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線桿菌屬

放線桿菌屬

放線桿菌屬 Actinobacillus 分類地位未定的1屬。為革蘭氏染色陰性、兼性厭氧桿菌。菌體大小(0.3~0.5)×(0.6~1.4)微米,長者可達6微米。球形、橢圓形或桿形,以桿形為主。無動力,無莢膜,在含血清或血液的培養基上生長良好。

基本信息

纖維結構顯微結構

分類地位未定的 1屬。為革蘭氏染色陰性、兼性厭氧桿菌。菌體大小(0.3~0.5)×(0.6~1.4)微米,長者可達6微米。球形、橢圓形或桿形,以桿形為主。無動力,無莢膜,在含血清或血液的培養基上生長良好,37℃培養2~3天后形成直徑約 1毫米的菌落。在肉湯培養液中生長呈顆粒狀。本屬能還原硝酸鹽,不產生吲哚,尿素酶陽性。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40.6~42%。對人或動物致病的有伴放線放線桿菌、林氏放線桿菌和馬駒放線桿菌。伴放線放線桿菌因常見於人類的某些放線菌病的病灶中而得名。但也可單獨致病,如一些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是由本菌引起的。林氏放線菌桿菌引起牛的放線桿菌病,侵害軟組織,化膿,形成肉芽腫,也常侵害舌部,發生木舌病,但不波及骨骼,馬駒放線桿菌使幼駒發生敗血病、腎炎和關節疾患,從病豬和病犢也曾分離到本菌。

主要種類

衣氏放線菌

在病灶和膿樣物質中形成硫磺樣顆粒,菌體多呈菊花狀排列,用蘇木紫伊紅染色,菌體呈紫色,棒狀末端為紅色,人工培養較困難(見彩圖)。專性厭氧,在腦心浸液瓊脂培養基上35~37℃培養7~14天后,形成直徑0.5~3毫米的粗糙型不規則菌落。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60%。一般為內源性感染,當局部抵抗力降低或全身免疫力受抑制而又有局部損傷時,易誘發以慢性膿腫和多發性瘺管為特徵的放線菌病。所形成的抗體可與分枝桿菌、棒狀桿菌有交叉反應。可用磺胺、青黴素四環素等治療。

牛放線菌

專性厭氧菌。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63%。寄生於動物和人的消化道中,特別是口腔、咽部和扁桃體,還未在自然界發現。其在口頰、齒齦等部位發生損傷時侵入組織內,引起放線菌病(化膿、肉牙腫、骨質糜欄等,可轉移至肝、肺)。本菌因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呈現多種形態。在病灶膿液中形成淡黃色硫磺樣顆粒,用載玻片壓碎進行鏡檢時,發現其中心繫由革蘭氏陽性的分枝菌絲和一些短桿狀或球狀的菌體組成,四周為呈放射狀排列的革蘭氏陰性棍棒狀菌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