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核木

扁核木

扁核木 (學名:Prinsepia utilis)是薔薇科扁核木屬的植物。分布於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以及中國大陸的西藏、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生長於海拔1,000米至2,560米的地區,見於山坡、山谷、荒地及路旁。扁核木花、果均具觀賞價值,適宜在園林綠地中的草坪邊緣、庭院角隅種植或與山石配植。逐漸在瘤狀愈傷組織上先後分化出小芽或叢生芽,繼續培養在原培養基內,分化的小芽或叢生芽生長緩慢,如將小芽連同基部的部分愈傷組織單個轉人含有0.5mg/L 6BA和0.1 mg/L NAA的培養基內,分化芽迅速伸長,2周左右可長至2~3cm高的小植株,將小植株轉移到減半的MS培養基內,2周左右可生出2~4條2~3cm長的白色根,即可移栽至土壤中。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扁核木扁核木

灌木,高1-5米;老枝粗壯,灰綠色,小枝圓柱形,綠色或帶灰綠色,有棱條,被褐色短柔毛或近於無毛;枝刺長可達3.5厘米,刺上生葉,近無毛;冬芽小,卵圓形或長圓形,近無毛。葉片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5-9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或有淺鋸齒,兩面均無毛,上面中脈下陷,下面中脈和側脈突起;葉柄長約5毫米,無毛。

花多數成總狀花序,長3-6厘米,生於葉腋或生於枝刺頂端;花梗長4-8毫米,總花梗和花梗有褐色短柔毛,逐漸脫落;小苞片披針形,被褐色柔毛,脫落;花直徑約1厘米;萼筒杯狀,外面被褐色短柔毛,萼片半圓形或寬卵形,邊緣有齒,比萼筒稍長,幼時內外兩面有褐色柔毛,邊緣較密,以後脫落;花瓣白色,寬倒卵形,先端齧蝕狀,基部有短爪;雄蕊多數,以2-3輪著生在花盤上,花盤圓盤狀,紫紅色;心皮1,無毛,花柱短,側生,柱頭頭狀。

扁核木扁核木

核果長圓形或倒卵長圓形,長1-1.5厘米,寬約8毫米,

紫褐色或黑紫色,平滑無毛,被白粉;果梗長8-10毫米,無毛;萼片宿存;核平滑,紫紅色。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高達2m,小枝灰綠色,老枝變褐色,具枝刺,髓心片狀。單葉互生或簇生,條狀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5-5.0cm,緣具蔬齒;花白色,1-4朵簇生葉腋,花期4-5月;核果球形,暗紫紅色,徑1-1.5cm,核扁、有雕紋,果期7-8月。

植物形態

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扁核木全株(3張)

扁核木枝葉(1張)

扁核木花果(3張)

產地生境

產雲南、貴州、四川、西藏。生於山坡、荒地、山谷或路旁等處,海拔1000-2560米。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和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基本內容

別 名: 蕤核

扁核木扁核木

拉 丁 名: Prinsepia uniflora

科 名: 薔薇科

屬 名: 扁核桃屬

適應地區: 產中國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生態分類: 木本植物,落葉灌木類

觀賞分類: 觀花類

形態特徵: 高達2m,小枝灰綠色,老枝變褐色,具枝刺,髓心片狀。單葉互生或簇生,條狀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5-5.0cm,緣具蔬齒;花白色,1-4朵簇生葉腋,花期4-5月;核果球形,暗紫紅色,徑1-1.5cm,核扁、有雕紋,果期7-8月。

生長習性: 喜光,耐寒,深根性,耐乾旱瘠薄,忌水濕,以在深厚肥沃的土壤上生長較好。

景觀用途: 扁核木花、果均具觀賞價值,適宜在園林綠地中的草坪邊緣、庭院角隅種植或與山石配植。

植物用途

種子富含油脂,一般出油率30%左右,油呈暗棕黃色,澄清透明,凝固後白色如豬油。

油可供食用、制皂、點燈用。嫩尖可當蔬菜食用,俗名青刺尖。

在雲南,莖、葉、果、根還用於治療癰疽毒瘡、風火牙痛、蛇咬傷、骨折、槍傷等。

醫藥

【納西藥】阿那斯:功用同苗族《滇藥錄》。阿拿私:嫩尖或葉用於骨折,槍傷,貧血;嫩尖用於牙痛;根用於淋巴腺炎,腮腺炎,乳腺炎,跌打勞傷,風濕關節炎,痔瘡,癰瘡癤腫,久咳;果實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目翳多淚《滇省志》。阿納斯:全草治小兒腸炎(拉綠屎);嫩葉尖經常食用,治風濕痛。

【苗藥】考波楂,考波渣:根、嫩枝、葉治筋骨疼痛,骨髓炎,咳嗽,牛瘟症《滇藥錄》。茨那:功用同納西族《滇省志》。考波楂:嫩葉梢煎液反覆漱口治口腔濕熱糜爛,小兒咽喉炎,發熱。

【普米藥】刺吶:果實治一切瘡癤癰疽,骨折,扭傷,黃水瘡,跌打損傷《滇藥錄》。茨那:嫩尖、葉、根功用同納西族;果實外用於骨折,扭傷,癰疽瘡癤,黃水瘡《滇省志》。刺吶:果實用於風濕,跌打,骨折,扭傷,一切瘡癤癰疽,黃水瘡;外用腫痛。

【彝藥】枝尖用於跌打損傷,風火蟲牙,癰疽瘡瘍,毒蛇咬傷《哀牢》。

【白藥】根、葉治淋巴腺炎,乳腺炎,風濕性關節炎;果實治消化不良《大理資志》。Zrtdaqitjinl(zhoudaqijiang,皺達啟尖),Huixguxkoazix(huigukezhi,灰鼓顆粒脂):嫩葉、梢、果實用於濕熱口瘡,咽喉腫痛,痔瘡,骨折;果實治腦神經衰弱。

根、葉:苦、辛,涼。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根:虛咳,久咳。 莖葉:用於癰疽毒瘡,蛇咬傷,風火牙痛,骨折,槍傷。 果實:苦、辛,溫。消食健胃。用於目翳多淚,消化不良,食積。

景觀用途

扁核木花、果均具觀賞價值,適宜在園林綠地中的草坪邊緣、庭院角隅種植或與山石配植。

栽培繁殖

用種子繁殖,種子春播,翌年春出苗,當年苗高15—20厘米,易成活。東北扁核木4一5月開花,89月果實成熟,果實由綠色變成紅色時採集,除去果肉曬乾貯藏。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消毒。 ①硫酸銅浸種:用0.3%~1%硫酸銅溶液浸種4~6小時,取出稍陰乾即可播種。 ②高錳酸鉀浸種: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小時(或3%高錳酸鉀溶液浸30分鐘 ),取出密封半小時,再用清水沖洗幾次後播種。 ③硫酸亞鐵浸種:用0.5%~1%的硫酸亞鐵溶液浸種2小時,撈出用清水沖洗後陰乾播種。 ④退菌特浸種:用退菌特800倍液浸種15分鐘即可播種。東北扁核木採取當年果直播和沙藏後播種均可,直播效果最好。 直播使種子在圃內度過休眠期,免去催芽或貯藏的工序,來年發芽早,幼苗出土早而整齊,苗木生長期長,木質化早,生長健壯,抗寒力強,成苗率高。在進行沙藏播種時,沙藏時間以15~20天為宜,不能延長,時間長了,種子裂口,會影響出苗率。床式點播,溝距15cm左右,株距10cm,播種量為125g/m2左右,產苗量50一60株/m2,苗期追肥1~2次,施硫酸按7.5~11.2g/m2。 扦插育苗,扦插的插穗一般在新生枝條達到半木質化時為最好,枝條半木質化時,活性最旺盛,生根能力也最強,為最佳扦插期,東北扁核木的扦插時期為6月至7月中旬。在扦插前用70mg/kg的叫噪丁酸粉劑處理或100mg/kg的茶乙酸水劑處理24小時均可,插後20~25天即能生根,成活率可達65%。 組培育苗,通過組織培養育苗是快速繁殖東北扁核木的一種方法。取新生的嫩枝,經表面消毒滅菌處理後切成0.5cm的小段,將帶腋芽的莖段培養在MS培養基中,此培養基含lmg/L 6BA和0.5mg/L NAA,2~3周帶腋芽的莖段在腋芽基部莖節上產生淡黃色疏鬆愈傷組織,培養4~5周后當愈傷組織塊達到0.5cm左右時,將愈傷組織切下轉入1mg/L 6BA和0.05~0. 1 mg/L NAA的培養基內培養,3~4周后原疏鬆的愈傷組織表面分化形成很多瘤狀的愈傷組織。逐漸在瘤狀愈傷組織上先後分化出小芽或叢生芽,繼續培養在原培養基內,分化的小芽或叢生芽生長緩慢,如將小芽連同基部的部分愈傷組織單個轉人含有0.5mg/L 6BA和0.1 mg/L NAA的培養基內,分化芽迅速伸長,2周左右可長至2~3cm高的小植株,將小植株轉移到減半的MS培養基內,2周左右可生出2~4條2~3cm長的白色根,即可移栽至土壤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