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場計

一句話,對”太歲歲’要敬畏有加,投其所好,更不能去動他的一點“土”。 每次和人說起他的秘書,老趙總說:“人聰明,但不驕傲,難得。 他是一個剛愎自用並有野心的人,一旦掌握了軍權,就不可一世。

概述

捧場計
——如何處好與領導、上司的關係
一個“捧”字暴露了我們的從屬身份和地位。我們是那些下級、“低輩”、“服務員”、求助者等弱光小個的“眾星”,所以才會有“捧月”的念頭和需要。“捧”好“月亮婆婆”的大駕,想方設法維護其面予和尊嚴,因為我們勢不如人,有求於他,不敢得罪或想主動討個好。於是我們不可“居功自傲‘;不能只顧下棋不分對手;不能不長眼色不會變色;甚至還要說好不說歹,報喜不報憂,或替人背黑鍋。一句話,對”太歲歲’要敬畏有加,投其所好,更不能去動他的一點“土”。說白了,“太歲”們便是上司以及類似上司的準上司。我們身為“小星星”,不但要“捧月”,還得去捧“大星星”。看“太歲”們臉上是否有光,便知你是否“捧”到了“場。

舉例

1.紅花要讓上司戴被別人比下去是很令人惱恨的事情,所以你的上司被你超過,這對你來說不僅是蠢事,甚而至於產生致命後果。
龔遂是漢宣帝時代一名能幹的官吏。當時渤海一帶災害連年,百姓不堪忍受飢餓,紛紛聚眾造反,當地官員鎮壓無效,束手無策,宣帝派年已七十餘歲的龔遂去任渤海太守
龔遂腳踏車簡從到任,安撫百姓,與民休息,鼓勵農民墾田種桑,規定農家每口種一株榆樹,一百棵茭白,五十棵蔥,一畦韭菜,養兩口母豬,五隻雞,對於那些心存戒備,依然帶劍的人,他勸喻道:“幹嗎不把劍賣了去買頭牛?”經過幾年治理,渤海一帶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溫飽有餘,龔遂名聲大振。
於是,漢宣帝召他還朝,他有一個屬吏王先生,請求隨他一同去長安,說:“我對你會有好處的!其他屬吏卻不同意,說:”這個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說大話,還是別帶他去為好!“龔遂說:”他想去就讓他去吧!“
到了長安後,這位王先生終日還是沉溺在醉鄉之中,也不見龔遂。可有一天,當他聽說皇帝要召見龔遂時,便對看門人說:“去將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處來,我有話要對他說!”
一副醉漢狂徒的嘴臉,龔遂也不計較,還真來了。王先生問:“天子如果問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當如何回答?”
龔遂說:“我就說任用賢材,使人各盡其能,嚴格執法,賞罰分明。”
王先生連連擺頭道:“不好!不好!這么說豈不是自誇其功嗎?請大人這么回答:”這不是小臣的功勞,而是天子的神靈威武所感化!“‘龔遂接受了他的建議,按他的話回答了漢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興,便將龔遂留在身邊,任以顯要而又輕閒的官職。
作臣下的,最忌諱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這種人,十有九個要遭到猜忌而沒有好下場。當年劉邦曾經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陛下帶兵最多也不能超過十萬。”劉邦又問:“那么你呢?”韓信說:“我是多多益善。”這樣的回答,劉邦怎么能不耿耿於懷!
喜好虛榮,愛聽奉承,這是人類無性的弱點,作為一個萬人注目的帝王更是如此。有功歸上,正是迎合這一點,因此是討好君上,固寵求榮屢試不爽的法寶。
自以為有功便忘了上峰,總是討人嫌的,特別容易招惹上司和君上嫉恨。把自己的功勞自己表白雖說合理,但卻不合人情的捧場之需,而且是很危險的事情。
三國末期,西晉名將王浚於公元280年巧用火燒鐵索之計,滅掉了東吳。三國分裂的局面至此方告結束,國家又重新歸於統一,王浚的歷史功勳是不可埋沒的。豈料王浚克敵致勝之日。竟是受讒遭誣之時,安東將軍王渾以不服從指揮為由,要求將他交法務部門論罪,又誣王浚攻入建康之後,大量搶劫吳宮的珍寶。
這不能不令功勳卓著的王浚感到畏懼。當年,消滅蜀國,收降後主劉禪的大功臣鄧艾,就是在獲勝之日被讒言構陷而死,他害怕重蹈鄧艾的覆轍,便一再上書,陳述戰場的實際狀況,辯白自己的無辜,晉武帝司馬炎倒是沒有治他的罪,而且力排眾議,對他論功行賞。
可王港每當想到自己立了大功,反而被豪強大臣所壓制,一再被彈劾,便憤憤不平,每次晉見皇帝,都一再陳述自己伐吳之戰中的種種辛苦以及被人冤枉的悲憤,有時感情激動,也不向皇帝辭別,便憤憤離開朝廷。他的一個親戚范通對他說:“足下的功勞可謂大了,可惜足下居功自傲,未能做到盡善盡美!
王浚問:“這話什麼意思?”
范通說:“當足下凱鏇歸來之日,應當退居家中,再也不要提伐吳之事,如果有人問起來,你就說:”是皇上的聖明,諸位將帥的努力,我有什麼功勞可夸的!‘這樣,王渾能不慚愧嗎?“
王浚按照他的話去作了,讒言果然不止自息。
立了功,其實是很危險的事情。上司給你安個“居功自傲”的罪名把你滅了,很得正嫉妒你眼紅你的同事的心。你不了解這種孤立無援的後果是不能自保的。把功勞讓給上司,是明智的捧場,穩妥的自保。還是把紅花讓給上司為上策。
2.不能顯得比上司高明趙公是某市的市長。兩年前的初夏,趙公去省里參加科技方面的一個會議,他決定要帶個懂科學的技術人員一同前往。於是學土木工程的大學畢業生,當時在科委當幹事的錢是愚便輪到了這個美差。
開會期間,白天的宴席上,誰不掉的酒有人代喝了;會議中的科技名詞,有同音譯傳到耳中。晚上看檔案,覺得口渴,一杯熱茶已放在手邊;身上覺得熱時,定了向的搖頭電扇及時地送來徐徐的涼風。他扭頭一看,對自己體貼入微的小錢正在看書,頭上、臉上滿是細汗珠子。
開會回來之後不久,錢是愚便成了趙公的秘書。
小錢當了秘書後,發現趙公愛下象棋。於是他參加了市象棋大賽,並贏得了冠軍,卻謙虛地說只是隨便下下。
A市棋壇不乏高手,冠軍豈是隨便下下就可以弄來的?從那以後,閒暇無事,趙公便叫小錢陪他下幾盤棋。
其實,小錢是位家學淵源的棋手。他還沒上學就跟頗有造詣的爺爺學棋。爺爺不僅向他傳授棋藝,而且教誨棋德,告誡他不可恃強凌弱,如碰到棋藝不高,又以權勢壓人的人不可故意失棋,否則失棋即是失德。小錢原來一直都遵從爺爺的教誨,但在大學裡為此得罪了系主任,畢業時便被分到了科委當個小幹事,實際上等於是個高級勤雜工。
根據趙公的脾氣,既不能勝他,以免背上驕傲自滿的罪名,也不能輕易讓他取勝,讓他認為自己沒有本事。於是,趙公和小錢下棋,竟成了一種樂趣。每次和人說起他的秘書,老趙總說:“人聰明,但不驕傲,難得。”錢是愚被提升為市委辦公室主任。
第二年春天。小錢正要報名參加A市象棋大賽。趙公叫他也給自己捎帶報個名。趙公雖愛下棋,卻從未參加過本市大賽,他怕輸了,臉上不光彩,但經過與小錢這個上屆冠軍經常對抗,頗增了幾分自信,他覺得應向全市人民顯示一下自己的棋藝和智慧。他要小錢去要求自己只參加決賽。
文化宮孫主任深知趙公的棋風。當年他在文化局當幹事,就是因為和老趙下棋發生了爭執,從此長期得不到提拔。小錢以孫主任過去的遭遇為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說服了孫主任。
決賽開始了,這對錢是愚才知道是自己討了苦吃。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拼搏,終於趙公獲勝了。周圍一片溢美之辭。趙公也不禁掛出了一副“一覽眾山小”的神情。
錢是愚的良苦用心,蒙住了A市棋迷們,卻沒有瞞過孫主任的眼睛。小錢替他出了個主意:藉此機會請求成立象棋協會,拉趙公做了名譽主席,也好解決文化宮的經費問題。
“如果今天我勝了,這好事恐怕也就辦不成了。”小錢一語道破天機,而且說得詼諧得體。
A市象棋協會就這樣成立了。趙公擔任了名譽主席。
不久,趙公退居二線時,極力推薦小錢接替他的工作,他在給省委的報告中強調,錢是愚不僅符合提拔幹部的標準,而且具有謙虛、謹慎、好學的品質。
今年A市的象棋大賽又開始了。最後,爭奪冠軍的決賽在老趙和新任市長錢是愚之間進行。這次錢市長開局後,便步步緊逼,中局後不久,趙公便看清自己政局已定,哈哈笑著說:“到底是年輕人,腦子好,小錢這棋,進步好快呀!”臉部紅了。
不久,棋協主席易人。再不久,錢是愚調任市委紀委,新任市長是趙老同鄉的女婿。從此,棋協末再開展活動。
一般說來,大多數的人對於在運氣、性格和氣質方面被超過並不太介意,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尤其是領導)喜歡在智力上被人超過。因為智力是人格特徵之王,冒犯了它無異於犯下彌天大罪。當領導的總是要顯示出比其他人高明,處處為上。下盤棋有勝有負,你認為是小事,無關大局,其實是大錯特錯,因為你在智力上讓他丟了面子,這比其他方面更為嚴重。
3.察顏才能觀色商鞅在政治上投秦王所好,所以很快便飛黃騰達。這種人在春秋戰國時特別多,後代也沒有絕跡。在官場上有這么一種人,能適應各種差異甚大的主子、上司和完全不同的政治環境和氣候,他們如同變色龍一樣,根據上司的口味不斷改變著自己的政治主張、傾向,因而總能春風得意,人們稱這種人為“代代紅”。“代代香”。他們便頗有點商鞅的流風餘韻,但像商鞅那樣成就了一番大事業的並不多,絕大多數只是一些小角色。
漢元帝劉爽上台後,將著名的學者貢禹請到朝廷,徵求他對國家大事的意見,這時朝廷最大的問題是外戚與宦官專權,正直的大臣難以在朝廷立足,對此,貢禹不置一詞,他可不願得罪那些權勢人物,只給皇帝提了一條,即請皇帝注意節儉,將官中眾多宮女放掉一批,再少養一點馬。其實,漢元帝這個人本來就很節儉,早在貢禹提意見之前已經將許多節儉的措施付諸實施了,其中就包括裁減宮中多餘人員及減少御馬,貢禹只不過將皇帝已經做過的事情再重複一遍,漢元帝自然樂於接受,於是,漢元帝便博得了納諫的美名,而貢禹也達到了迎合皇帝的目的。
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貢禹的這種作法很不以為然,他批評說:“忠臣服事君上,應該要求他去解決國家所面臨的最困難的問題,其他較容易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應該補救他的缺點,他的優點不用說也會得到發揮。當漢元帝即位之初,向貢禹徵求意見時,他應當先國家之所急,其他問題可以先放一放。就當時的形勢而有,皇帝優柔寡斷,讒佞之徒專權,是國家急待解決的大問題,對此貢禹一字不提。恭謹節儉,是漢元帝的一貫心願,貢禹都說個沒完沒了,這算什麼?如果貢禹不了解國家的問題,他算不上什麼賢者,如果知而不言,罪過就更大了。”
司馬光不明白,古代的帝王在即位之初或某些較為嚴重的政治關頭,時常要下詔求諫,讓臣下對朝政或他本人提意見,表現出一副棄舊圖新、虛心納諫的樣子,其實這大多是一些故作姿態的表面文章。有一些實心眼的大臣卻十分認真,不知輕重地提了一大堆意見,這時常招來忌恨,埋下禍根,早晚會招來帝王的打擊報復。但貢高卻十分精明,專揀君上能夠解決、願意解決、甚至正在著手解決的問題去提,而迴避重大的、急需的、棘手的問題,這樣避重就輕,避難從易,避大取小,既迎合了上意,又不得罪人,表明他做官的技巧已經十分圓熟老道了。
會長眼色,察言觀色是捧場至關重要的基本功。要投其所好,及時變色,不知道上頭的心理和意圖,說不定會拍錯了馬尼,“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我國舊社會官場之上,都是一個比一個長眼色,善變色。
唐高宗李治將要立武則天為皇后,遭到了長孫無忌、諸遂良等一大批元老重臣的反對。一天,李治又要召見他們商量此事,諸遂良說:“今日召見我們,必定是為皇后廢立之事,皇帝決心既然已經定下,要是反對,必有死罪,我既然受先帝的顧托,輔佐陛下,不拚死一爭,還有什麼面目見先帝於地下!”
李勤同長孫無忌、諸遂良一樣,也是顧命大臣,但他看出,此次入宮,凶多吉少,便藉口有病躲開了;而諸遂良由於面折廷爭,當場便遭到武則天的切齒斥罵。
過了兩天,李勤單獨謁見皇帝。李治問他:“我要立武則天為皇后,諸遂良堅持認為不行,他是顧命大臣,若是這樣極力反對,此事也只好作罷了,李勤明白,反對皇帝自然是不行的,而公開表示贊成,又怕別的大臣議論,便說了一句滑頭的話:”這是陛下家中的事,何必再問外人呢!“
這句回答真是巧妙,既順從了皇帝的意思,又讓其他大臣無懈可擊。李治因此而下定了決心,武則天終於當上皇后。反對派長孫無忌、諸遂良都遭到了迫害,只有李勤官運一直亨通。
4.說好不說歹,報喜不報憂郭松齡是張作霖手下的一名副軍長,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他戰功顯赫,為奉軍獲勝立下汗馬功勞。但是他是個新派人物,很看不慣軍閥部隊內一些陳規陋習,不時要進言改革軍隊,這就觸怒了奉系的一些元老,張作霖和親信楊宇霆也對他百般挑剔,另眼看待。這可把郭松齡氣壞了,他於1924年11月對日在灤州召開軍事會議,以倡導和平為名,宣布回師奉天,準備兵諫。
張作霖在奉天得到訊息後,又急又氣。要不要帶兵前去阻攔呢?他一時拿不定主意。他身穿便服,懷裡插了兩支手槍,臉色鐵青,兩眼通紅,獨自在書房裡來回踱步。副官和衛兵們站在門外,連個大氣也不敢出。突然,房內傳出張作霖的一聲命令:“傳包瞎子!”
這包瞎子是誰?原來是一個算命賣卦的先生。他其實不全瞎,左眼還能看,但算命要的是瞎子,所以他整天戴副大墨鏡。據說,他當年給張作霖推過“八門”,靈驗得很。所以,張作霖發跡後,每每遇到疑難,總要找他來求個簽問個卦。這樣,包瞎子也身價百倍,成了“鐵嘴神算”。
包瞎子一進帥府,立即感到氣氛緊張,也沒敢多說話,就將黃緞包袱放在紅木桌子上,解開來,把一大堆刻著“天干地支”的卦子兒擺了起來。張作霖揮揮手道:“現在沒功夫等你擺弄這些玩藝兒了,抽個簽,問個吉凶禍福吧!”包瞎子連忙雙手捧過簽簡,張作霖虔誠地抽出一支簽。包瞎子接過籤條,念道:“烏雲遮月不長久,桃紅柳綠好風光;關公五關斬六將,誰是烏江楚霸王!”
張作霖聽不懂啥意思,兩眼一瞪,急問道:“別文縐縐地啦!快說是吉是凶?”
這是一條模稜兩可的簽文。包瞎子早摸透了張作霖的心理,只能報喜,不能報憂,只能說好,不能說歹。他也耳聞郭松齡起事,估計準是為了這件事,就連忙作了揖道:“大吉大利,上上籤!簽上說,郭松齡是烏雲遮月,大帥是洪福齊天!”
張作霖一聽,眨巴了兩個眼睛,認為大事不妨,就決定不再離開奉天了。
算命先生為了生計,對每一個問凶卜吉的顧客都要揣摩心理,讓你滿意,以便你心甘情願掏腰包。久而久之,練就了一身絕妙的捧場功夫。他們有一個屢試不爽的竅門:說好不說歹,報喜不報憂。對付張作霖這種人,實在是簡單得很。
有道是強將手下無弱兵,張作霖的親信楊宇霆也是一個特別喜歡被各路神仙吹捧的角色。
第二次奉直戰爭,奉軍總參議楊宇霆奉命隨軍進關,並參議軍事。他是一個剛愎自用並有野心的人,一旦掌握了軍權,就不可一世。他得意洋洋地從瀋陽出發,隨身帶了他平日最信任的“張神仙”、“馬神仙”等四名術士,另乘一列專車。
楊宇霆雖驕縱橫蠻,卻篤信神道。凡是作戰措施,他都要先請四位“神仙”算卦占卜,選擇吉田吉時,方始採取行動。當時,張學良是第三軍團長,和楊在一起,他是個有點新思想的人,對揚的這種迷信行動很不以為然,先是勸他“兵貴神速,不可妄聽佞言”。但楊宇霆總把他看作是“小孩子”,而且,他的迷信思想根深蒂固,那裡肯聽,只因為是少帥,每次來勸時,都是婉言拒絕,還說:“神道是很靈驗的!”
有一天,楊的專車停在京漢線上的馬頭鎮車站。楊正在和四個術士喝茶翻天,突然,一隻白兔闖進車廂內,還沒等車上的人清醒過來,一瞬間,白兔逃得無影無蹤了。
“馬仙”,楊宇霆喝了一口醉茶,點燃了一支雪茄菸問一個穿著玄色道袍的長臉術士道:“這事兒,主什麼?”
那個“馬神仙”立即煞有介事地閉眼捏指,半晌,微微睜開眼道:“免是卯,馬是酉。車在馬頭鎮,白兔闖車,卯酉相衝。下午酉時必有不幸的事發生。這隻兔是神兔,總參議是大官大貴之人,所以神仙派神兔來報信。這也是活該放人的陰謀落空,請總參議立即下令,將車退出馬頭鎮!”
楊宇霆連連點頭,笑著問其他三個術士。這些江湖術士那個不是看風使舵的角色,而且四個人又是平日商談好的,一人說話三人附和。如今聽馬術士頭頭是道他說了一番玄而又玄的話,總參議又含笑點頭,那有不贊同之理,個個點頭稱是,並道:“馬兄高見!馬兄高見!”楊宇霆立即傳令,將專車退出馬頭鎮。
算命先生的這種捧場,有時還會“瞎貓逮著死老鼠”。下午真的有一隊直軍騎兵沖入馬頭鎮車站,放火燒房。這事傳到楊宇霆的耳中,他得意非凡地拍拍張學良的肩膀道:“怎么樣,老弟,這回要沒有神仙的妙算,老哥我就凶多吉少噗!”張學良嘴裡敷衍,心中暗想:那來的巧事,偏偏讓你碰到了!
經這事以後,楊宇霆越發狂妄,認為他有神機妙算的術士拱衛左右,決無禍患,這就滋長了他弄權的野心,種下了他想奪權獨霸東北而遭殺身的禍根。
由此可見,這種捧場容易將領導捧得迷迷糊糊,忘了東西南北而幹些不自量力的事,到頭來害了自己。我國的“大躍進”時期,正是因為報喜不報憂盛行,以至上欺下瞞,闖下大禍。糧食緊缺餓死無數平民,但那些弄虛作假的大小官員也沒什麼好酒好肉可吃。
這種捧場術只可知,不可使,否則會害人又害己。
5.如何維護領導的尊嚴領導尤其愛面子,很在乎下屬的態度,以此作為考驗下屬對自己尊重不尊重、好不好領導的一個重要指標。
一般地講,領導者的面子在下列幾種情況下最容易受到傷害,必須多加注意。
①領導出現失誤或漏洞時,害怕馬上被下屬批評糾正。有些人直言快語,肚子裡放不住幾句話,發現領導的疏漏就沉不住氣。某公司召開年終總結大會,主任講話時出了個錯,他說:“今年本公司的合作單位進一步擴充,到現在已發展到46個”。話音未落,一個下屬站起來,衝著台上正講得眉飛色舞的主任高聲糾正道:“講錯了!講錯了!那是年初的數字,現在已達到63個”結果全場譁然,主任羞得面紅耳赤,情緒頓時低落下來,他的面子頓時被這一句突如其來的話丟得乾乾淨淨。
捧場高手向領導提建議時,應該顯得你只是在提醒他某種“他本來就知道,不過偶然忘掉”的事情,而不是某種要靠你去指點才能明白的東西。
②領導至上的規矩受到侵犯。在公開或正式場合,一般的領導都喜歡下屬恭維自己,討厭下屬搶鏡頭、搶次序。尤其是一些領導平時與下屬距離過近,界線不分明,平常嘻嘻哈哈,隨隨便便,甚至稱兄道弟,把下屬慣壞了,下屬心目中的領導意識淡薄了,一遇正規場合就可能傷害領導的尊嚴。在一次外調時,某單位設宴款待王主任和他的一個下屬,就座時年輕的蔣某也沒考慮就搶先一步坐到第一把交椅上大吃大喝,王主任只好屈居二位,心裡很惱火,事後狠狠把蔣某大罵一頓,說他是個飯桶,只知吃喝,目無領導。從此以後,王主任有了記性,凡是外調再也不帶蔣某同去。
③與領導在別人面前顯得親近和隨便。“王局長家真是富麗堂皇,光是燈具就不下20種。”老趙眉飛色舞地在辦公室里說。
“你去過王局長家了?”同事們問。
“怎么沒有!去過好幾次了。”老趙說不出的得意。
有幾個同事卻在暗暗搖頭。因為他們知道,老趙與王局長並沒有特殊的私人關係,老趙不過是在偶然的機會中獲悉王局長住所地址,便這樣冒然造訪,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
果然,沒隔多久,從某個渠道傳來了王局長對老趙的評價:“這個人很討厭。”
④領導理虧或有非分舉動,不給他台階下。比如女職員會遇到老闆不懷好意的騷擾。即使到了這個程度,也還是要注意給對方留個台階,你可以這樣說:“想不到您真會演戲,我知道您是和我開玩笑,但我才不會相信呢!因為大家都知道您是一個人格高尚的人,我們都很尊重您。”
此時,相信你的上司一定會忙不迭地收回他的話,並說:“哈哈!你真不愧是有眼光的人,我剛才是跟你開玩笑的,我想試試你是不是值得信任。現在我知道了你的心,我就放心了。剛才我說過的,希望你當作沒聽見一樣。同時,你一定要注意,咱們公司有這么幾個人,心術極其不正,要防備別上當!”
上司一定會以這樣的理由打圓場,並且,他也不敢再把你拖下水。因而,你不是可以自保了嗎?
⑤即使在非工作場合,也不能把領導當一般人看,讓他失了面子。面子和尊嚴之所以如此重要,根本原因在於他們與領導的能力、水平、權威性密切掛鈎。一位牌技不高的科長在同下屬打撲克時,常因輸得一敗塗地而對玩牌的人破口大寫,很明顯地暴露出對下屬不“手下留情”的不滿。
③不衝撞領導的喜好和忌諱。喜好和忌諱是多年養成的心理和習慣,有些人就不尊重領導的這些方面。某處長經常躲在廁所抽菸,經了解得知,這位處長手下有四個女下屬,她們一致反對處長在辦公室抽菸,結果處長無處藏身,只好躲到廁所過把菸癮。他的心裡當然不舒服,不到一年,四個女下屬換走了三個。
①藏匿鋒芒,不讓領導感到不如你。多數領導員對下屆時都希望有多方面的優勢,然而事實卻經常與他開玩笑,工作中他會時時發現下屬在某些方面有傑出表現,甚至超過自己。為了不傷領導的面子,明智的下屬應該盡力收斂鋒芒,盡力不刺激領導那固執的自尊。
③有些人對領導不滿,雖不當面發泄,卻在背後亂嘀咕,有意詆毀領導的名譽,揭領導的家底,孰不知“紙里藏不住火”,沒有不透風的牆,被領導知道後果可想而知。
得罪領導和得罪同事、朋友不一樣,是不能不小心避免的。要捧場有術,就應該了解哪些地方的土是“太歲”頭上的。你如不知規矩,輕者被領導批評或大罵,遇上素質不高、心胸狹窄的人,更會暗地裡被穿小鞋,甚至長時間被打冷宮,職位紋絲不動。有些年輕人不肯捧人,第一是誤認為捧人就是與諂媚,有損自己的人格,第二是自視情高,覺得一般人都比不上他,第三是怕別人勝過了自己,弄得相形見絀。希望你報本摒棄這種不健全的心理,而用心研究如何捧人的方法,必然能領略到其中的好處。須知“胳膊扭不過大腿”,“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如果不長些眼色,非要“太歲頭上去動土”,那保證你會“吃不了兜著走”。
6.“捧場”的各種實用技巧捧場並非完全局限於下級捧上級,求人辦事,請客吃飯,要捧主客、主角,陪角、次角也不能忽視。可以說,生活之中,在很多特定的情形下,你必須學會去捧“場”。舉幾個例子供你研讀、分析:①維護大丈夫的尊嚴。
有一則國外電視小品,說的是一個恩愛家庭的故事:有一天,妻子紮上圍裙,圍上頭布,準備打掃衛生,拿過吸塵器,發現吸塵器壞了。丈夫走過來,很自信地打開外殼,像是內行地修起來,孩子們圍在一旁,引以為自豪的眼神中似乎是說:“瞧,爸爸真棒。”
這時,細心的妻子,無意中發現是原來是電源插頭的接線脫落了,她沒有驚動聚精會神的丈夫和孩子們,悄悄地把線頭接上,同時丈夫的工程也告完成。他裝上機殼,示意妻子插上電源。開關一按,吸塵器修好了。妻子對孩子們說:“爸爸真行!”可以清楚地看到,丈夫原本無把握的眼神,一下就變得得意了,好像在說:“這點小毛病,絕對不在話下!”
這是一位體貼聰明的好妻子,她把榮譽讓給了丈夫,使丈夫在孩子面前賺了面子。如果他還聰明的話,他應該知道自己除了拆裝外殼外,什麼也沒做,過後能從妻子那裡得到真情,他就會因體會妻子的用心而感激她。
②保住婆婆這位上司的面子。
古人樂羊子外出求學七年不歸,家貧,樂母偷了別人家的雞宰了吃,樂妻卻不下筷子一起吃,而且掉淚了。樂母問她為什麼,她回答:“自傷居貧,使食有他肉。”樂母大慚,端著煮好的雞肉去失主家認錯賠禮。
“道是無情卻有情,說話甘心又醒心。”樂妻沒有當面指責婆婆,反而責怪自己不勤勞,以致家庭貧困。然而就在這當中她達到了批評婆婆的目的。
③拍拍大嫂的馬尼。
有一對妯娌平素相處較好,一天,大媳婦告訴小媳婦說婆婆不願替她帶孩子,心裡有些想不通。然而,妯娌間談論時正好被隔窗而過的婆婆聽見。翌日,婆婆的臉色便在大兒媳面前有所表示。面對婆婆的臉色,大媳婦誤以為是小媳婦到婆婆面前挑撥滋事,逐對小媳婦指桑罵槐。此時,小媳婦雖然肚裡慪了一股惡氣,但她強忍委屈,一直不露聲色,直讓大媳婦罵累為止。第三天,婆婆來到小媳婦家門前,被大媳婦窺見,於是,大媳婦便豎耳偷聽婆婆跟小媳婦的對話。這時,小媳婦知道大媳婦在隔壁家中,遂故意提高聲音問婆婆:“媽,你說嫂子在議論你不肯替她帶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是誰告訴你的?”婆婆回答:“前天,她在跟你說話時,我正好路過你們家窗前,是我自己在窗外聽見的!”小媳婦又說:“媽,你不必為嫂子的這句話生氣,其實,嫂子也夠苦的了,大哥在外做生意,她一人忙裡又忙外,實在太累,你還是替她帶帶孩子吧!在小媳婦的懇求下,婆婆答應了。至此,小媳婦不僅消除了大媳婦對自己的誤會,使妯娌關係和好如初,而且,還調停好了婆婆跟大兒媳的關係,可謂一箭雙鵰。
④關照好陪座的配角。
儘管人們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地位不同,但都需要受到尊重,維護面子的精神需求是一致的。如果你忘記這一事實,與他們交際時,對重要人物禮加三層,讓一般人等冷落一分,則會刺傷後者的自尊和面子,失去一大批人。
有這樣一場家宴:宴席上坐著男主人、科長,以及男主人的幾位同事,圓桌上的酒菜已經擺得讓人感覺全心全意了,可是,圍著花布裙的主婦還是~個勁地上菜,嘴上直說:“沒有什麼好吃的,請對付著用點!”
男主人則站起來,把科長面前吃得半空的菜盤撤掉,接過熱菜放在科長面前,熱情有餘地給科長夾菜、添酒,而對其他同事只是敷衍地說聲“請”。
面對這樣“尊卑有別”的款待,試想男主人的幾位同事將作何感想?他們很難堪,其中兩位竟憤然起來,未等宴席告終,就“有事”告辭了。
像這樣的宴席,男主人眼裡只有科長,而慢待他人,使同事們的自尊心和面子受到損傷,非但不能增進主客間的友誼,反而會造成隔閡。
⑤應付好有來頭的人。
有的求人者,來頭大,直來直去地拒絕,會使他感到丟面子,日後可能會找你的麻煩。以攻為守就是拒絕這些人的一個良策。
個體戶陳某聽說工商局長的兒子要向他借一大筆錢。他知道這錢如果出手,就有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但又不想得罪這位公子。於是他靈機一動,在工商局長的兒子剛一進家門時,就立刻說:“你來的正好,我正想找你去呢。這兩天可把我急壞了,有一批貨非常便宜,可人家非得要求一口吞,我怎么也湊不齊這筆資金,正想找你拆借幾萬呢。”對方一聽這話懊悔自己到和尚廟借梳子——走錯門了,趕緊搪塞幾句,一走了事。
③不要當著孩子傷老師的面子。
批評老師當然可以,但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老師教錯了”等等,如果家長當著孩子說出帶有批評意味的話,孩子便無批判的接受,認為“老師不會教”。一旦孩子瞧不起老師,也就不聽老師的話,那么教與被教的關係便破壞了。為了孩子著想,當著孩子面批評老師可說有百害而無一利。類似不能當著孩子面說的話,其他還有不少。尤其不能當著孩子面說別人的壞話。
“捧”字好像有些不順眼,其實“捧”就是宣傳,“捧”就是廣告,廣告是商人的“捧”。不過商人的廣告是自己“捧”自己,與這裡的“捧”人家有些區別。“棒”人家是辦法,自古有之,叫做互相標榜。俗語說:“花花轎子人抬人。”人捧人,越捧越高,你也高,他也高,這不是人已兩利的事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