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經驗

教學經驗是一本關於教育的指導讀物。

教學經驗自評

——從大學地理專業《地質學基礎》教學談起
《地質學基礎》是地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它以整個地球為對象,主要研究地殼的組成物質,構造變動和發展歷史,涉及的時間悠久,地域廣闊,加上地質記錄殘缺不全,較難學習掌握,內容複雜(包括地質學十幾個分科)且以描述為主,令人感覺煩雜,枯燥乏味。從理科招收進來的學生,地學知識相當缺乏。面對這些情況,如何教好這門課,讓同學在規定的有限時間內,為後續課程打下堅實的地質基礎,為培養合格的中學地理教師準備必要的地質知識和教學才能,這是較為困難的事情。我邊學、邊教、邊改、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大綱”的要求:已掌握有關礦物、岩石、礦床、地殼運動和地質構造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能肉眼鑑定中學要求和教材安排的120多種礦物、岩石;學會了地質圖的閱讀分析,具備了一定的野外地質觀察能力;學習了常用的唯物辯證思維方法,大大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口頭、書面的表達能力。我的教學經驗1985年在全國地質教學研討會上介紹,獲全國同行高度評價,並一致推舉我改編《地質學基礎》教材,此教材199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作為全國通用教材正式出版發行。

關係及積極性

一、認清教與學的關係,充分發揮師生兩個積極性
教與學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兩者相輔相成決定教學的效果。從兩者關係看,學是目的,教是手段,教師的“教”,歸根結蒂為了學生的“學”;“教”的好壞要通過“學”的好壞來衡量。這告訴我們: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學方法的改革應以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讓其原意學、容易學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老師不僅要管“教”,更要管“學”。
如何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學得好?“名師出高徒”,當然首先要發揮老師主導作用,把書教好,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決定學習好壞的內因,教師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這又告訴我們: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要管教、管學,而且要正確認識教書與育人的關係,既管業務又管思想,充分調動學生在教學工作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總之,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老師除主觀努力外,必須取得學生的配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基於這樣的認識,我採取了如下做法:
首先,自己以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並和實驗老師協同作戰,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努力備好每一堂課,講好每一堂課。做到:重點課、課前徵求意見,講後聽取反映;每節課前搞試講,課後有總結。通過試講,熟悉教案,精益求精,發現問題,改進教法;課後總結,寫下“後記”:自己感受,同學反映,改進意見。一般上課提前10—20分鐘到教室,作好有關方面準備和板書設計,以使自己胸有成竹,從容上陣,忙而不亂。特別注重講好緒論課,打響第一炮。“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緒論課講解什麼叫地質學。為什以要學、怎樣學等問題,是一門課的總綱;是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激發學習自覺性和興趣的關鍵課;是給學生第一印象,為日後課程鋪道路的奠基課。因此,我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準備這堂課。期間,我瀏覽了中學地理課本,聽取了其他老師,特別是來自各大學的新畢業的老師,學習地質學的感受和建議。請人畫了近十幅中國名勝彩色掛簽。講稿修改了十來遍,試講了三次,牢牢遵循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從大家已曾相識的五顏六色的礦石、與人類生存悠息相關的生產、生活資料之源泉,滄海桑田的變遷,威脅人們生命財產的地震開始,引出地質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通過對比中國地形圖和大地構造圖,展示中國名勝掛圖,提出了:為什麼地形和構造的格局如此相似,為什麼中國氣候東南濕潤,西南高寒,西北乾旱,“春風不渡玉門關”、祖國的名山奇峰,為什麼如此奇麗多姿,栩栩如生等問題,揭示地質學與其他專業課的關係,在整個地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激發他們的神奇感和求知慾;又從轉引一位中學地理老師的自述,因不懂地質天文而難以勝任新編地理教材,渴望求師學習而不能的苦惱與急切心情,反映社會對地理教師的渴求,點燃起他們為爭當合格的地理教師而努力學習的火種。在此基礎上跟大家交底:我講授地質學將堅持“以提高教學效果為目的,培養能力為重點,充分發揮大家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強調實物教學、形象教學和現場教學”的教學方針,指明學習的重點,應達到的標準和要求,野外的實習次數和內容等等,並闡明教與學的關係,望大家以主人翁的態度為搞好地質教學工作而共同努力。
這堂課確實激起了大家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不少人前來了解地質生活、詢問學習方法,也提教學建議,並有不少人表示了將來考地質研究生的志向。這使我感到:要講好課,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必須吃透兩頭:一頭是吃透教材備好課;另一頭是了解學生備好人;聯繫實際,不僅要聯繫科學知識實際,而且要聯繫學生的思想實際;更重要的要調動學生在教學工作中的主人翁態度。這首先要求老師把學生置於主人的地位,尊重他們、依靠他們。於是以後,我就更自覺地凡重大的事情(如教學計畫的調整,實習地點的確定,考核的方式方法,甚至大體內容等)都先徵求大家意見,後經班幹部討論研究共同商定。為便於教、學的聯繫和研究,找了具有代表性的五個同學(一名原為中學教師)組成地質教學聯繫和研究小組,隨時反映教學情況、溝通師生思想,使教師及時而直接地獲取信息反饋。重點課先在該組內通氣、討論;學習討論會由該組分題重點準備、“填空”發言等;上課前後協助老師備教具、整標本等。這五人小組在地質教學中起到很好的橋樑作用、骨幹作用、參謀作用和助手作用。他們也從中得到了學習和鍛鍊。但要調動和保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光憑自己的工作熱情和某些組織措施是不夠的。前幾周,學習地質都興致勃勃、勁頭十足,但到學礦物、岩石分論時,有的就說,地質學好懂不好記,上課明白課後糊塗,尤其對期中考試階段,有人反映進度太快、內容太多,提出可否改慢進度,降低要求。後了解到,因岩、礦分論要求辨認記憶東西多,但一時難以掌握,加上大家圍著考試課程轉,對地質既不複習也不預習,問題越積越多,產生了畏難情緒。這使我認識到:要提高教學效果,光抓課堂,不抓課外不行;積累的問題如不儘快解決,不僅會影響教學計畫教學質量、更為重要的是,被點燃的求知火焰會被熄滅,學習地質的興趣和積極性會受挫傷。
於是,我一方面針對情況改進教法,加強趣味性和新舊內容的聯繫性,以舊引新、講新復舊。另一方面,針對他們的畏難情緒,利用去杭州添置岩礦標本之機作了一番調查,回來後,在礦物小結複習課時,從政治與業務兩個方面講了如何加速學好礦物的問題。我講:學好礦物是地質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要掌握它需發揮“三個力”:一是提高認識,增加動力。肉眼鑑定礦物既是《地質學基礎》的基礎,也是作為中學地理老師的必需。二是堅定信心增強毅力。我說:出於我意料之外地了解到:浙大和杭州教育標本廠的職工,大都是聯考落第的知青,連把關的技術員,也非地質科班出身,他們都能掌握自如。你們都是十里挑一的高材生,只要下定決心,哪有學不會之理?三要尋求方法,發揮智力,接著介紹了自己體會總結出來的礦物分辨法和速記法。然後將標本四人一盒分發到寢室,老師深入各寢室,對著標本分期分批輔導。60多種礦物,每人僅用四個多小時,就基本掌握了。測驗結果除兩人外,全達優良。
借礦物攻關勝利的東風,在學習岩石時,進一步給大家鼓勵打氣,闡明只要堅定必勝信念,深鑽巧學就能攻克學習難關的道理;並針對許多人被考試牽著鼻子走,抓一漏萬的毛病,談了應怎樣認識學習與考試的關係,正確處理考試課與其它課的關係;用親身感受講了堅持預習、及時複習,就可事半功倍,變惡性循環為良性循環的道理;且深入抓了預、複習的督促和輔導工作,岩石辨認關也能較順利地通過了。測驗結果除一人外,全達優良。事實給了我很大的教育。我原想我是專業課老師,我盡全力把書教好就行了。還認為這就是最大的政治。可實踐告訴了我:政治與業務是辯證統一的;教書與育人是不可分割的。不掌握學生的思想脈搏,不及時排除他們學習上的思想障礙,書是決然教不好的,何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人是每個老師的共同責任,從此後,較自覺地把教書和育人緊密地結合起來,把了解學生和教育學生列入教學工作日程,把它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來做;把課外教育和課內講授很好結合起來,把它當作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來抓。常到同學中走走、看看、問問,既關心他們的學習,也關心身體思想工作和生活;班上有較大活動,哪怕備課很忙,也要擠時間以普通一員的身分參加,平時以同志式的態度,以“過來人”的身分與他們談心、交心。針對有的同志缺乏艱苦奮鬥的精神,談地質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但以苦為樂、以苦為榮的地質生活;針對有些同學間不太團結影響工作學習的問題在講應力與應變的關係時,有意借題發揮講團結才有力量的科學道理;也談一個人要有成就必須學會正確處理內部矛盾,善於團結不同意見的同志,既要有文化又要有道德,既能忍勞又能忍怨的感受等等,漸漸與他們的關係融洽了,心心相通了。大部分同學有話敢跟我講也願跟我講了。這為我的教學工作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