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林試劑

斐林試劑

斐林試劑(Fehling's solution)是德國化學家斐林(Hermann von Fehling,1812年--1885年)在1849年發明的。它是由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0.1 g/mL的溶液和硫酸銅的質量分數為0.05 g/mL的溶液,還有酒石酸鉀鈉配製而成的。它與可溶性的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麥芽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因此,斐林試劑常用於鑑定可溶性的還原性糖的存在與否。

基本信息

簡介

斐林試劑(Fehling'ssolution)是德國化學家斐林(Hermannvon
Fehling,1812年--1885年)在1849年發明的。它是由氫氧化鈉的含量為0.1g/mL的溶液和硫酸銅的含量為0.05g/mL的溶液,還有含量為0.2g/mL酒石酸鉀鈉配製而成的,其本質是新配製的氫氧化銅。
它與可溶性的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麥芽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因此,斐林試劑常用於鑑定可溶性的還原性糖的存在與否。
註:嚴格來說,果糖不是醛糖,理應無還原性,但是果糖情況很特殊,可以體現出還原性。[1]
配製
將34.6gCuSO?.5H?O溶於200mL水中,用0.5mL濃硫酸酸化,再用水稀釋到500mL待用;取173g酒石酸鉀鈉KNaC4H4O6.4H2O,50gNaOH固體溶於400mL水中,再稀釋到500mL,用精製石棉過濾;使用時取等體積兩溶液混合。
[注意]在鑑定還原糖時該試劑必須現用現配,尤其是在高中化學中。

使用方法

還原糖:
1:向試管內注入2ml待測組織樣液。
2:向試管內注入1ml斐林試劑(甲乙液混合均勻,甲液量較多,乙液只需少量。然後再注入)。
3:將試管放入盛有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min。
4:觀察試管中出現的顏色變化。
(應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澱))
核糖、葡萄糖、果糖(還原性糖)均為磚紅色沉澱;蔗糖、澱粉無變化(因為蔗糖、澱粉為非還原性糖)。

套用

醫學上用此試劑檢驗糖尿病
從高中生物的角度來講,要明確斐林試劑與單糖中的葡萄糖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

班氏試劑

斐林試劑和班氏試劑的使用方法及原理不盡相同。斐林試劑和班氏試劑都是檢驗還原性糖的試劑,二者的使用方法及原理、成分也有區別,下面就從這幾種試劑的使用原理、成分及使用方法等方面做一簡單總結。
斐林試劑和班氏試劑
關於斐林試劑和班氏試劑,可用下面的例題引出其異同點:例:你可用什麼方法,檢驗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糖?
答案:
方法一:在試管中加入人的尿液0.1mL,加入班氏糖定性試劑1mL,混合均勻後,將試管放入盛有開水的燒杯中,加熱煮沸1min~2min,若試管中溶液在加熱後產生了磚紅色沉澱,說明尿液中含有
方法二:取少許尿液加水稀釋後,加入剛配製好的斐林試劑,沸水浴加熱後,若出現磚紅色沉澱,則說明尿液中含有糖。
方法三:取少許尿液加水稀釋後,加入少許Cu(OH)2懸濁液(新制)加熱,若出現磚紅色沉澱,則說明尿液中含有糖。
由以上例題可以看出,斐林試劑和班氏試劑都能用於鑑定可溶性還原糖(上題中檢驗的是葡萄糖)的存在,二者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
二者的不同點歸納
(1)班氏試劑常用於尿糖的鑑定,其配方與斐林試劑不一樣,其配方為:
①400mL水中加85g檸檬酸鈉和50g無水碳酸鈉
②50mL加熱的水中加入8.5g無水硫酸銅。製成溶液;
③把CuSO4溶液倒入檸檬酸鈉溶液中,邊加邊攪,如產生沉澱可濾去。
(2)其反應原理與斐林試劑略有差別。利用斐林試劑鑑定時,斐林試劑甲和斐林試劑乙直接反應生成酒石酸絡銅離子
酒石酸絡銅離子和可溶性還原糖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澱。而班氏試劑中的產生卻是這樣的:檸檬酸鈉作為絡合劑,由碳酸鈉提供鹼性。CuSO4與檸檬酸鈉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時生成檸檬酸絡銅離子,檸檬酸絡銅離子與葡萄糖中的醛基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
(3)兩種試劑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試劑甲和斐林試劑乙混合後會因酒石酸有一定的還原性而自發地緩慢產生氧化亞銅沉澱,因此斐林試劑一般為現用現配;而班氏試劑的配方中,檸檬酸鈉比較穩定,實際鹼性也不強,不易還原銅離子產生氧化亞銅沉澱,因此該試劑可長期保存。
當然,無論用班氏試劑還是斐林試劑,歸根結底都是二價銅與醛基在沸水浴加熱條件下反應而生成磚紅色的沉澱,兩者反應現象一樣,這就是二者的相同之處。

雙縮脲試劑

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
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都由NaOH溶液(斐林試劑中還有酒石酸鉀鈉)和CuSO4溶液組成,但二者有如下三點不同:
(1)溶液濃度不同
CuSO4溶液稱為斐林試劑乙,其濃度為0.05g/mL;
CuSO4溶液(雙縮脲試劑B)的濃度為0.01g/mL。
(2)使用原理不同
斐林試劑是新配製的溶液,它在加熱條件下與醛基反應,被還原成磚紅色的沉澱,可用於鑑定可溶性還原糖的存在。用斐林試劑鑑定可溶性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澱)。
鑑定生物組織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時,常用雙縮脲法,使用的是雙縮脲試劑,發生的是雙縮脲反應。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肽鍵的化合物皆可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蛋白質的肽鍵在鹼性溶液中能與Cu2+絡合成紫紅色的化合物。顏色深淺與蛋白質濃度成正比。
(3)使用方法不同
斐林試劑使用時,先等體積混合甲、乙兩液,而後立即使用,反應需要加熱(有時不加熱也反應);雙縮脲試劑使用時,先加入NaOH溶液(2mL),振盪搖勻,造成鹼性的反應環境,然後再加入3~4滴CuSO4溶液,振盪搖勻後觀察現象。
參考資料
1.果糖.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3-04-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