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調第二十五

”答曰:“君明臣賢,未聞其亂。 ”恪曰:“昔唐堯在上,四凶在下④。 ”答曰:“非唯四凶,亦有丹朱⑤。

來源

源自古籍(世說新語)

摘要

排調,指戲弄嘲笑。本篇記載了許多有關排調的小故事,其中包括嘲笑、戲弄,諷刺,反擊、勸告,也有親友間的開玩笑。從裡面可以看出當時人士在交往中講究機智和善於應付,要求做到語言簡練有味,機變有鋒,大方得體,擊中要害等,這也是魏晉風度的重要內容。下面略談其中幾點。
在言談中,對方經常會提出問題,有善意的,有不懷好意的,也有不易捉摸其用意的,應對的人就要審時度勢,確定說話的角度,選擇言辭,做到針對性強,又無懈可擊。例如第29 則記王濛、劉真長二人不尊重蔡謨又要蔡謨評價一下自己和王夷甫的高下,蔡“答曰:身不如夷甫。王、劉相目而笑日:公何處不如?答曰:夷甫無君輩客。”這一回答看似平淡而詞鋒犀利,使王、劉二人正自以為得計時卻發現已經引火燒身,一下子處於尷尬的境地。又如第18 則記“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無物,然容卿輩數百人”。問的人借開玩笑譏周腹中空無所有,回答的人就借“空洞無物”表明自己胸懷寬闊,大肚能容,這種回答就很有韻味。有一些事例只是親友間為了活躍氣氛,使談話生動滑稽,而增加一些詼諧成分。例如第59 則“顧長康咬甘蔗,先食尾。人問所以,云:漸至佳境”。這一回答很有哲理性,耐人尋味。有的只是開開玩笑,例如第46 則記王文度和范榮期到筒文帝處,兩人互相讓對方走在前面,結果“王遂在范後,王因謂曰:簸之揚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礫在後”。這裡不過是因兩人一前一後而分別借簸糧食和淘米的結果互相取笑而已。又如第12 則記“諸葛令、王丞相共爭姓族先後。王曰:何不言葛、王而雲王、葛?今日:譬言驢馬,不言馬驢,驢寧勝馬邪?”王導所提表面上是個次序問題,實質是爭族姓的高低,諸葛令如果不機警或措辭不當,就會輸人一籌,而以“驢馬”的次序來回擊對方,就很有諷刺意味。
也有一些近乎惡意攻擊的排調須要認真對付,例如故意犯諱就是這樣。
古人注重避家諱,如果有意說出對方尊親的名字,必然受到反擊,第2、3、33 則所記載的就是。這類排調,除了直呼對方父祖名字外,主要是講究詞藻問題,或者引用古籍、成語、典故,或者套用現成的詞語,以點出對方的家諱,做到針鋒相對,鋒芒逼人
(1)諸葛瑾為豫州,遣別駕到台①,語云:“小兒知談,卿可與語。”
連往詣恪,恪不與相見②。後於張輔吳坐中相遇,別駕喚恪:“咄咄郎君!”③恪因嘲之曰:“豫州亂矣,何咄咄之有?”答曰:“君明臣賢,未聞其亂。”恪曰:“昔唐堯在上,四凶在下④。”答曰:“非唯四凶,亦有丹朱⑤。”於是一坐大笑。
【注釋】①別駕:官名,參看《言語》第37 則注⑤。台:中央機關的官署。
②恪:諸葛恪,字元遜,諸葛瑾的長子,年輕時就有才名,善應辯,在吳國官至太傅,為孫峻所害。
③張輔吳:張昭,字子布,在吳國任輔吳將軍。郎君:尊稱貴公子或上司的子弟為郎君。④唐堯:傳說是遠古的賢明君主。四凶:指四個凶暴的人,即堯時的渾敦、窮奇、檮杌、饕餮(tāotiè),是四個部族的首領。一說指舜時的共工、讙兜、三苗、鯀。⑤丹朱:堯的兒子,名朱,因居丹水而得名,為人傲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