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泰安鎮

揚州泰安鎮

鳳凰島位於揚州市邗江區泰安鎮境內,關於泰安地名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 但不知怎的,隋煬帝還是知道了她的行蹤,便借巡遊的名義到揚州來接她。 ”一連三天,把這一帶的莊子都走遍了,搞得當地的老百姓都有了燒窯做磚的念頭。

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泰安鎮

簡介

泰安環境優美,生態資源豐富,素有“七河八島”之稱,綠化覆蓋率達60%以上,被稱為揚州的“綠肺”和城市的後花園,是揚州最佳人居環境的核心地帶。
泰安區位優勢突出,鳳凰島路、江陽大橋以及東接線的開通,拉近了泰安和揚州的距離,到揚州市區僅需十分鐘,市十路公交無人售票車直達泰安,江都17路公車直達鳳凰島景區,交通便捷。泰安經濟發達,發展較
快,根據市統計局的統計,2005年揚州市鄉鎮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農民人均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泰安分別位居全大市第六位、第二十位、第十九位。工業門類齊全,初步形成了汽車配件、電動工具、壓力容器、鋼鐵構件、旅遊日化等產業體系。生態農業特色明顯,新型旅遊集鎮初具規模,鳳凰島景區不斷做大做強,促進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向泰安的集聚。
環境優美、交通便捷、服務一流的泰安,是投資創業的熱土、休閒度假的勝地、有識之士嚮往的家園。

泰安鎮黨委、政府部門構成

黨委口:下設黨委辦、組織科、紀委、宣傳科、人武部、婦聯、團委、統戰科、工會、關工委
政府口:下設政府辦、財政所、國土所、村建科、建管站、水利站、三產辦、經管辦、監察室、司法科、綜治辦、計生科、民政科、文衛科、招商科、審計所、文化站
政府下設事業單位:企管站、農服站

泰安的來歷

揚州泰安鎮 地名來歷 鳳凰島傳奇故事 隋煬帝泰安尋妹 瓦窯鋪 “七河八島”多圖
泰安的來歷有關“七河八島”泰安歷史的資料。揚州鳳凰島的南面是長江,北面是邵伯湖,中間的“七河八島”就是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個偉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之一的“歸江十壩”遺址。

鳳凰島位於揚州市邗江區泰安鎮境內,關於泰安地名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泰安原來沒有名字,它只是長江北岸的一片小島,因為水天相接,在唐代被叫做“白雲坊”。到了清代,有一天,康熙皇帝南下巡遊到此,見此地氣勢非凡,地形如“舞爪金龍”,忙停船登岸遊覽,流連忘返。在王公大臣的催促下,康熙戀戀不捨地登船離開了,臨行問隨從地名。隨行的揚州鹽運使稟報,此地從明代起叫“東西灣”。康熙皇帝不以為然,因此地“康泰平安”的景象,賜名“泰安”。由此,此地正式叫“泰安”。

隋煬帝泰安尋妹

在泰安,流傳著一種說法,歷史上隋煬帝幾次到揚州,其實都是為尋找他的妹妹,而他後來專程到揚州看的瓊花,也是他妹妹變的。
據說,當年隋煬帝登上皇位後,不理朝政,一心只想吃喝玩樂找美女,甚至連朝中大臣的妻女都不放過。到最後,他居然看中了他同父異母的妹妹瓊花公主,他不顧什麼倫理,一心想強占妹妹為妻,但瓊花公主死活不答應。看到待在宮中有危險,她便偷溜出宮,輾轉來到揚州,到揚州後,她也不敢住城裡,落腳在揚州東郊美麗的鳳凰島,以躲避隋煬帝。
但不知怎的,隋煬帝還是知道了她的行蹤,便借巡遊的名義到揚州來接她。見到瓊花公主後,隋煬帝強迫公主跟她登船,公主見躲不過去了,跳進了大運河,氣絕身亡了。隋煬帝只得將公主葬在鳳凰島上。
公主死後,墳墓上竟開出了一株不知名的花,異常美麗。人們都知道這是瓊花公主變的,就把它叫做“瓊花”。隋煬帝得知後,急巴巴從京城趕到揚州,要看這株奇花。他知道這花是公主變的,肯定不能跟他移栽到京城,他便每年都來揚州看瓊花。
後來,他在揚州被部下絞死,落得個國破家亡的結局。有人說,這瓊花出世就是瓊花公主來報仇的。直到現在,泰安還流傳著一段歌謠:“隋煬皇帝下揚州,專鑿運河耍風流。一心要把瓊花看,萬里江山一旦丟。”

鳳凰河上鳳凰墩的傳說

鳳凰墩的傳說

泰安西南有座高高的土墩,從前沒有名字,後來天上的鳳凰從這裡經過,看見這座墩子頂上一年到頭不張草,曉得這裡頭肯定有寶,就落下來歇腳。俗話說鳳凰不落無寶地,人們看見鳳凰落在墩子上,曉得是寶地,就把這兒叫做鳳凰墩。可是墩里究竟有什麼寶,誰也沒有見過。當地民風淳樸,人們靠種田捕魚為生,誰也不想發這外快財。鳳凰墩有寶的事兒被一個揚州來的別寶回子聽去了,他就經常在墩上轉來轉去,轉了七七四十九天,不曉得用什麼方法,竟然在墩里牽出了一條大水牛。
別寶回子把牛牽走了,經過壁虎壩,上擺渡過了河。船到對岸時,別寶回子不把船錢,牽了牛就走,臨走時那條牛還在船頭上拉了一泡屎。船老闆心裡想,這個人真沒道理,不把船錢,牛又把屎拉在船頭上,連招呼都不打一聲。船老闆嘴上沒有開口,心裡挺不高興,他右腿一掃把牛屎踢到了河裡,再看看岸上的別寶回子,已經不知去向.船老闆回頭到船尾拿了一個拖把,想把牛屎揩乾淨,哪曉得剩下的牛屎全變成了金粒子,原來,這就是別寶回子給的船錢。這一來鳳凰墩有寶這件事傳得更遠了。
壁虎壩的兩岸各有一隻石壁虎,是運河邊上鎮水的。東岸的石壁虎你別看它白天不動不說話,象模象樣地蹲在那兒,運河邊上的一切事情它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到了夜裡它也偷偷地來到鳳凰墩找寶。正巧天上的鳳凰從這裡經過,看見石壁虎在找寶,心想,這寶貝是泰安老百姓的,不能讓貪心的傢伙取走,就飛下來驅趕石壁虎。
東岸的石壁虎打不過鳳凰,就請西岸的石壁虎來幫忙,它想二打一,肯定能把鳳凰打敗。沒想到一陣惡鬥,一對石壁虎被鳳凰啄的遍體鱗傷。西岸的那隻石壁虎連尾巴都丟掉了。它想,我幫別人打架,好處沒撈著,身上弄了這么多傷,實在不合算。於是它邊打邊退,回到西岸去了。東岸的壁虎更慘,腿也傷了,腳也扭了,一步一拐地爬回去。
鳳凰心裡想,我現在把這兩個傢伙趕走了,等我走了以後,他們一定還會再來找寶,要想個辦法擋住它。鳳凰看著滔滔的湖水,忍痛從身上拔下了一根五彩斑斕的羽毛投進水中,擋在了壁虎壩和鳳凰墩之間。
鳳凰飛走了,鳳凰的羽毛變成了一座狹長形的小島,後來人們就把它叫做鳳凰島。不信,你今天從空中看看鳳凰島,細細長長的,真像是鳳凰的羽毛哩!

不過我聽到的傳說大致是:在河中間有個墩子,有美麗鳳凰鳥在此地落腳,窮人們可以燒香上去借東西,然後用完再還上。 傳說鳳凰河的水再漲也漫不過鳳凰墩,因為水漲她也漲。後來是因為50年代開發水利工程才被破壞掉的,當地人再也看不見美麗的鳳凰了。 周圍所有的地名都與鳳凰有關:鳳凰山 鳳凰島 鳳凰河 鳳凰墩 鳳凰村 鳳凰橋 鳳凰路。。。

揚州豌豆為啥叫安豆

豌豆為啥叫安豆

長期以來,揚州一帶的人把豌豆叫做安豆,其中的緣故和泰安有關。

有一次乾隆下江南,從淮安下了龍船,和宰相張玉書兩個人乘小船,微服私訪,晚上在揚州東郊的泰安暫宿。看了一路的貪官污吏,加上旅途勞累,乾隆沒什麼口味,就叫了幾個特色小菜。君臣二人吃了涼粉、粉皮等製成的風味小菜,胃口大開。飯後與店小二攀談,才知泰安人家喜歡把綠豆、豌豆製成團粉,再加工成粉塊、粉皮、冬粉。乾隆沒見過豌豆,認為豌豆應該是像碗一樣大的豆子,不貼切;因為他在泰安吃到了豌豆做的食品,便賜名“安豆”。從此,揚州一帶將豌豆改稱為“安豆”了。

揚州瓦窯鋪的變遷

瓦窯鋪的變遷

泰安鎮的山河村,過去被人們稱作“瓦窯鋪”,是蘇北地區出名的磚瓦之鄉,全村絕大多數人家,都以燒制磚瓦為業。據說這裡產的磚瓦,在明朝的時候還曾作為揚州的“貢品”送往北京造十三陵。
為什麼明代朝廷對瓦窯鋪的磚瓦如此看中呢?
事情發生在朱元璋稱帝後不久。有一天,朱元璋帶著軍事劉基在南京城牆上巡遊,突然,劉基發現揚州一帶有帝王之氣。朱元璋大驚,命劉基徹查此事。劉基領了聖旨,經過仔細勘察,發現揚州確實有一條龍脈,龍頭在揚州城的南門口,龍背在城中的大東門,龍尾則到了槐泗橋的西南。劉基立即召見知府,在龍頭處造一座水閘“龍頭關”,要把龍頭“閘死”;在龍背處造十餘座庵觀寺廟,“鎮”住龍身;將龍尾處開成一片旱田,叫“龍尾田”,使龍無水則不起浪;還怕不夠保險,又在“龍尾田”里挖了九口深井,像九顆釘子深深地“釘”住龍尾,龍擺不了尾巴,就升不了天。
辦完這一連串的大事,他終於舒了一口氣,單身一人來到東關城牆上閒逛。忽然,他看到東郊10多里之外,煙雲濃郁,顯然有一股龍氣在向東邊飄蕩。劉基大驚:想不到揚州居然有兩條龍脈。他向人打聽,得知那裡叫東西灣,煙雲最濃之處叫山河村,最遠之處就是仙女廟。
回客棧之後,他突發靈感,想到用挖土燒窯的辦法毀壞龍脈。他命人在夜深人靜之時散布謠言:“要做官啊!要保朝啊!要做磚啊!要燒窯啊!”一連三天,把這一帶的莊子都走遍了,搞得當地的老百姓都有了燒窯做磚的念頭。第四天,他告訴知府,南京皇宮急需磚瓦,經他考察,東西灣一帶的土質最好,最適合燒制磚瓦,山河村臨近運河邊,交通也方便,叫知府從速組織那裡的鄉民燒窯制磚。另外,他又叫知府安排人員在仙女廟旁邊開挖一條河。不到一個月,山河村一下子冒出來三四十座小磚窯。
劉基還特地把這裡的地名定為“瓦窯鋪”,以保證世世代代把窯燒下去,讓龍脈永遠斷根。他又把新挖的河定名“龍穿河”,以示龍身被挖穿之意。
從此,瓦窯鋪這個地名就響起來了,瓦窯鋪的磚瓦也跟著名聞天下了,當時的東西灣,就是現在的泰安鎮,至於龍穿河,早已叫做龍川河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