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道

手道

手道是以手診醫學為學術核心,以傳統中醫為理論基礎,以現代醫學為科學框架,以人文哲學為指導思想,以道家養生為實踐方法,以健康管理為日常準則,以生命科學為發展動力,吸取儒釋道三教養生文化之精髓,融合百家養生流派修身養神之內涵;通過手診醫學的健康分析,評估亞健康程度與疾病危險指數,辨清體質隱患與疾病隱患之間的關係,達到因人而異的養生方案的制定。

基本信息

學科定義

手道是以手診醫學為學術核心,以傳統中醫為理論基礎,以現代醫學為科學框架,以人文哲學為指導思想,以道家養生為實踐方法,以健康管理為日常準則,以生命科學為發展動力,吸取儒釋道三教養生文化之精髓,融合百家養生流派修身養神之內涵;通過手診醫學的健康分析,評估亞健康程度與疾病危險指數,辨清體質隱患與疾病隱患之間的關係,達到因人而異的養生方案的制定。

手道概念圖示手道概念圖示

基本內容

手道養生是手道載體

手道養生是以手診醫學為學術核心,以手診系統為科技核心,以人文思想為文化核心,以中醫養生為理論指導,以道家養生為文化基礎,以三輪時間軸為統籌指導,通過聽、聞、飲、灸、調、練、吃、修基本養生八法,兼容並蓄各家流派之特長,多元融合養生文化之精髓,達到預防疾病,恢復健康,調節心理,修身養性,延年益壽之目的。
手道養生不僅充分體現了中醫防患於未然與既病防變的積極養生思想,而且彰顯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然養生觀。簡而言之,以手之特性,掌握養生法則,將多元化的養生文明融匯貫通,並傳承於每個人,從而肩負“手道養生,傳承文明!”的歷史重任。

手道養生圖示手道養生圖示

手道是中醫養生延伸

從歷史角度來講,手道養生也屬於中醫養生的一個重要分支。中醫養生是一個博大的養生概念,以《黃帝內經》為理論基礎的中醫養生,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上代代相傳,幾千年的文化積澱,中醫養生的博大精深令我們望洋興嘆。
養生的概念是廣義的,簡單的講,養生就是保養生命,養生的方法關鍵是維護,維護的三個原則是:堅持、正確、配合。中醫養生雖然博大精深,但是在具體學習套用操作方面,往往是良莠不齊,眼花繚亂,缺乏確實有效的特殊指導性或捷徑。僅憑一些症狀,也包括中醫的四診,來制定出一些中醫的養生方案。中醫的診法,看上去很簡單,實際學習套用起來需要很長時間的鍛鍊,並且需要經驗的日積月累與智慧感悟。在日益發達的今天,雖然我們可以消耗幾年、乃至十幾年、甚至一輩子的時間,來學習套用中醫養生,但真正能把養生正確的方法普及到每個人,也確實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法,既能起到提綱挈領的指導作用,又能化繁為簡掌握套用,並且又符合中醫養生規律的方法呢?也許,手道養生是中醫養生的一個縮影版、精簡版、快捷版,最大可能的解決養生問題。

手道養生的學習套用

只要掌握了手診醫學知識,能靈活套用手診的方法,分析出人的健康狀態,就可以因人而異的制定出養生方案。這些養生方案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比如從聽的角度,我們可以用音樂調理五臟;用聞氣的方法可以疏通經絡;用飲茶的辦法清除體內的垃圾毒素;用灸的辦法可以溫經絡、暖臟腑、補陽氣、祛邪氣;用調的方法可以將手法結合現代先進的理療設備進行調理;用練功的方式積極鍛鍊,比如採用手道養生功,經絡導引,打通氣血強身健體;用吃的方法將中藥與食物完美結合,根據手診情況因人而異的制定手道養生膳方案,真可謂“觀手飲食,大康大樂”;用修的方法,調節心理狀態,做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病安從來”。

手道養生的研究主張

手道養生圖手道養生圖

手道養生方法與《黃帝內經》的養生方法主旨非常合拍,不像現代的人只吃保健品,或只有等到生病時,才吃藥治療。手道養生吸取了中醫養生的時間養生法,特別提出了將一年分為五季的天輪季節養生法;按照國際周天工作休息的慣例,將五臟按照五天配合起來進行養生,稱之為周輪天數養生法;再按照十二經絡的運行時間,配合十二時辰,在經絡與臟腑的生理工作時間內,選擇性的養生,我們稱之為天輪時辰養生法。我們把這種時間養生方法稱為三輪,把手道養生方法概括為手道養生八法,把八法與時間養生緊密結合,處處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每一法可以融合相關的各種養生方法,這給手道養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兼容空間。打個比喻:手道養生就像一個先進的平板電腦,八法就是八個不同接口,可以通過觸控螢幕幕上面的八法找到不同的養生方法的控制,進行多元融合的養生方法進行歸類。這一切的做法,既不會離開手道養生的核心思想,也不會離開中醫養生的宗旨,並且符合人類自發自然的養生觀,更符合現代科學框架下的健康管理。

發展歷史

發展總論

手,手相,手診,手道,是手道的發展歷程。人類研究手的方方面面,到目前為止,用現代科學仍然無法解釋手的生理構造與形態。但古人從相的角度,研究與利用手,創造了燦爛奪目的手相文化。手相的主體功能是解讀人生,而人生除了與人相關聯的一切之外,健康當然也包含其中。手相學在科學發達的今天,尤其是現代醫學的介入,手相學的解讀健康功能被徹底發掘出來,於是手診誕生了。手診的出現,使相學的分支——手相診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與支持。人們不僅相信現代醫學儀器的診斷,而且手診的預測診斷功能也逐漸被醫學科研人員所證實,更被百姓所認可。更不可思議的是,由於的手的特性與簡便性,一般民眾在很短時間內都可以掌握,成為觀察自己健康的特殊鏡子。越來越多的民眾,通過手診,了解了中醫博大精深的養生文化內涵,也理解了現代醫學的健康管理模式,逐漸形成了一種具有濃郁手文化特色的養生指導文化,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人群,通過自我手診自身的健康狀態,自己制定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案,雖然是模糊的非專業的方案,但畢竟強烈的養生意識氛圍逐漸形成,於是手道誕生了。

手相手診手道三者之間的關係,反映了學術發展的歷程。主體研究對象都是手,只是研究與發展的層次不同而已。我們下面探討一下三者之間的關係,有利於準確理解手道。
我們首先了解一下相術與中醫的關係,這是手診手道今天發展的學術理論基礎與文化淵源。如果沒有相術與中醫同源而異流的分道揚鑣,今天的手診手道也許不可能存在。

中醫和相術起源都很早

中醫手診手道關係圖示中醫手診手道關係圖示

從醫典和相書的內容來看,兩者是互相包含的,醫學中含有一定的相術成分,相術中也包含不少的醫學內容。縱觀中國社會發展史,相術中一直存在著一些通過氣色診察人疾病生死的內容,而傳統醫學也總未能褪盡某些唯心與神秘的色彩。《史記》中記載的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在表現扁鵲醫術高明的同時,也渲染著某種神奇的東西。扁鵲一見蔡桓公,就能判定其病在何處,能否醫治,以及死亡的大體時間,這種查相知病的能力,與相術中查氣色而知疾病死生的內容很接近。中醫和相術學理論都源於陰陽五行學說。中醫學最初也是五行術數之一。中醫理論認為,人的五臟六腑、五宮九竅,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他們與四時、四方、五行、五音、五聲、五色、五味、五情、五氣互相結合,互相作用。所謂“和於陰陽,調於四時”“聲和五音,色和五行”,才是順乎自然的健康長壽之道。中國古代相術的理論源泉也是陰陽五行學說。相術與中國傳統醫學同出一源,只不過二者後來走了兩個不同的方向:醫學通過對人體的觀察來判斷健康狀況,診療疾病,最終走向科學;而相術所建立的這種關係則缺少這種合理與必然。這就最終導致了這種關係的牽強和扭曲,相術之淪於迷信,其根本原因正在與此。不過由於相術搬用了許多中醫的理論,所以相術又是在一定的範圍內暗合醫學原理的。

手相是手道發展的基礎

我們現在了解一下手診手道的前世——手相,手相為手診手道的發展奠定了學術基礎與理論基礎。
手相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相術,其複雜程度幾乎可以與相面等量齊觀,在一雙手上,掌的大小、厚薄,指的長短、粗細,指掌之間的形局,指掌的紋理等均有一套繁瑣的命理學說。手相學家認為,手“外通四肢,內接五臟”“關乎一身之得失”,故從手相的優劣可斷人壽夭、貴賤、賢愚。古代相學典籍中有關於手相的論述很多,大都按手的部位分類而論,所以命理幾乎將人生意義及命運的主要項目全部包括進去。以手型而論,一般認為手的作用在於“執持”和“取捨”,因此認為纖長的人性善好施,厚短的人秉性好取;身小手大的人福壽,身大手小的人貧夭;手細軟的人清貴,粗硬的人下賤;手如雞爪的人無智,如豬蹄的人愚魯,手背露青筋的人艱辛;左手短的人少文才,右手短的人遜武略。手指以纖長的人為聰穎,短粗的人為愚賤;手掌厚而密的人積高,硬而疏的人則破敗。手掌在相學中被視作整個宇宙的縮影,分為三才、八卦、五行諸位,且與天象、人事對應。其命理之說非常細密,那個又以掌紋之說為最,從手背紋到掌紋、指紋都有具體的圖說南唐宋齊邱《玉管照神局》有掌紋72格,每格之下附有詩文命訣,此圖問世後被歷代相士奉為法典,流傳甚廣。中國古代相手術,大約與相面術同時產生與春秋時期。初為相肢,繼而相掌,後再相指、相紋,逐漸發展成為相學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分類相法。古代手相理論,一般都與中醫理論及陰陽五行、八卦的學說結合在一起,這就使之兼有診治疾病與預言命運等多方面的功用。
手相源於人們長期通過對手的觀察,把人事、社會、工作、情感等人文信息通過特定的手紋手色進行分類歸納,然後加以大量客觀驗證,得出的一種關於通過手對人進行評定的論斷。通過手相的分析讓每個人明白吉凶禍福的趨勢,人生的未來、現在、過去,更注重現實中當前的情況。手相,顧名思義他是一種高度概括的、甚至與象形文字具有高相似度的觀察方法。另外手相的顏色與易經的分類、五行的歸屬、甚至《黃帝內經》中的顏色的診斷,都有著千絲萬縷般的聯繫。從某種角度講手相不同與風水學說、易經學說,也不同於奇門遁甲、堪輿學、佛教的輪迴等等。事實上,手相是一種有圖、有像、有意、有數、有理、有據的驗證方法,由於手相學長期受到封建社會的人文底蘊影響,充滿了中庸之道,三綱五常,以及儒家是非的判定標準。
由於手相的門派眾多,經過各家的分析加工和各學科領域的兼容並進,多元融合,裡面攙和了儒教、道家、佛教、易經,甚至一些封建迷信的糟粕,都牽強附會的摻雜在裡面。通過手相的分析結果,給人們指出的解決方法是宿命論,也就是說手上有什麼樣的相,就有什麼樣的命運,無非更改的,這是一種消極的人生處理對策。當然有時候,手相通過手上一些特定的表現徵象,雖然當前沒有發生,但即將發生的美好希望,卻也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動力。尤其在漫長的封社會中,通過性格和心理的分析,解決了部分人的心理矛盾等變態的心理發生,在社會中起到了一定的穩定平衡作用,這種作用是不容否定的。

手診手道手相圖示手診手道手相圖示

手診源於手相
可以這樣說,手相學是現今心理學發展的雛形或開路者。當然也有一些看了手相以後,覺得生活無望產生了自殺,甚至悲觀失望厭世的消極狀態,但這畢竟是少數。在封建社會中,少數精通醫學知識的醫家,和高明的相術大師,由於他們知識淵博,精通自然科學,把手相術與中醫學緊密的結合起來,開始套用到醫學領域中,於是就有了手相診病之說,這就是手診的前身。
手診源於手相,這是不容置疑的歷史,是手相發展的歷史必然。手診代替不了手相,手相代替不了手診。從發展的角度看,手診也是手相發展與延伸的分支,如果沒有手相學的深厚基礎以及醫家相家將醫學與手相的結合,就不可能有手診快速發展的今天。古代醫學(中醫)與現代醫學結合起來,手診進入了空前發展的階段,於是新的學科誕生了,我們把他成為手診醫學。
手診與手相最大的區別是,手診的分析方法與醫學結合十分緊密,忽略手相中的“相由心生”的自然道理。手診醫學從一個兼容並進,多元融合的角度,對我們人類認識健康又增添了的一種分析方法,手診不僅可以分析到曾經發生的疾病信息,而且可以觀察到當前的正在發生的疾病和亞健康信息,更可以觀察到未來即將發生的健康趨勢和疾病信息,通過手診分析出的結果,再根據現代醫學與古代醫學(中醫)的理法方藥,制定了具有特色預防養生保健方案。

手道文化的興起

在現階段重視自然科學的今天,手診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們通過大量的研究表明,結合現代醫學的養生保健模式,手診在養生醫學保健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因為呈現規律化定理化的學術模式,一般老百姓都可以輕鬆掌握。由於手診醫學帶有濃厚的中醫理論基礎特色,因此在普及過程中,也普及了中醫養生知識。隨著手診醫學的日益普及發展,手診醫學逐漸在養生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系。深受中國道家、中醫的影響,更與時俱進的兼容並進了現代醫學、健康管理、心理諮詢等,將多元化的養生文化匯聚與雙手之間,於是產生了手道養生文化。
手道產生的人文基礎為手相學,學術基礎為手診醫學,並且以中醫養生和道家養生之規律為學術發展之道,將手道養生概括為學術核心手診醫學、科技核心——手診系統,文化核心——人文思想,以三心為指導,結合人們日常生活中與其相關的吃喝聞動練修等,產生了一道完整的養生體系。在本書將得到詳盡的闡述。

研究對象

1、手診醫學

手診醫學臓象原理示意圖手診醫學臓象原理示意圖

手道的學術核心是手診醫學,互相支持兼容的學術有:傳統中醫為理論基礎,現代醫學為科學框架,人文哲學為指導思想,道家養生為實踐方法,健康管理為日常準則。手道學術內涵既專業特色,又博大精深,深刻理解手道學術內涵,有助於正確掌握手道知識,合理運用手道養生方法。
手診醫學的主體是手之臓象,中醫學的主體是人的藏象與陰陽五行,現代醫學的主體是人的解剖與生理,人文哲學的主體是以人為本的文明共識,道家養生的主體是人與自然的天人合一,健康管理的主體是指一種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可以這樣理解手道學術基本內涵:以手診臓象為研究分析對象,運用中醫藏象陰陽五行學說進行中醫辨證論治,參考現代醫學實際解剖生理,解釋疾病與健康,對人類多樣化的發病原因,提出人文哲學概念,試圖從人的內因去解釋不健康的原因,具有唯心與唯物的雙重性;在養生維護方面提倡與道家的正確養生方法融合,並且將道家的養生思想自然融入,強調人與自然的整體性與協調性,在養生方法的實施過程中,嫁接現代健康管理模式與概念,將日常養生維護準則與時俱進,同現代生活方式理念接軌合拍,以適應下現代人養生心理的接受,將手道養生維護方案徹底實施。

2、中醫養生

五行學說是中醫與手診醫學辯證的共同基礎。中醫的五行學說為手診的指象、手形提供了理論辨證基礎,不僅起到了分類分型作用,而且在定位定性方面也具有參考價值。
中醫陰陽學說在手診的辨證中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但一般學習者,不易理解與套用,需要有專業的中醫知識才能靈活運用。
望色辨證是手診醫學從中醫望色診斷中學習而來的,雖然望色辨證基本原理相同,但在部分色澤的表現與性質屬性上,與中醫學迥然不同,這是因為手部色澤與中醫望面部色澤的產生機制與原理不同,初學手診者,當清醒認識。
在望態辨證中,手診醫學借鑑了中醫學部分內容。與中醫望整體形態有明顯的區別,手診醫學的望態辨證重在望手部的一切,中醫重視整體與巨觀,手診注重局部與微觀,但部分辨證屬性是一致的,比如凹,在中醫與手診醫學中都屬於虛證;也有辨證屬性明顯不一致的,比如,乾濕在手診中表現很明顯,但在身體中基本沒有明顯表現。即便是身體的乾燥與否,與手都沒有直接關係,手上隨時都有汗氣的蒸騰,比身體明顯散發的快,表現也比較明顯。
臓象定位是手診醫學最核心的基礎部分,雖然我們從眾多可能的學說中闡發了我們的研究與觀點,但一般學者,還是覺得比較玄乎與生硬。關於定位的考證問題,我們暫且放下。先研究一下我們現在認可的定位原理。最早的手掌區位劃分當屬於中國易經,利用八卦八方在手掌中的配合位置,當時的目的不是為了手相學,更不是為了醫學,純粹是為了將八卦在手掌中配置,目的是便於理解掌握易經八卦的卦象關係,與自然的關係,當然也聯繫到人類自身的八卦屬性,但並沒有完全套用到醫學中,就像今天我們那一本手冊或圖片一樣,只是為了學習研究方便而已。但隨著後來的易學家與易學家、相學家的深入研究套用,發現當時定的位置可以固定起來,並且在固定的位置上,根據形態顏色紋理的變化,可以推測到與八卦屬性一致的人體臟腑健康狀態,雖然與醫學診斷並不完全一致,但發現診斷的機率也有起很大的優勢。於是後來研究者,就把手掌八卦位置固定下來,並把手心部分補充為明堂區,也有稱太極區的。西方的手相學九丘一平原定位理論,與中國的八卦定位學術比較,顯得已經不太可信,只能作為娛樂或手相學參考。隨著近現代的全息醫學發展,手部的臓象定位在古老的八卦定位基礎上,進行了實際的校正,臓象定位的實際區域劃分邊界更加明朗化,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八卦定位的時候,其實區域邊界分解模糊,甚至有爭議;全息醫學把手分成幾個人的縮影,人體臟腑按照比例自然投影到手部,有的位置正好就是在八卦臟腑定位上,並且界限清楚,與手部生理標誌構成了清晰的分界。經絡學說的穴位定位與經外奇穴為臓象的核心位置校正,起到了參考作用。臓象核心位置非常重要,不僅診斷的時候,最為確定,而且在養生保健時,也更為顯效。
臓象屬性上,手診醫學根據中醫臓象學說內容,將手診中的臓象賦予中醫臓象屬性的特別內容,並且將現代醫學的解剖剖生理知識結合臓象屬性,成為辨證辨病的主要參考屬 性。比如肝區有褐斑伴青筋,中醫臓象賦予肝主疏泄,調暢情志,肝藏血,在手診中不僅可以直接辨證中醫肝氣鬱結證,甚至還可以由此辨證出月經不調證;利用現代學知識與手診經驗機率,可以手診為脂肪肝,具有直接定性作用。由此看出,中醫不僅定性而且需找到病因,知道屬於情志不暢造成的;現代醫學僅僅通過手診醫學經驗機率的數學統計方法來診斷,雖然很直接,直呼病名,但沒有原因與程度區分,也沒有從手診中找到相關發展過程,更沒有找到發病後去其他系統或臟腑組織的影響。

3、人文養生

手診醫學在手道學術中的最大特色與發展是重視了亞健康與發病的各種原因,也就是說更注重了辯證求因。以前的手診只重視手診結果,不論原因,更不會辨證診斷結果與其他臟腑之間的關係。屬於低層次的直呼病名的、“號稱神醫”的診斷,目前仍然受到吹捧,這只能讓手診蒙上一層神秘而玄乎,詭異的色彩,對手診醫學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發展到手診醫學之後,雖然在手診中重視了發病原因的內在關係,也重視了臟腑之間的影響,只是從醫學的角度論述了發病的原因與相互關聯性,並沒有從多元化的、人文化的角度去研究認識。學者好像執手而診,看手而談,貌似專業,其實是對牛彈琴,苦口婆心手診之後,聽者或信服、或吃驚、或茫然、或不以為然、或一笑了之、或憤怒,為什麼呢?信服者認為,這與中醫號脈一樣,診斷的正確,分析的有證有據,講的明明白白,我相信;吃驚者認為,看手就知道這么多,真神奇,但比較玄乎神秘,等等再說,於是走了;茫然者認為,怎么看一下手,就這么多呢,怎么講的我都不理解不明白呢;或不以為然者認為,不就是診斷么,醫院比你們專業了,誰知道你們說得對不對,無所謂了;或一笑了之者認為,通過手把人診斷的一無是處,有點小題大做,有點江湖人的味道,我才不上當呢;或憤怒者認為,通過手就可以診斷疾病,這是草菅人命,坑蒙拐騙,就想罵他一頓。據我們統計分析,上述百人比例如下:(不同地區與不同層次群體具有明顯的差異化,此結果是按照中等層次的人群進行調查)信服占70%、吃驚占15%、茫然占5%、不以為然占10%、一笑了之占3%、憤怒占2%。

4、手道文化

手道學術的內涵不僅在於全面的、多元化的學術融合,而且具有明顯的群體文化特徵———手文化,以手為文,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觀。具備了這些內涵與特徵,手不僅可以分析亞健康或診斷疾病,而且可以尋根溯源的找到人不健康的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的之間的相互影響規律,從而制定出因人而宜的個性化養生方案。養生方案不僅僅局限於醫學性質,而且關聯到的心理、精神領域問題也要考慮綜合養生。
養生沒有絕對的方法,也沒有絕對的治療效果,只有相對的健康平衡。手道是養生學術中的一顆奇葩。通過手道養生的引領,將給我們帶入一個新的養生思維空間,展現以手為核心的養生多元化文化與方法綜合而產生的養生效果,也將從此開始。
手拉手、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讓我們手道人一起拉動人類之手,順應自然,適應自然吧!

發展趨勢

發展宗旨

手診濟天下,健康創未來!通過弘揚手道養生的學術核心手診醫學知識,診斷未病、已病、末病,讓人們對自我健康狀態一目了然,然後自我養生調理,恢復健康,有了健康的身體,就有會實現未來的理想。

核心思想

手道養生的核心思想是:手道養生,傳承文明!手道養生兼容並蓄各家流派之特長,多元融合養生文化之精髓,包羅萬象,人類世世代代的健康保護的記載,幾乎與其他文明一樣被完整保留傳承下來,從手相、手診、以及相關聯的手文化,都在不同角度折射出文明的特徵,從某種角度講,發展完善手道養生,也是傳承文明的一種重要方式。

養生理念

提倡自然養生,崇尚自我保健!手道養生提倡無創傷的綠色自然養生法,是手道養生的最大特色。自然養生,提倡人類應回歸自然,適應自然,順從自然,而不是“逆天而行”,手道養生八法中絕無無化學藥物與手術創傷的存在,提倡養生維護應當遵循道家與中醫的養生觀,比如“天人合一等;在養生中,希望每個人通過手診醫學的專業學習,自己擁有健康分析的能力,並且自我養生維護,除非有證據表明自己確實患了嚴重疾病,才能求助於專業醫生治療。這是一種積極的維護生命辦法,也是一種安全的養生維護方法。

普及口號

手道養生的普及口號是:人人學手診,健康在我心!伸手之間,便知健康狀態,想必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事情。誰都不希望把自己的生命,無奈地輕易託付給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比如醫生或者其他人),都希望自己能隨時掌握自己的生命狀態,做到未雨綢繆,未病先防,既病防變。但要掌握很多專業醫學知識,或依靠現代化的醫學儀器或依靠某些專家來幫助分析健康,養生維護,顯然不是明智之舉。而手診是一門易學易懂,可淺可深的學術,只要循序漸進,熟能生巧,很快就會掌握手診的精要,那就很自然的達到“我的手我的健康我做主”的目的了。

手道精神

手道養生的手道精神是:手拉手,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只要你會手診,你懂手道,你拉一下他人之手,告訴他的健康狀態,讓我們瞬間不再陌生,彼此心與心相通,誠信感動每一個人,讓我們為了人類自身的健康,在這個地球上,保護大自然,順從大自然,適應大自然,共享藍天白雲,同呼吸天地之氣,與時間同軌,讓生命完美終結吧。

價值遠景

手道養生的價值遠景是:人在手在,文存道生!手道養生這種方法能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么?我們堅信只要人來存在,人類的人不會退化或變化,比如雙手消失或手變為翅膀,只要有文明的遺留與傳承,只要有道的存在與永恆,手道養生必將成為傳承文明的重要載體,並且一直持續到人類發展的盡頭。

相關著作

《手道圖說》

《手道圖說》《手道圖說》

《手道圖說》文字有75萬字左右,配置1321張圖片,將簡單而深奧的手道養生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清晰生動的勾畫出一副手道養生學術文化畫卷!
首先我們靜下心來,仔細咀嚼手道有關的一切概念與論說,讓我們徹底了解我們在看什麼、學什麼,用什麼、怎么用,這一切都在手道理論篇中鄭重告知!
當您繼續閱讀時,不僅可以穿越歷史與古人參禪論道,而且跨越時空看到古今文明的傳承。伸手之間的滄桑,合手之間的虔誠,拱手之間的禮儀,抱手之間的回歸,握手之間的交流。這一切都在本書手道文化篇中展覽無遺。
研究千古不朽的生命臓象,發現神秘的手診傳奇,解開手診健康分析的奧秘,透視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探索養生文化的真諦。小小手掌,方寸之間,隱藏著五臟六腑的象形隨影;紋線縱橫,絲毫之內,昭示著氣血津液的榮枯盛衰。手質藏精,先天稟賦不同而分體質;手態藏氣,後天培養失宜而存隱患;手色藏神,生命本能損耗而漸衰老。這一切都在本書手道學術篇中綱舉目張。
以手道養生圖的三心三輪八法為綱,將手診醫學與養生方法自然融會貫通。手道養生圖可以用“三心三輪八法”高度概括。三心是:手道學術核心、手道文化核心、手道科技核心;三輪是:年輪季節軸、周輪天數軸、天輪時辰軸;八法是:聽、聞、飲、灸、調、練、吃、修。三心指導八法之運用,三輪輔助八法之發揮。運用手道核心,通過三輪時間軸,將手道養生之八法與生活習慣、飲食方式、運動規律、修身養心、生活環境等,息息相關、互補互用、合理安排。無論個人養生、家庭養生、社會群體養生、還是民族養生,都將發揮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養生效應,更加充分體現天、地、人之間養生之道的自然和諧統一性,更完美詮釋了“天人合一”的養生真諦。這一切都在本書手道維護篇中條分縷析!
將人體疾病狀態與亞健康狀態的手診診斷與手道養生緊密結合,化繁為簡,可以讓人按圖索驥而輕鬆掌握,這一切都在手道養生篇中歷歷在目。
以實際的手診案例,通過風格各異的分析方式,從不同角度的理解態度,告訴我們只可意會而無法言傳的手診奧秘,讀案百遍,熟能生巧,手診手道自然是輕車熟路,隨心所欲。這一切都在手道通鑑篇中異彩紛呈。
還猶豫什麼呢?讓我們焚香撫琴,飲茶悟道中,伸開左手以觀察,揮動右手翻動本書去探索自身的奧秘,打造專屬自己的手道養生方案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