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鐵餅者

擲鐵餅者

擲鐵餅者,被譽為“體育運動之神”的雕像,古希臘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取材於希臘的現實生活中的體育競技活動,刻劃的是一名強健的男子在擲鐵餅過程中最具有表現力的瞬間。

擲鐵餅者擲鐵餅者

擲鐵餅者(Discobolos),大理石雕複製品,高約152 厘米,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原作為青銅,米隆(myron)作於約公元前450 年。

外形特點

這尊被譽為“體育運動之神”的雕像,一望而知是表現投擲鐵餅的一個典型瞬間動作:人體動勢彎腰屈臂成S型。這使單個的人體富於運動變化,但這種變化常常造成不穩定感,所以作者將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讓左足尖點地以支撐輔助,以頭為中心兩臂伸展成上下對稱,從而使不穩定的軀體獲得穩定感。身體的正側轉動,下肢的前後分列,既符合擲鐵餅的運動規律,又造成單純中見多樣變化的形式美感。米倫的這尊雕像解決了雕塑的一個支點的重心問題,為後來的雕塑家創造各種運動姿態動作樹立了榜樣。

歷史背景

公元前449年到公元前334年是希臘雕塑藝術的全盛時期,藝術史上稱為“古典時期”,大量優秀的雕塑作品出自這個時期,擲鐵餅者就是現存流傳最廣的藝術傑作之一,也是古希臘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這個作品是古希臘雕塑藝術的里程碑,顯示出希臘雕刻藝術已經完全成熟。雕塑讚美了人體的美和運動所飽含的生命力,表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技巧。雖然原作已經失傳,但我們仍能從複製品中感受到那生命力爆發的強烈震撼,也是我們研究古希臘雕刻的重要資料。

運動員之所以呈現出裸體的形態,是由古希臘人的社會風俗所決定的。因為,古希臘人在從事體育運動和宗教性的文藝演出活動時,男子往往赤身裸體。他們認為完美健康的人體乃是人的驕傲,是神性的體現。這種社會風俗反過來也促進了希臘人體雕像的發展,並且形成了西方美術史中崇尚人體美的藝術傳統。

藝術價值

擲鐵餅者取材於希臘的現實生活中的體育競技活動,刻劃的是一名強健的男子在擲鐵餅過程中最具有表現力的瞬間。雕塑選擇的鐵餅擺回到最高點、即將拋出的一剎那,有著強烈的“引而不發”的吸引力。雖然是一件靜止的雕塑,但藝術家把握住了從一種狀態轉換到另一種狀態的關鍵環節,達到了使觀眾心理上獲得“運動感”的效果,成為後世藝術創作的典範。

作者米隆在這一作品中創造了一個出色的充滿活力的運動員形象。尤見作者匠心的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擲鐵餅這一運動的整個連續的過程,表現了一種動態的美。擲鐵餅者張開的雙臂像拉滿的弓,使人產生一種發射的聯想。鐵餅和人頭的兩個圓形,左右呼應;緊貼地面的右腿如同一個軸心,使曲折的身體保持穩定。整個雕塑給人的印象是:健美、壯重、和諧,洋溢著青春的活力。
擲鐵餅的強烈動感與雕像的穩定感結合得非常好。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使整個雕像身體自由屈伸和鏇轉的軸心,同時又保持了雕像的穩定性。擲鐵餅者張開的雙臂象一張拉滿弦的弓,帶動了身體的彎曲,呈現出不穩定狀態,但高舉的鐵餅又把人體全部的運動統一了起來,使人們又體會到了暫時的平衡。整尊雕像充滿了連貫的運動感和節奏感,突破了藝術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傳遞了運動的意念,把人體的和諧、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達得淋漓盡致。體現了古希臘的藝術家們不僅在藝術技巧上,同時也在藝術思想和表現力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這尊雕像被認為是“空間中凝固的永恆”,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體育運動的最佳標誌。

作者簡介

米隆

米隆生於公元前492年,藝術活動於公元前472年到440年間。他是伊留特拉依人,鮑薩尼亞斯在自己的旅行記中把他當作雅典人,這大概是他長期在雅典工作的緣故。

米隆大概在20歲時到阿基列達斯門下學習,而藝術成熟於40歲左右。他擅長以青銅為材料的雕塑,能巧妙而準確地表現人物在運動中的正確姿態,塑成形神俱真的動物。傳說他為雅典城堡塑造的青銅牡牛雕像,由於亂真而招惹成群的野狼;他雕刻的馬,竟引起真馬的嘶叫。可惜的是米倫所有的雕刻原作都沒有保存下來,現在所看到的僅僅是後來羅馬匠師模製的大理石複製品。

米隆是位大膽進行藝術革新的雕刻家,他勇於探索和表現新而又難的雕刻技法,力圖使和諧壯麗與逼真生動合二為一,他善於運用超群的雕刻技巧表現運動中的人體,尤其是對激烈動勢中的競技者的人體均衡與靜止的處理有獨到之處,這充分表現在他的擲鐵餅者中。

米隆的雕塑藝術的最大長處是反映迅速變化的運動感,往往能突破時空的局限,抓住雕像動作的關鍵瞬間,擴大了形象的時空表現力。

一種體育精神和力與美的集合就這樣展現在大家面前。

相關詞條

希臘 雕塑 米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