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東關街

揚州東關街

揚州東關街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是揚州城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條歷史老街。它東至古運河邊,西至國慶路,全長1122米。東關街以前不僅是揚州水陸交通要道,而且是商業、手工業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華、商家林立,行當俱全,生意興隆。陸陳行、油米坊、鮮魚行、八鮮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東關街上的“老字號”商家就有開業於1817年的四美醬園、1830年的謝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廣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廣盛豆腐店、1909年的陳同興鞋子店、1912年的乾大昌紙店、1923年的震泰昌香粉店、1936年的張洪興當鋪、1938年的慶豐茶食店、1940年的四流春茶社1941年的協丰南貨店、1945年的凌大興茶食店、1946年的富記當鋪,此外還有周廣興帽子店、恆茂油麻店、順泰南貨店、恆泰祥顏色店,朱德記麵粉店等。東關街是揚州手工業的集中地,前店後坊的連家店遍及全街,如樊順興傘店、曹順興籮匾老鋪、孫鑄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孫記玉器作坊、董厚和襪廠等。和東關街緊緊相連的是東圈門的古街區。兩條街現已結合起來共同規劃、整治、開發,這裡除有老字號店鋪外,還集中了眾多古蹟文物:有逸圃、汪氏小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個園,還有揚州較早創辦的廣陵書院、安定書院、儀董學堂,和明代的武當行宮、明代的準提寺等。

基本信息

概述

簡介

揚州東關街 2011-12-24孫大俊拍攝揚州東關街 2011-12-24孫大俊拍攝

東關街是揚州城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條歷史老街。它東至古運河邊,西至國慶路,全長1122米,原街道路面為長條板石鋪設,

東關街以前不僅是揚州水陸交通要道,而且是商業、手工業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華、商家林立,行當俱全,生意興隆。陸陳行、油米坊、鮮魚行、八鮮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東關街上的“老字號”商家就有開業於1817年的四美醬園、1830年的謝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廣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廣盛豆腐店、1909年的陳同興鞋子店、1912年的乾大昌紙店、1923年的震泰昌香粉店、1936年的張洪興當鋪、1938年的慶豐茶食店、1940年的四流春茶社1941年的協丰南貨店、1945年的凌大興茶食店、1946年的富記當鋪,此外還有周廣興帽子店、恆茂油麻店、順泰南貨店、恆泰祥顏色店,朱德記麵粉店等。東關街是揚州手工業的集中地,前店後坊的連家店遍及全街,如樊順興傘店、曹順興籮匾老鋪、孫鑄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孫記玉器作坊、董厚和襪廠等。

和東關街緊緊相連的是東圈門的古街區。兩條街現已結合起來共同規劃、整治、開發,更能凸現揚州文化名城的非凡品位。這裡除有老字號店鋪外,還集中了眾多古蹟文物有個園、逸圃、汪氏小苑,還有揚州較早創辦的廣陵書院、安定書院、儀董學堂,和明代的武當行宮、明代的準提寺、馬監巷內有建於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清真寺,在東關街西頭有香火很旺的財神廟和廣儲門街口的磚砌圈門,

拱門上還鑲嵌有“盛世岩關”四個大字。

如今在東關街東街口又發現了宋大城東門雙瓮城遺址。名人故居就更有不少,其中有江上青(東圈門16號)、劉文淇(東圈門14號)金農(三祝庵)、汪伯屏(地官第14號)、何廉舫(東圈門22號)、洪蘭友(地官第10號)、熊成基(韋家井6號),曹起蟳(東關街238號)

等。

下轄社區

瓊花觀社區 東關街社區 彩衣街社區徐凝門社區

教場社區皮市街社區 個園社區 渡江路社區

古旗亭社區 宋都社區何園社區 新倉巷社區

新聞動態

信息

東關街的世博帽吸引眼球

雷人的世博帽雷人的世博帽

日前,在東關街世博紀念品特許經銷店,一款造型別致的世博帽吸引遊客目光。自世博會開幕以來,先後已有數百種世博紀念品在我市熱銷。

揚州千年古街東關街當選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

揚州千年東關街7月6日翻開新的篇章,“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金字招牌掛上了東門城樓。 東關街是揚州城發展演變的歷史見證,也是揚州運河文化與鹽商文化的發祥地和展示視窗,距今已有1200年歷史。今日東關街仍是揚州商業重地,匯集了當地傳統色彩濃厚的手工藝、特色小吃和商業老字號。據統計,全街共有個體工商戶232家。

評選

全國200餘街道參加

據悉,“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是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的直接指導和支持下舉行的全國性評選活動。入選標準有:歷史要素,歷史上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有過重要影響,或者發生過重要歷史事件,或者有代表性的傳統產業,能集中反映地方、民族的風貌特色;文化要素,擁有鮮明的歷史文化特色、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有其傳承;保存狀況,文物古蹟、歷史建築保存豐富,有著較完整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具備一定的規模。

與此同時,留存的歷史建築及空間格局必須是真實的遺存,具有歷史的真實性;經濟文化活力,對原有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有一脈相承的延續性,有較多的原有居民,至今仍維持著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功能和經濟文化活力;社會知名度,在本省、市或者區域內享有較高的

知名度及繁榮度,在歷史上或者現代具有影響與作用;保護與管理,主管部門對街區的保護和監督具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對歷史建築的搶救、維護以及修整符合規範要求並取得成效,街區利益相關者對街區保護積極支持並參與,已經或正在制定保護規劃,並能按規劃實施。

本屆評選推介活動於2009年10月啟動,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一市一街”的規定,報送了200餘條街道參評。

揚州東關街揚州東關街

“雙東”歷史街區國家AAAA旅遊景區創建工作啟動儀式隆重舉行

2011年 3月11日上午10:58分,“雙東”歷史街區國家AAAA旅遊景區啟動儀式在東門遺址舉行,儀式由市政府副秘書長勾鳳誠主持,出席儀式的有市政府王玉新副市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城鄉建設局王駿局長、廣陵區區委常委、宣傳部周鴻鈞部長、市旅遊局陳玲春副局長、市古城保護辦公室副主任、市名稱公司總經理葉善祥東關街辦黨工委耿輝書記、上海奇創旅遊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歐女士,參加儀式的還有廣陵區旅遊局、東關街辦等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導遊志願者隊伍、東關街辦、市名城公司、東關街遊客、商戶、居民和相關媒體的朋友約500人。

歷史

運河催生千年古街

揚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中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大運河開通後,這條外依運河、內連城區的通衢大道,逐步成為最活躍的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集聚地。經過千年的積澱,街內留下豐厚的歷史遺存和人文古蹟,堪稱中國大運河沿線城市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商業古街。

唐代,揚州贏得了“東南第一商埠”的美譽,有天下“揚一益二”之稱;而利津古渡(即今天的東關古渡)是當時揚州最繁華的交通要衝。有了碼頭就有街市,舟楫的便利和漕運的繁忙,催化出一條商貿密集、人氣興旺的繁華古街——東關街。

傳承

保持明清風貌特色

東關街擁有比較完整的明清建築群及“魚骨狀”街巷體系,保持和沿襲了明清時期的傳統風貌特色。它全長1122米,街內現有50多處名人故居、鹽商大宅、寺廟園林、古樹老井等重要歷史遺存,其中國家級文保單位2處,省級文保單位2處,市級文保單位21處。這種“河(運河)、城(城門)、街(東關街)”多元而充滿活力的空間格局,體現了江南運河城市的獨有風韻。

東關街至今仍是揚州的商業重地,傳統色彩濃厚的手工藝、特色小吃和商業老字號集中地。據統計,全街共有個體工商戶232家。

其中,手工業72家、餐飲業24家、旅遊商品經營戶136家,包括19家傳統商業老字號,如謝馥春、三和四美、中國照相館、協茂大藥房等。

東關街還是揚州的旅遊熱線。古街巷風情游從街西首出發,途經逸圃、個園、李長樂故居、華氏園、壺園、謝馥春等地,成為揚州古城旅遊新的熱點,僅2009年國慶期間就接待遊客30萬人次。

建議

示範全城老街舊巷

得知揚州東關街榜上有名這一喜訊後,揚州著名文化學者韋明鏵認為,這一榮譽首先是對於揚州古城保護工作的褒獎,揚州古城保護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全市上下一致的高度認同。

其次,是對於東關街悠久歷史的肯定。東關街從唐代以來成為由東門入城的重要通道,迄今已經一千多年。

第三,也是對於揚州古城區眾多老街舊巷的示範。全城凡像東關街這樣的歷史街巷,都應逐步得到妥善的修復。

揚州市委、市政府確立了“文化底蘊看古城、現代文明看新區、風景名勝看蜀岡、經濟實力看沿江”的城市發展布局,東關街作為明清古城區的核心區域,成為“護其貌、美其顏、揚其韻、鑄其魂”的試點工程。記者陶敏姜傳剛

第二批“歷史文化名街(區)”

江蘇省蘇州市山塘街

江蘇省無錫市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

重慶市沙坪壩磁器口古鎮傳統歷史文化街區

上海市虹口區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江蘇省揚州市東關街

福建省泉州市中山路

天津市和平區五大道

北京市菸袋斜街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昂昂溪羅西亞大街

福建省漳州市歷史文化街區(本文來源:揚州晚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