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山

拜山

何謂拜山,外地人初聽總有些不懂。其實,拜山就是北方所說的上墳或者掃墓。因為嶺南墓園多在山上,所以就被稱為拜山。清明拜山,是一種傳統,是紀念祖先的一種形式,也是一種傳承。清明拜山說得準確一點就是掃墓,掃墓,顧名思義就是打掃一下先人的墳墓。在碑墓前舉行紀念活動,以表示對亡人的崇敬與懷念之情。集體掃墓多祭奠對民族有功的英雄、領袖、烈士,家庭或個人掃墓多祭祀已故家人或親友。祭奠時,培土、打掃、供奉水果佳肴,或植樹、獻花圈、致禱詞等。在中國,有清明掃墓習俗。

歷史

拜山拜山

此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

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云:“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在民國年間,每逢清明節,大都放假一天,讓人們去拜山。當然,拜山還可以選擇重陽。舊時的人認為,如在清明、重陽之外去掃墓是不吉利的,故清明拜山的特別多,儀式也特別隆重。

拜山拜山

拜山為的是紀念先人,但不少祭祖的人還有一個念頭,希望得到先人的保佑。是故去拜山時,除了祭奠用品之外,人們還要帶上發糕、爆竹、甘蔗等物,每種東西都有一種象徵意義,若果燒爆竹時響亮大聲,就是好意頭。“發糕”固然是發達的意思,至於甘蔗則表示漸入佳境。拜山的人不僅在墳前吃甘蔗,還將蔗渣丟在墳塋里,據說這樣是祈求子孫昌盛、香燈有人繼承。隨著西方思想觀念的影響,不少人以鮮花或花圈拜山,而省去香燭

寶帛等迷信品

方式

拜山拜山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

“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

關於包袱里的冥錢,種類很多。一、大燒紙,九K白紙,砸上四行圓錢,每行五枚;二、冥鈔,這是人間有了洋錢票之後仿製的,上書“天堂銀行”、“冥國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等字樣,並有□都城的圖案,多系巨額票面,背後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錢,用硬紙作心,外包銀箔,壓上與當時通行的銀元一樣的圖案;四、用紅色印在黃表紙上的《往生咒》,成一圓錢狀,故又叫“往生錢”;五、用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有的還要用線穿成串,下邊綴一彩紙穗。

拜山拜山

舊時,不拘貧富均有燒包袱的舉動。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設供案,將包袱放於正中,前設水餃、糕點、水果等供品,燒香秉燭。全家依尊卑長幼行禮後,即可於門外焚化。焚化時,劃一大圈,按墳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燒三五張紙,謂之“打發外祟”。

有的富戶要攜家帶眷乘車坐轎,親到墳塋去祭掃。屆時要修整墳墓,或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祭罷,有的圍坐聚餐飲酒;有的則放起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娛樂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此即是掃墓又是郊遊,興盡方歸。

順序

拜山拜山

清明拜山並未如同想像中一樣簡單,必須按照習俗遵循一定的祭祀順序。首先,就是要將墓園打掃乾淨。接著,可以將攜帶的酒食果品等物品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這是為了告知他人,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再叩頭行禮祭拜。拜祭要分先後次序,依次為父親、母親、長男、長女、次男、次女……依此類推。拜祭完畢後,祭品讓祖先祝福過,眾人可食取祭品。

在傳統民俗中,拜山並非全都是寄託哀思,也可以家人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踏青就是清明的一項重要活動。倘若周圍有柳樹,小朋友可以把柳條編成圈狀,戴在頭上,因為古語有云“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

不過,玩樂之餘,要小心不要跨過墳墓及供品、大聲喧譁、污言穢語,說不吉利的話,更不能踐踏別家墳墓或對墓穴設計評頭品足。

注意

拜山要在3點前結束

拜山拜山

至於祭掃的日期,各地風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節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稱“前三後三”;有的在清明前後逢“單”日舉行;有些地方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就具體時辰而言,古代清明拜山都在寅時,就是凌晨5-7點。現在這個要求有點苛刻,但不管如何,祭祀活動都要在下午3點前結束,因為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的人,很容易會招惹晦氣。

拜山都要買些鮮花祭祀祖先,菊花比較合適。因為中國古代把菊花當做寄託之花,有思念的意義,其中白色菊花最適合,也可以搭配一些如百合、綠葉,康乃馨等。衣著方面切忌穿大紅大紫的衣服、佩戴紅色的配飾,但本命年者除外。

孕婦不宜拜山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清明拜山的。通常來說,懷孕的婦女以及來例假的女性都要避開,還有一些時運較低的人也儘量避開清明當天掃墓。所以建議所有人拜山當天,在洗漱之前,先照鏡看自己的額頭,看看有沒有烏黑的氣色,如有則表示不宜拜山。此外,也有不少人由於各種原因陪同朋友去祭掃。建議最好不要,因為各自的氣場是不一樣的。如果實在不能避免,那么這需要佩戴避邪吉祥物,如桃木手珠等,否則會犯了禁忌。從風水來看,有人會擔心拜山是否會將陰氣帶回家。其實,很難一概而論。只要你懷著尊敬先人的心情,對四周的亡者也予以尊重,同時佩戴一些佛像、護身符,應該問題不大。必要時,可以在拜祭完進入家門之前,進行跨火盆儀式。

過程

拜山拜山

拜山前,隔天就到酒樓訂購燒乳豬一隻,備好水果、茶、酒、米飯、糖果、“雞屎藤粄”、艾粄糕點、餅乾、香燭、炮仗、金銀紙錢等祭品。第二天一大早,全家或兄弟幾家數十人,帶上鋤頭、鐵鏟到墳山為先人墳墓除草、培土,在先人墓碑前,擺上祭品,敬上茶酒,以年長者開始順至子孫,每人點燃三炷香,虔誠地向先人跪拜,口中訴說:“我們來看你了,帶來你喜歡吃的用的穿的,希望祖先保佑子子孫孫平安大吉,事業有成。”然後,燒紙,續茶,續酒,燃放炮仗。 過去傳統拜山祭畢,因為交通不便,只好在山上解決午飯。就地在山頭挖坑壘灶,拾柴做飯,土稱“吃山頭”。如今交通便利,很快回到家裡吃飯。回家時,留下其他祭品,只帶回燒乳豬、蘋果回去,把拜過山的燒乳豬和蘋果分給兄弟各家吃,沿襲過去“分太公豬肉”的風俗;據說拜過山的燒乳豬,吃後會得到祖先庇佑,事事順利,平安無事。路上每人還吃上一兩顆拜過山的糖仔,回味親人生前給後人的關愛,珍惜如今本族本房“枝繁葉旺”的幸福生活。

意義

清明拜山掃墓清明拜山掃墓

兩廣人拜山很重視,港澳台同胞、海外的僑胞和親屬都趕回來拜祭。墓上有無新土判斷墓主有無子孫的存在。鄉間有“有後人,掛清明;無後人,一光墳。”“清明不祭祖,死了變豬狗”的諺語,老百姓口頭禪也說:“有添丁,好拜山。”意思是說生個兒子,老(死)了好有後人拜山。於是,漢族民間一直自發形成一種習俗壓力。人們通過掃墓祭祖,在感念先人的恩惠同時,又深感後代繁衍興旺。據說祖先在墳墓里安住,關係到子孫的繁榮

,子孫的興旺又能保證祖先的安寧與香火的延續。因此,祖先墓地不僅是生命之根,同時也是情感之結。

三寶

拜山拜山

燒鵝、燒豬、燒肉,一向被稱為清明拜山三寶。江湖傳聞,這三者要好吃,必定要按照傳統方法來燒制,更時常聽到行家說,某地的燒味是傳統缸燒,然後大家齊齊靜默一秒大吞口水發思古之幽情。難得2009年清明有3天假,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等於多了個小長假,而拜山更可以變成郊遊。既然如此,不如來一趟元祖版三寶覓食之旅啦!

豬、鵝

清明拜山為何指定豬和鵝做主角?挑選燒豬作為祭品,有“銅皮赤壯”的寓意,希望祖先保佑子孫健康、家庭和睦。以前只有有錢人家才抬著整隻燒豬去拜山,普通人家只會買上一兩斤。選燒鵝則因為鵝有髻,取後繼有人之意。

乳豬

指剛出生兩周到兩個月的小豬,重量為2斤到10斤,特別肉少、皮薄、脂肪多而不油膩,肉味不濃,肉滑質軟。

中豬

兩個月以上、三個月以下的豬,重量在20斤到45斤左右。肉較多,肉質變得較粗,不同部位開始出現不同味道及質感。但因為養多一兩周就會變大豬,所以豬農甚少出售。也有人覺得用它們來拜山夠體面,不過得提前預訂。

大豬

三個月以上的豬,重量在45斤以上。脂肪多、肉厚,每個部位有不同質感和味道。以腩位最金貴,價格最高。

拜山-交通防火安全指引

清明節祭掃活動“短時間、小空間、高密度”的特點,為防範掃墓現場交通堵塞,人員擁擠,杜絕踩踏事件的發生,確保防火安全。

1、殯儀館、公墓、骨灰堂(陵園)等要對祭掃場所做好中亊前安全檢查,完善祭掃場所的安全保障設施,消除安全隱患,確保清明期間不發生因祭掃活動引發安全事。

2、開車民眾要聽從保全指揮出行路線及停車場地,實行車輛單向行駛。

3、市民選擇鮮花祭掃、網路祭掃、家庭追思會等健康文明的祭掃形式,減少因燃放鞭炮、焚香燒紙引發的火災隱患和環境污染,真正做到文明祭掃、綠色祭掃。

4、燃燒祭品要確保熄滅後方可撤離,發現有安全隱患戓亊故要及時反映有關部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