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倫·納爾遜

拜倫·納爾遜

拜倫·納爾遜(Byron Nelson)曾在1945年史無前例連續11次奪取PGA賽事錦標的美國高球傳奇人物,他是一名運動天才,曾五次贏得四大賽冠軍,他以優雅的揮桿和騎士風度聞名,這使他贏得“拜倫勳爵”的美名。雖從未贏得過英國公開賽,但他曾在1937和 1942年兩度稱雄美國大師賽,在 1940和1945年兩次奪取美國PGA錦標賽冠軍,另外還曾在1939年於費城稱霸美國公開賽。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拜倫-納爾遜成為世界級的高爾夫球手時正趕上鐵桿替換傳統山胡桃木球桿的時代,他第一個意識到,鐵桿比傳統木桿對技術的要求低,他決定調用左腳、臀部和腹肌的力量來擊球,這樣更有力量。世界高爾夫名人堂寫道:“拜倫-納爾遜的揮桿平面更陡,更接近目標線,他腕關節活動少,肩部做圓周轉動,下桿時膝部呈伸直狀態。”

完美的揮桿是什麼樣的?1964年True Temper高爾夫公司發明了智慧型揮桿裝置,技術人員使用高速攝影機分析了數名巡迴賽職業選手和其他優秀業餘選手。實驗證明,納爾遜的揮桿技術效率最高,從上桿到頂點到擊球浪費的能量最少。那台機器被美國高爾夫協會測定球具的技術標準,先是取名“高爾夫球桿測試儀”,幾年後乾脆叫做“鐵人拜倫”(Iron Byron)。

成長經歷

1912年2月——拜倫-納爾遜出生在德克薩斯州Long Branch的一個棉花農場。

1923年,他的家搬到德克薩斯州沃思堡市(ForthWorth);這時他11歲,不幸染上傷寒,差點死去。

1924年,成為一個球僮,在沃思堡市的Glen Garden鄉村高爾夫俱樂部學習打球。

1927年,在Glen Garden球僮俱樂部擊敗另一名很有潛力的年輕球手本-哈根。

1928年,讀到10年級,中途輟學,在沃思堡-丹佛鐵路局找了一份工作,做記賬員。一年之後,在經濟大蕭條之中失業。拜倫-納爾遜回憶說:“如果不是因為失業,我可能一輩子就在鐵路局當工人了。”

1931年,第一次離開德克薩斯州到芝加哥參加美國業餘賽,在配對賽之前即告失敗。

1932年,在德克薩斯州公開賽上轉為職業運動員。

1935年夏季,在Ridgewood鄉村俱樂部成為德克薩斯州職業球手助理,贏得400美元。同年獲得新澤西州公開賽冠軍,這是他成為職業球手以後首次獲得冠軍。

1937年,贏得第一個大師賽冠軍,在後九洞打出32桿的好成績。高爾夫作家O.B. Keeler譽其為“拜倫爵士”,他說,拜倫-納爾遜的優雅讓他想起了詩人拜倫爵士描寫拿破崙在滑鐵盧的詩歌。Keeler的這個封號顯然隱含著敵意。

1939年,在費城鄉村俱樂部贏得美國公開賽冠軍。

1940年,成為俄亥俄州鄉村俱樂部的職業球手;首次贏得兩個PGA錦標賽冠軍。在Hershey鄉村俱樂部第36洞決賽中打敗薩姆-斯尼德(Sam Snead)。

1941年,22次位居PGA巡迴賽頂尖球手前10名。

1942年,贏得第二個大師賽冠軍,在18洞延長賽中挫敗本-哈根。

1944年,9次奪得冠軍,連續23場賽事穩居積分榜前10名;被評為該年度美聯社最佳運動員。

1945年,18次奪冠,包括連續11次贏得巡迴賽冠軍;再次被評為該年度美聯社最佳運動員。

1946年,時年34歲,積攢了足夠的錢在德克薩斯州購買了面積達630英畝的羅阿諾克農場,不再做全職職業高爾夫球手。

1957年,開始了他的播音員生涯,成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高爾夫解說員。

1965年,擔任美國領隊,獲得萊德杯冠軍。

1966年,打了最後一個大師賽。

1968年,克薩斯州達拉斯公開賽以他的名字冠名為“拜倫-納爾遜高爾夫精英賽”。

1974年,正式錄入世界高爾夫名人堂(the World Golf Hall of Fame)。

2001年,作為榮譽開球員為美國大師賽開出第一個球。

2006年9月26日,在德克薩斯州羅阿諾克農場安然辭世,享年94歲,美國國會追授予他“國會金質獎章”表彰他一生為慈善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