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點莎腦魚

斑點莎腦魚

在70年代初期,黃海中部僅為偶爾可見,但80年代初期,該海域資源數量有所增加,當今成為黃海海區一種新的捕撈對象之一。分布於中國黃海;國外見於朝鮮和日本。

基本信息

介紹

斑點莎腦魚Sardinopsmelanostictus;S.sagaxmelanastictus(TemmincketSchlegel);Spottedshanaofish,Truesardine,Sardine
俗稱遠東擬沙丁魚、沙丁魚。硬骨魚綱、鯡形目、鯡科。系暖溫性近海中上層魚類。

形態結構

斑點莎腦魚斑點莎腦魚

體長而稍側扁,呈梭形,背腹兩緣近平直,腹部較鈍圓。頭中大,側扁,吻端稍尖。口較小,前位,稍斜裂。下頜稍長於上頜。兩頜齒細小。眼中大,側上位;眼間隔平,有棱形印跡。鰓蓋骨不平滑,有數條放射狀棱紋。鰓孔寬大。尾柄較粗,長約為高的1.6倍。背鰭1個,位於體背中間稍偏前,較大,鰭條向後漸短,後緣微凹。胸鰭較窄長,側下位,鰭條向下漸短。腹鰭小,基底與背鰭基底中部近相對。臀鰭基底較長,位於背鰭基底末端與尾鰭基之間稍偏後下方,最後2鰭條稍延長。尾鰭深叉形。體被大圓鱗,易脫落。腹緣有弱棱鱗。尾鰭基具有2個明顯長鱗。無側線。體背青綠色,體側上方稍淡,有1行黑色圓點,多數為7個,側下方及腹部銀白色。背鰭、胸鰭和尾鰭淺灰色,臀鰭和腹鰭銀白色。體長一般為14—20厘米。喜集群棲息於沿岸與外海水交匯處水域。越冬場在黃海南部至東海北部水深80—100米水域。春季部分魚群可游至黃海中部或北部水域生殖。主要食物為浮游甲殼類、硅藻類、橈足類。2齡可達性成熟。生殖期5—6月。卵生。分布於黃海、東海,東海數量較多。常用底拖網、圍網類漁具捕撈。肉質鮮嫩,可鮮食,亦可加工罐頭食品。可提取醫藥成分。《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規定為重點保護對象,可捕標準以達到性成熟為原則。
背鰭20;臀鰭18;胸鰭18;腹鰭8。縱列鱗52;橫列鱗12。體長為體高5.4倍;為頭長4.1倍。頭長為吻長3.6倍;為眼徑4.4倍。體延長,稍側扁,呈梭形,背腹緣近似平直,尾柄短。頭側扁。吻稍尖而長。眼中等大,上側位。有脂眼瞼。眼徑小於吻長。口小,前位。兩頜幾等長。上頜骨向後伸達眼緣下方。鰓孔大。鰓蓋膜彼此分離,與峽部不相連。峽部狹窄,有對稱的缺刻。鰓蓋條6。具假鰓。體被圓鱗。腹緣有棱鱗21+16。尾鰭基有2個顯著長的鱗。背鰭起點在腹鰭起點的前上方。尾鰭深叉形。體背部呈青綠色,下側及腹面為銀白色;體側有1行黑色圓點。體長225mm。系海洋冷溫水性中上層魚類。4—5月份魚群洄游到黃海中部,有時可達黃海北部和大連近海繁殖。主要在海州灣海域的產卵場所。產卵期5—6月間。一般2齡魚即成熟,絕對生殖力為3—10萬粒。浮性卵,卵徑0.33—1.17mm,以硅藻、撓足類和毛顎等為食,故為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在70年代初期,黃海中部僅為偶爾可見,但80年代初期,該海域資源數量有所增加,當今成為黃海海區一種新的捕撈對象之一。

分布

主要分布於中國黃海;國外見於朝鮮和日本。

硬骨魚綱

硬骨魚綱(Osteichthyes),脊椎動物亞門的一綱。有肺魚亞綱、總鰭魚亞綱及輻鰭魚亞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