰爭伊拉克曾出現幾百萬人的難民潮,而此次伊拉克戰爭,不但沒有形成較大的難民潮,而且還有幾千名伊拉克公民紛紛從約旦等地申請回國參戰,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

四是小股偷襲,持續擾敵。崇尚非接觸作戰理論的美軍認為依靠其遠程精確打擊火力就能制服伊軍。但伊軍採取“你不接觸我,我卻接觸你“的方法,抓住敵長驅直入,戰線過長的弱點,利用沙塵暴等氣候條件,採用夜間伏擊、襲擾破壞、詐降、小群出擊等短兵相接的游擊戰法,時而襲擾美軍後勤車隊,時而以小股兵力迂迴至美軍側翼或後方迅速出擊,時而又乘夜暗靠近美軍部隊發起突襲,給美英聯軍造成極大的心理震撼。

五是隱真示假,藏打結合。面對美英聯軍的狂轟濫炸,伊拉克採取了隱真示假、隱藏躲避的方法,無論是軍隊還是平民儘管伊軍裝備的防空武器,均為早期製造的防空飛彈、高炮和高射機槍,較為落後,但由於採取了密集使用的方法,也擊落了美英聯軍的一些作戰飛機和巡航飛彈。

啟示

1斬首行動
伊拉克的戰爭實踐再一次告訴我們,現代戰爭條件下發揮人的主體作用,與能不能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軍事人才群體直接相關。根據未來作戰對人的素質提出的新要求和我軍的實際,使人的主體作用有效發揮,在提高指戰員的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上,關注以下幾個方面是極其重要的:

儘管近幾年來部隊已掀起轟轟烈烈的科技練兵熱潮,但就總體而言,訓練內容低層次循環,訓練科目“炒剩飯”的現象仍然存在,對怎樣發揮戰士的聰明才智,在戰鬥中,如何運用智謀對付敵人、保存自己等智慧型訓練很少。要應付高技術戰爭,無論是政治工作還是軍事工作,既要注重培養官兵高度的政治覺悟、英勇殺敵的犧牲精神,又要培養官兵智慧型素質;既要練技術戰術,又要練謀略戰法,使全體官兵大智大勇,整個部隊精幹頂用、所向無敵。一是要下大功夫提高廣大官兵的現代科學文化特別是高科技素質。必須進一步校正那種把人的素質僅僅理解為覺悟、勇敢和犧牲精神的片面認識,確立智慧型是構成人的因素第一要素的觀念,突破傳統思維定勢的束縛,把培養和提高官兵的智慧型素質納入部隊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內容。有些同志對這一問題理解十分片面,人才培養偏重於政治思想多,對如何培養部隊智力、增長官兵的智慧方面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二是要切實加強對我軍軍事理論和軍事思想的學習研究。人在戰爭中的主導性和主動性的正確發揮離不開正確理論和先進軍事思想的指導。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關於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無疑是當代中國最先進最科學的軍事思想,是我軍克敵制勝的法寶。

在現代高技術戰爭中,要正確發揮人的主動性和主導性,仍然離不開這些光輝思想的指導。但是,由於高技術武器的廣泛使用,戰爭的物質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例如,由於高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套用於戰場,現代戰爭的作戰思想已有一個大的轉向:作戰指導思想,由“粗放式”轉向“精確化”;力量使用,由“兵力集中”轉向“作戰效能集中”;戰鬥樣式,由“線式攻防戰”轉向“非線式機動戰”;戰鬥編成,由“預先合成”轉向“動態合成”;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要實行正確的戰爭指導,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在其科學思想指導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正確認識和把握高技術戰爭的新特點和新規律,積極研究探討適應高技術戰爭特點的作戰理論和方法,不斷豐富和發展我軍的軍事理論和軍事思想,這既是加強我軍現代化建設、提高指戰員自身素質所必須,又是在高技術戰爭中正確發揮人的主動性和主導性的重要基礎。

三是要採取多種措施提高指戰員駕馭和實施高技術戰爭的能力。無論是提高指戰員的素質還是發揮人的主動懷、主導性,靠紙上談兵是絕對辦不到的,必須加強實踐鍛鍊,在訓練實踐中提高。

為了做好新時期軍事鬥爭準備,推進有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一方面,必須加快現代化武器裝備的研製和裝備步伐,儘可能地做到打什麼仗,就用什麼樣的武器。另一方面,就戰鬥力生成來說,下大力使現有裝備特別是新裝備成建制、成系統形成作戰能力和保障能力(簡稱“兩成兩力”),更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加快“兩成兩力”建設,既要重視理論法規、組織指揮、保障能力、管理維修、儲備供應的研究和建設,更要重視教育訓練的實踐操作。

就整個部隊而言,當前更應該重視大力深化裝備訓練,促進訓練實戰化。做到訓練一致、訓用一致。要加大訓練的難度和強度,根據未來作戰的需要,調整訓練內容,突出野外生存、實裝機動等重點,多在生疏複雜地帶和近似實戰的艱難困苦條件下訓練和摔打部隊,練技術,練指揮,練體力,練協同,不斷縮小訓練與實戰的差距。只有這樣,官兵的素質才能有一個較大提高,發揮人的主動性才能有一個堅實的素質基礎。

相關案例

美軍斬首
海灣戰爭中,美軍就是按照這樣的程式對伊軍發動攻擊的,先摧毀了伊軍指揮機構和地面防空系統,再摧毀其電力、能源、通信、橋樑、公路、機場等基礎設施,最後才與伊軍作戰部隊開始地面作戰,摧毀其人員和軍隊。科索沃戰爭中這一特點體現得更加充分,南聯盟軍隊基本上沒有重大毀傷,北約就結束了戰爭。
通過摧毀核心環而不需要對外圍各環進行打擊就能快速達成戰爭目的,必然節省大量兵力兵器,而且也可在政治、外交和軍事上獲取主動,這便是美軍“斬首行動”的理論依據。美軍認為,如果在戰爭一開始,就把45枚飛彈和4枚雷射制導炸彈扔在薩達姆的身邊並將其致死,必將發揮巨大的戰略效能,而同樣數量的飛彈和炸彈,如果扔在巴格達市中心或城市外圍的伊軍防禦陣地上,無論造成多大的摧毀效應,都不可能對其政權構成震懾。
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的斬首行動主要是針對敵方的戰略指揮控制系統,而1986年的美得衝突、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則是直接針對敵方最高領導人進行精確打擊,這樣的打擊體現了打敵要害、直接致敵於死地的戰略思想。
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戰爭
2001年:阿富汗戰爭
2003年03月20日:斬首空襲薩達姆
美國對IS發動“斬首行動”
美國中央司令部2014年11月7日晚在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附近實施空襲,擊中屬於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一列車隊。有阿拉伯媒體報導,“伊斯蘭國”領導人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當時身在車隊中,他被擊傷。
但美軍中央司令部發言人派屈克·賴德說,尚不清楚巴格達迪的狀況。
重要目標
2014年6月,“伊斯蘭國”控制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並一直將其作為一個重要據點。
賴德2014年11月8日告訴媒體記者,美軍2014年11月7日晚對摩蘇爾附近的一列車隊展開空襲,車隊由10輛武裝卡車組成。
摩蘇爾市內太平間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路透社記者,空襲後大約50具“伊斯蘭國”成員的遺體被送去那裡。
阿拉伯衛視台報導,巴格達迪被擊傷;伊拉克一家電視台稱,他的一名助手被擊斃。
但賴德說:“我們可以證實的是,聯軍戰機實施了一系列空襲,針對一些聚集在摩蘇爾附近的‘伊斯蘭國’頭目,但不能肯定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當時在場。”
他說,這次由美軍領導的空襲是“我們繼續向‘伊斯蘭國’恐怖網路施壓”的標誌,目的是“打壓這一組織”,確保它“活動、通信和指揮的能力愈發受限”。
法新社報導,美國政府懸賞1000萬美元緝拿巴格達迪。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巴格達迪的影響力超出了“基地”組織頭目艾曼·扎瓦希里。
增援“遲到”
美國官員2014年11月7日證實,總統貝拉克·歐巴馬批准向伊拉克增派1500名軍事人員,指導和訓練伊拉克軍隊以及庫爾德武裝,以對抗極端組織“伊斯蘭國”。
美軍眼下約有1400名駐伊軍事人員,略少於先前限定的1600人。其中,600人作為軍事顧問部署在首都巴格達埃爾比勒省,800人負責保護美國使館和巴格達機場安全。據歐巴馬最新授權,美軍方可以在伊拉克部署最多3100名軍事人員。
對於美國最新增派計畫,伊拉克總理海德爾·阿巴迪2014年11月8日告訴媒體記者:“這一步來得有些遲,但我們表示歡迎。”
伊拉克政府先前要求打擊“伊斯蘭國”的國際聯盟培訓並武裝伊拉克安全部隊。阿巴迪說:“這一聯盟已經答應,4至5座伊拉克培訓基地已選好。在此基礎上,他們開始派遣培訓人員”。
法新社援引專家的觀點報導,伊拉克安全部隊面臨培訓不足和後勤嚴重匱乏的困境,這直接影響到與“伊斯蘭國”的作戰。(杜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