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芒筒

改革芒筒

改革芒筒,苗、侗等族單簧氣鳴樂器。已用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歌舞團和濟南部隊前衛歌舞團等專業文藝團體中。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改革芒筒改革芒筒

20世紀60年代初,濟南部隊前衛歌舞團指揮家、作曲家張式業、李耀新等人 ,在成都樂器 廠的協助下,研製成功結構合理、外形美觀、發音靈敏的二十九管芒筒,音域D—g2,包 括其間的全部半音。這種單簧多管氣鳴樂器新品種,保持了傳統芒筒的淳厚音色,在民族樂 隊中,既可演奏旋律,又能演奏各種和弦與復調,尤以中、低音區的獨奏效果更佳。為充實 民族樂隊的音響、增強色彩和表現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8年以來,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歌舞團苗族蘆笙演奏家余富文等人,與各地區 民間蘆笙製作匠師和北京民族樂器廠管樂製作師吳仲孚以及上海、蘇州等地民族樂器廠合作 ,經過二 十多年的反覆研究和試製,先後將單管芒筒發展為六管、九管、十二管和十八管。80年代初 ,又研製成功二十二管加鍵芒筒,共鳴管銅製(管口可伸縮,便於調音),集聚一體置於扁方 形氣箱(相當於笙斗)上,用一管吹奏,氣流通過按鍵控制,音量集中,筒上拴系皮帶,可挎 於奏者右肩(管身橫向),站、走、跳均可演奏;並可邊奏邊舞(圖)。音位按十二平均律 排列,半音俱全,音域E—d1。音色圓潤、洪亮、深厚。可用於獨奏、器樂合奏或歌舞伴 奏。擅長演奏民族風格濃郁的民間樂曲或參加蘆笙樂隊演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