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廣東潮州湘橋]

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廣東潮州湘橋]

“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座落於潮州市西湖公園內,1946年3月籌建,1949年2月竣工;1986年被拆除,1999年重建,2000年1月竣工。

基本信息

簡介

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潮州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潮州西湖的“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於1946年3月籌建,1949年2月竣工,位於西湖公園 內虹橋頭,依山面湖,座西向東。

原碑為灰砂漿砌紅磚結構,短劍剌天造型,高9.1米。紀念碑劍式碑身四面縱鐫當年潮安書法名家黃方松書寫的楷書體“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9個藍色大字,在白灰批檔底地稱托下顯得格外醒目。碑身下端兩疊疊澀裝飾線之下是方型碑座。碑輪廓線和碑座基圍兩圈紅綠兩色相間水磨石的欄桿。基座四面中央環鐫4塊縱84.5厘米、橫55.5厘米玄武岩碑石,從朝正東開始,順時針排列,其上陰刻由國民黨政府國防部中將部員、潮安籍人陳克華撰寫的“潮汕抗日戰紀”石刻楷書碑文。“文化大革命”期間,該碑改建為“忠”字塔。1986年“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被拆除,跡地改建成兒童公園。1999年4月兒童公園拆遷,由潮州市建築設計院設計,按原貌重建“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2000年元旦竣工,造價20萬元。

碑文全文

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潮州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盧溝橋事變之翌年,寇為閉我海口,絕我外援,遂於五月間奪南澳為內窺據點。越年六月挾優勢之海空軍大舉犯潮汕,我駐軍獨九旅、保全團及地方團隊起而應戰。卒以寇鋒兇猛,節節轉進,於是汕頭、潮郡、澄海等地遂於六月二十二、廿九、三十日等日相繼淪陷。其後國軍扼守韓江上游,新調預六師分守潮、普、揭、惠一帶,而韓江下游東岸則由潮、澄、饒自衛總隊防守,尋且克復南澳。二十八年七月,駐汕之寇分竄據潮陽之達濠;十月南澳再陷;十一月澄海偽軍傾巢進犯饒屬黃岡,被擊潰散。而澄城陷後六閱月中,三得三失。二十九年一月,我軍四克澄城;三月寇竄據揭屬浮岡;八月進占潮陽之海門、饒屬之海山;十一月進擾潮安楓溪。三十年一月,我攻楓溪大捷。三月寇分三路攻戰潮陽縣城;三月犯揭屬大脊嶺,並以騎砲四千餘猛逼潮安大嶺龜山;七月竄擾饒屬錡(汫)洲、黃岡、錢東及澄屬東隴;十二月猛襲楓溪烏洋山不逞。二十七年至三十年間,我軍無日不苦戰,力摧寇兵據點。而寇偽流竄頻仍,為謀擴大外圍,阻我進擊。迨太平洋戰事爆發,盟軍于海外奏捷,寇為聯絡廣州,拱衛香港,遂有進擾潮、揭、普、惠、南之舉:於三十二年五月與我二十旅激戰羊鐵嶺;六月狂炸大脊嶺,以圖撤我屏藩;十月大脊嶺告陷。時我駐國軍因防廣兵單,致三十三年十二月寇數道並進,一發不可復御,揭陽、普寧、惠來、南山暨豐順之湯坑先後淪陷。翌年三月,克華奉命督政本區,兼率潮屬各縣團隊,成立第七戰區潮屬各縣國、民兵後備指揮部於豐順縣城:其右翼潮、普、惠、南;中區揭陽;左翼潮、澄、饒等地區。軍事由翁君照垣、林君先立、張君我東等分統之。當是時,國軍轉訓後方,而燹劫之餘,團隊龐雜,萑苻竊發。克華私憂:以為紛亂情狀,或將不可收拾。於是夙夜警勵,專各團隊之統一,匪患之肅清,以期集中力量,共驅強寇。差幸推行順利進行,各地團隊卒歸我部指揮,不期月而普寧、南山相繼收復,未幾即告勝利復員。蓋自中華民國廿七年至三十四年八載之中,地方之得失,敵我戰勢之推移,大略如此。至戰士臨陣壯烈捐軀,寇氛所被,慘遭荼毒,青燐碧血,罄竹難書。當夫梅溪已失,寇勢方張,潮汕鐵路以北,我軍官兵盡殉而連長一人尚能獨秉機槍,殺敵成仁,保障後方從容撤退。又若郡城將陷,較場某連、排長各一人,以輕機一挺拒敵二晝夜,終因彈盡援絕,壯烈自戕。復如羊鐵嶺、大脊嶺諸役,寇炮轟擊經旬,我軍前仆後繼,膏塗山野,莫相收恤,而尚確保防地。是皆事跡昭著,成果輝煌。若夫陣亡既廣,或擲百數生命以爭尺寸之土;或懷兵深入敵後,終作壯烈犧牲;或邂逅捐軀,傷夷莫起者,更不可勝計矣。若乃澄城屠殺,日逾千人;梅溪鬥文,誅夷全族;寇機肆虐,則玉石俱焚;城市成虛,輒檢屍旬日。而陷區有眾,備遭酷刑,饑饉洊臻,載為餓殍,宵祭野哭,天陰鬼啼,人世之慘,孰有甚於是哉?今國土重光已將四載,舉目我州,瘡痍未復,繼而欲問數年前戰跡,已鮮能一一縷陳,倘年代湮遠,而誰能道其仿佛?克華不敏,躬與是役,痛定思痛,愴念尤深!爰述梗概,鏤勒斯碑,覽者肅然以敬,瞿然以勵,而思有以興復我潮云爾。

潮安陳克華謹志。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一月廿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