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奏

語出:宋韓琦《賜夏國主詔》:“邊奏屢聞,人情共憤。”元楊奐《錄汴梁宮人語》詩:“邊奏行臺急,東華夜啟封。”

基本解釋:

1.猶邊報。

詞語分開解釋:

基本解釋:邊
(邊)
biān
物體的周圍部分,外緣:邊緣。邊沿。
國家或地區交界處:邊疆。邊界。邊防。邊境。邊陲(邊境)。
幾何學上指夾成角或圍成多角形的直線:等邊三角形。
旁側,近旁:身邊。邊鋒。
方面:邊乾(g刵 )邊學。
表示方位:上邊。外邊。
姓。
筆畫數:5;
部首:辶;
筆順編號:53454
詳細解釋:邊

biān
【名】
(形聲。從辵(chuò),臱(mián)聲。本義:山崖的邊緣)
同本義〖margin;edge;brim〗
邊,行垂崖也。——《說文》
邊,垂也。——《爾雅》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唐·李白《荊州歌》
又如:崖邊;岸邊;水池邊;邊側(邊沿,旁側);邊涯(邊際;邊緣)
邊境〖border;frontier〗
其在邊邑。——《禮記·玉藻》。注:“九洲之外。”
頓顙於邊。——《國語·吳語》。注:“邊,邊境也。”
臣聞五大不在邊,五細不在庭。(五大:一種大人物。)——《左傳·昭公十一年》
思念北邊之末安。——《鹽鐵論·利議》
歸來頭白還戍邊。——唐·杜甫《兵車行》詩
又如:邊人(邊境的人);邊民(邊境的人民);邊缺(邊遠地區官職的空缺);邊任(駐守邊遠地區的重要職位);邊庭(邊疆);邊夷(泛指邊疆的少數民族);邊功(在邊境抗敵所建立的功勞)
旁邊〖side〗
邊,方也。——《廣雅》
續衽鉤邊。——《禮記·深衣》
齊衰不以邊坐。——《禮記·檀弓》
鳥宿池邊樹。——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又如:左邊;右邊;邊廂(旁邊);邊邦(鄰邦);邊近(旁邊,附近)
盡頭〖limit〗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登高》
又如:無邊;無邊無際;邊梢(樹枝的末梢)
邊區的省稱〖borderarea〗。如:邊府(邊區政府);邊幣
方位詞的後綴
故壘西邊。——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又如:東邊;西邊;後邊;前邊



biān
【動】
靠近〖becloseto〗
齊邊楚。——《史記·高祖本紀》。集解:“近也。”
又如:邊鄙(靠近邊界的地方);邊海(靠海,臨海;海邊);邊帶(鄰接,毗連)
基本解釋:奏
zòu
作樂(yu?),依照曲調吹彈樂器:演奏。奏國歌。奏鳴曲。
封建時代臣子對皇帝陳述意見或說明事情:啟奏。奏議。奏疏。奏摺。奏本。奏對。
呈現,取得:奏效。奏功。奏捷(取得勝利)。大奏奇功。
筆畫數:9;
部首:大;
筆順編號:111341134
詳細解釋:奏
zòu
【動】
(會意。小篆字形。上為“屮”(chè),初生的草,有上進義;中為雙手形;下為“本”(tāo),行趨之義。本義:奉獻,送上)
同本義〖present〗
奏,進也。——《說文》
敷奏以言。——《虞書》
以奏膚公。——《詩·小雅·六月》
各奏爾能。——《詩·小雅·賓之初筵》
予乘四載,隨水刊木,既益奏庶鮮食。——《書·益稷》
相如奉璧奏秦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使奏其技。——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以夏進爐,以冬奏扇。——《論衡·逢遇》
燕姬奏妙舞,鄭女發清歌。——蕭紀《同蕭長史看妓》
俟封奏時潛易之而己。——方苞《獄中雜記》
又如:奏舞(行舞,獻舞);奏歌(行歌,獻歌)
特指向帝王進言或上書〖presentamemorialtothethrone〗
上書謂之奏。——《論衡·對作》
奏平徹以閒雅。——陸機《文賦》。注:“奏以陳情敘事。”
奏對稱旨。——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又如:奏書(上奏於天子的文書);奏牘(古時臣子上奏君上的書牘);奏參(向皇上奏章彈劾);奏事(臣下上書給天子論事);奏劾(上章彈劾);奏明(奏陳明白)
演奏,吹奏〖play;perform〗
奏而食。——《禮記·玉藻》
要其節奏。——《禮記·樂記》
皆奏鳴鳳。——清·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迨半奏。
輟其技不奏。
更奏鳴鳳。
含愁更秦綠綺琴,調高弦絕無知音。——唐·盧仝《有所思》
又如:奏公(從事演奏);奏闋(樂曲演奏終了);奏假(演奏升堂之樂);奏庸(擊鐘);奏曲(演奏樂曲)
取得;產生〖achieve;produce〗
各奏汝功。——唐·韓愈《平淮西碑》
又如:奏績(取得成績;建立功績);奏凱(勝利)
進(刀)〖feed(theknife)〗
奏刀騞然。——《莊子·養生主》

zòu
【名】
臣子上帝王的文書〖memorialtothethrone〗
在奏未上,會得進兵璽書。《後漢書·趙充國傳》
漢定禮儀,則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議。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文心雕龍》
又如:奏稿(奏章的草稿);奏札(臣下上殿奏對時呈給皇帝的文書);奏牘(書寫奏章的簡牘);奏案(批閱奏本的幾桌)

相關詞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