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祖國強盛

撼祖國強盛

故宮失竊案及故宮建福宮被指成“富豪私人會所”尚未平息,一波又起。故宮博物院贈送給北京市公安局的錦旗“撼祖國強盛,衛京都泰安”被指錯字,“撼”應為“捍”。

簡介

撼祖國強盛撼祖國強盛

2010年剛剛完成建院85周年華麗轉身的北京故宮博物院,2011年屢屢被推到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
先是文物失竊大案,九件香港展品一夜之間不翼而飛,“飛天大盜”竟然只是一個僅僅受過不完整的國中教育、從未有過盜竊經驗、脊椎受過重傷、略懂電焊技術、參觀時臨時起意、逃跑中多次遭遇全副武裝安保人員並身陷“全天候、全方位、無縫隙”監控重地的“小蟊賊”。
“希望大家相信我們,重要的是我們的行動。我們會做得更好!”故宮新聞發言人的誓言未落,“故宮建福宮建成頂級富豪私人會所”的訊息又被曝光。儘管故宮在官方微博上一再辯護,建福宮市場總監甄妮在微薄上畫蛇添足的一句話卻暴露了天機——“宮門緊閉,束之高閣,不叫保護。該古蹟是皇家御用,有宴會的傳統,那么不妨將其在非開放期間用作傳統宴會或活動的場所”。

分析

按照故宮的說法,展品失竊之案應為天災、私人會館之事尚屬人禍,那么,在面對“撼祖國強盛,衛京都泰安”這樣的硬傷時,故宮實在難辭其咎。但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故宮相關負責人再次強硬地表示,“使用‘撼’字沒錯,而且顯得厚重。這跟‘撼山易,撼解放軍難’中‘撼’字使用是一樣的。”

振振有詞,粉過飾非,竟然到了如此不可思議的地步,這讓我想起“撼”字諸多同音字的複雜含義。
“撼”,我們不斷質疑,在故宮這樣的文化單位,竟然出現如此低級的語言錯誤,實在讓人頗感震撼,難怪有網友將故宮戲稱為“現代‘撼林院’”。
“汗”,恰如網友擊“鍵”大怒的,在中國文化最為集中展示的地方,出了里子、面子上的丟人事,這恐怕算是空前絕後、令人汗顏。有著580年歷史的故宮,與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和美國白宮並稱為“世界五大宮殿”。她是中華文明的象徵、世界文化的瑰寶,是億萬華夏子孫的心中聖地。在這樣神聖的殿堂內,屢屢發生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我們不得不說,已不再是巧合。
“捍”,回到錦旗上被忘卻了的“捍”,我們有必要追問,在這一系列“出乖露醜”事件的背後,究竟誰該為此負責?對於這一系列“啼笑皆非”話語的雷人,我們究竟該反思什麼?
仔細思考故宮失竊的線索追蹤,案件的諸多謎團不能令人釋疑。在人防、物防、技防等多項安保措施中,最關鍵的環節應該是體現作為“故宮人”責任意識的“人防”。而我們不難發現,這一關,恰恰是故宮安防中最薄弱的環節。安保人員曾有諸多機會提前發現或者抓捕嫌疑人,但遺憾的是這些機會都被錯過。在嫌疑人並不高明的盜竊技術前面,故宮的責任心令人生疑。
認真集納故宮官博的諸多信息,復建會館的諸多說法不能令人信服。有資料顯示,建福宮雖然不對公眾開放,但大企業仍然是建福宮的座上賓,其豪華與奢侈令人嘆為觀止,對於歷史文化的肆意扭曲更令人嘆為觀止。昔日的“斯文之地”如何演變為有錢有勢之人行樂的“聚義堂”?其中的路徑值得探究。計畫經濟下的官僚機制依舊是妨礙文化體制改革的最後“瓶頸”,市場經濟下的唯利是圖卻已成為制約文化民生髮展的更大“死角”。
在鍵盤時代,寫出“故宮博物院”幾個字並不難,寫下像“撼祖國強盛”這樣的錯別字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但是,難的是,在瞬息變幻的時代風雲中、在面對金錢的不斷誘惑中、在裙帶交換的權利尋租中、在明哲保身的官僚語境中,廣大像“故宮人”一樣的文化工作者,如何保持對於歷史文化的敬重、如何堅持對於文化操守的捍衛。

相關回應

撼祖國強盛撼祖國強盛

故宮相關負責人表示,使用“撼”字沒錯,而且顯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軍難’中‘撼’字使用是一樣的。”昨天下午,早報記者致電故宮宣傳人員,該人士表示他個人認為此字確實不妥,“是錯了,但我不能作為官方回應。”
2011年5月13日下午,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紀天斌帶著保衛處處長等人專門來到北京市公安局,對北京市公安局迅速破獲故宮博物院展品被盜案表示感謝,並贈送兩面錦旗。其中一面為“撼祖國強盛,衛京都泰安”。
用在此處,故宮要表達的意思應該是和“衛”一樣,即捍衛、保衛之意,應該是“捍”。贈送錦旗之圖在網上公開之後,立即在微博上引來大量圍觀。
有網友表示,“竊賊撼故宮,故宮錦旗驚現‘撼祖國強盛’,真是丟物又丟人。懷疑故宮博物院到底有沒有識字識體之人?數十萬國寶文物的安危又將如何?”
13日晚,故宮相關負責人表示,使用“撼”字沒錯,而且顯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軍難’中‘撼’字使用是一樣的。”
14日故宮博物院劉主任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同樣表示錦旗上沒有錯字,“我們製作錦旗時請教過這個字到底怎么用,所以字沒有用錯。”但是這位負責人並沒有告知請教的專家具體是哪位。
故宮的解釋不僅沒有平息網友的疑問,反而引起更大的爭議。有網友表示,“如此強撼(悍)的撼(漢)語,撼(汗)!錯字沒水平,死不認錯的更沒水平!故宮,你悍然用此錦旗送平安北京的捍衛者,令人汗顏。真是撼故宮易,撼沒文化難,撼知錯就改更難:故宮——先丟東西後丟人!廉恥盡毀,斯文掃地!”

專家說法

中國漢字研究專家、北京語言大學教授石定果。她當即表示,“昨天我一看到這個就說錯了。錯了,錯了,毫無疑問是錯了。作為故宮,出這樣的錯誤,很可笑,昨天,我替故宮難堪;可是出了錯之後還不認錯,很可恥,今天,我更替故宮難堪。”
石定果表示,“撼”字從來沒有作為“保衛”的意思過,也沒有通假過。當時在北宋時期,金人中流傳了一句話,說“撼山易,撼岳家軍難”。而這個“撼”,就是動搖的意思。
現代漢語詞典(修訂版)主編、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韓敬體得知故宮錦旗事件後,頗為詫異。他對北京媒體說,“撼”與“捍”實際上是兩個“寫對了容易,寫錯了難”的字,這樣的常用字,既非古字,也非生僻字,甚至連小學生都不應該犯錯。
韓敬體說,在中古時代,這兩個字,無論音和義的區別都非常大,只是隨著時代發展,在北方音中,二者才合二為一。
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昨天正在江陰召開語文工作會議,他對早報記者說,他們在會議上還提到了此事,參會的有多位全國語文特級教師,均表示,“錯了。”
王旭明還開玩笑地說,“作為研究古代文化的故宮,他們是不是吸收了什麼營養,自己把字給改了?不過,作為故宮,出了這樣的錯,承認錯誤,改過來就好。”

相關評價

撼祖國強盛撼祖國強盛

不知道面對白紙黑字的《入會協定書》,故宮方面這一次如何否認“建福宮成富豪私人會所”的傳聞。但否認是肯定的,試想他們對一個錯字尚且死不認錯,自以為“厚重”,又如何肯承認這滿紙的“荒唐言”呢?
故宮方面對“錯字門”的回應無疑是可笑的。“撼”這個字並不生僻,諸如“蚍蜉撼樹,不自量力”、“撼山易,撼解放軍難”這些話,別說小學生,恐怕一天書沒讀過的文盲都明白,也都能理解所謂“撼”,就是“搖動”的意思。
一些人在紫禁城那一方古天地里生活慣了,在古物中浸淫日久,腦袋也許就越來越“古”,也許漸漸就以古人自居,既然古人寫的錯別字能叫“通假字”,並且被視為“有學問”的標識,那么他們這些活在21世紀的“古人”為何不能繼承這一優秀文化傳統呢?這就是他們死不認錯的邏輯和底氣。
沿著這個邏輯追問,不難看出,所謂“建福宮成富豪私人會所”的傳聞,在他們也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在幾百年的時間裡,紫禁城都是地位的象徵,真可謂“出入皆權貴,往來無布衣”,那是何等的輝煌!而他們這些人呢,在那時候可是翰林學士呵,跟著天潢貴胄吟詩作賦,那是何等的榮耀!即便做不成翰林學士,哪怕是做個宦官陪讀呢,也可以跟著老佛爺頤指氣使,那是何等高貴!即便做不成宦官陪讀,哪怕做個阿貓阿狗呢,也可以在主子懷裡撒嬌弄媚,那是何等得意!然而這些都是古時候的風光了,紫禁城如今只是一個博物館,販夫走卒、引車賣漿之流都可以來遊覽一番,此情此景,做著復古春夢的他們,該是如何失落和寂寞啊。
於是他們終於不甘寂寞了,於是他們終於蠢蠢欲動了,於是才有了“建福宮成富豪私人會所”的傳聞。如果說,這個傳聞確鑿的話,我們不難預測,不久的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宮”被圈起來成為富人的樂園。

故宮道歉

近一段時間,一部圍繞故宮博物院展開的實時新聞大戲,正火爆上演。該戲情節枝蔓橫生,劇情跌宕起伏,融合宮廷、盜寶、偵探、搞笑、炫富、解密等時下電視劇熱播元素,直叫觀者欲罷不能、哭笑不得。2011年5月16日故宮終於承認送給北京市公安局的錦旗中,“撼祖國強盛”的“撼”字用錯了。這是故宮博物院在不到一周時間裡的第二次道歉。

5月13日,故宮博物院給北京市公安局送去兩面錦旗,表達感謝之情。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一面錦旗上寫著“撼祖國強盛衛京都泰安”。“捍”誤作“撼”,一“撼”傾國,惹人噴飯。記者向故宮方面指出“撼”字的錯誤,故宮方面堅稱沒用錯,而且“顯得厚重”。面對持續的質疑,5月16日,故宮博物院通過其微博認錯,向公眾道歉。聲明說,此次贈送錦旗由保衛部門負責聯繫、製作,贈送前未“交院裡檢查”。在面對媒體質疑時,該部門強詞奪理,不僅誤導公眾,而且使故宮聲譽受到嚴重影響。原來問題又出在保衛部門。有網友笑評,看來故宮的保衛部門“文武雙不全”!
5月11日,故宮博物院就丟失展品向公眾和物主道歉。全國人民正揪心呢,竊案58小時即告破。大家原想這該是個多厲害的江洋大盜啊,可沒想到嫌疑人只是一個臨時起意的遊客。可就這樣一個“蟊賊”,在號稱人防、技防、物防、狗防的故宮之內,輕易盜走9件展品。故宮已是非常尷尬。可沒想到樹欲靜而風不止,一個“撼”字讓全國人民大跌眼鏡,更有不清不楚的建福宮國際富豪頂級會所疑雲需要給出解釋。之前,故宮否認建了這么個會所,但媒體很快爆出該會所《入會協定書》,有圖有真相,輿論譁然,故宮“噎然”。公眾仍然在等待說法。或許給出說明之日,故宮要來第三次道歉?

相關質疑

無論如何,故宮這回已說得上是丟物又丟人,家醜大起底。然而,最讓公眾反感的,還是管理方左支右絀,窘態百出,遮遮掩掩。有媒體指出,故宮博物院坐擁百萬餘件文物、50餘萬冊典籍,安放著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深厚的家底。管理方擔負的是千斤重擔!故宮如此態度,叫國民如何放心?
一邊是展品失竊,一邊卻在經營會所。國民自然會擔心,商業化會不會沖淡故宮的文化內涵?故宮會不會因為“不務正業”而讓國家家底處於危險之中?而故宮工作人員一“撼”之誤,加深了國民對故宮“文化衰退”的擔憂。如此說來,故宮大戲,該說是喜劇呢,還是悲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