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桂櫻

雲南桂櫻

雲南桂櫻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6米,產於雲南東南部。生於石質坡地密林內,海拔1250米。

基本信息

簡介

桂櫻桂櫻

雲南桂櫻
種中文名:雲南桂櫻
種拉丁名:Laurocerasus andersonii (Hook. f.) Yü et Lu
國內分布:產雲南東南部。生於石質坡地密林內,海拔1250米。
國外分布:印度也有。
海 拔:900-1500
命名來源:【bull. Bot. Research 4(4): 48. 1984】
中國植物志:38:115
英文植物志:9:428
系中文名:光葉系
系拉丁名:Ser.Undulatae
組中文名:無腺組
組拉丁名:Sect.Laurocerasus
亞屬中文名:矮生櫻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Microcerasus
屬中文名:桂櫻屬
屬拉丁名:Laurocerasus
亞科中文名:李亞科
亞科拉丁名:PRUNOIDEAE FOCKE
科中文名:薔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6米;小枝褐色或灰褐色,無毛。葉片薄革質,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16厘米,寬2—4厘米,先端急尖至短漸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葉邊疏生不明顯細小淺鋸齒,齒頂具黑色小腺體,近基部沿葉緣每邊常各具1至數枚小形腺體,兩面無毛,側脈8—12對,稍明顯;葉柄長7一15毫米,無毛;托葉長1.5—2.5毫米,異.落。總狀花序單生於葉腋,具花數朵至10餘朵,長2—5厘米,無毛;花梗長3—6毫米;苞片早落,位於花序基部的苞片常無花,具3齒;花直徑3—5毫米;花萼外面無毛;萼筒鐘形;萼片三角形,長1—2毫米,先端稍鈍;花瓣橢圓形,稍長於萼片,白色,微具柔毛;雄蕊約25—30,長2—3毫米;子房無毛,稍短於雄蕊。果實球形或扁球形,長7-10毫米,寬8—10毫米;核壁具不明顯網紋。 花期7-8月,果期冬季。

用途

此種分布區狹窄,與廣布的尖葉桂櫻L.undulata(D.Don)Roem.外形相近,但本種葉邊疏生不明顯細小淺鋸齒;總狀花序長僅2—5厘米;子房無毛;果實球形或扁球形。兩者易於區別。

參考文獻:

Laurocerasus andersonii(Hook.f.)Yii et Lu ln Bull.Bot.Research 4(4):48.1984. Pygeum andersonii Hook.f.Fl.Brit.Ind.2:320.1878‘andersoni’.——Prunuspygeoides Koehne in Engler,Bot.Jahrb.52:297.1915;Kalkm.in.Blumea.13(1):31.1965.——Prunus semiarmillata Koehne,1.c.52:303.1915.
本系概述:Ser.Undulatae Yu et lu in Bull.Bot.Research 4(4):45.1984.Laurocerasus undulata (D. Don) Room. Syn. Monogr. 3:92. 1847. -- Cerasusundulata (D. Don) Ser. in DC. Prodr. 2:540. i825. Prunus undulata Buch. -Ham.ex D. Don, Prodr. Fl. Nepal 239. 1825; Hara in Journ. Jap. Bot. 48:97. 1973; Hara &Ohashi in FI. E. Himal. 3:51. 1975. Cerasus acuminata' Wall. Cat. 21. no. 719.1829, nom. nud.; Wall. Pl. As. Rat. 2:78. pl. 181. 1831. Prunus wallichii Steud.Nomencl. Bot. 2nd ed. 2:404. 1841; Kalkm. in Blumea 13:38. 1965; Hara & Ohashi inFl. E. Himal. 126.. 1966 et 2:55. 1971. Prunus acuminata (Wall.) Dietr. Syn. 3:42. 1843; Hook. f. Fl. Brit. Ind. 2:317. 1878; Koehne in Engler, Bot. Jahrb. 52:296.1915, cum f. wallichii (Steud.) Koehne, non Michx. 1803. -Cerasus wallichii (Steud.)Roem. Syn. Monogr. 3:81. 1847. Laurocerasus acuminata (Wall.) Roem. 1. c. 92.1847; Schneid. Ill. Handb. Laubh. 1:649. f. 355 i. 1906.
本組概述:Sect.Laurocerasus in Bull.Bot.Research 4(4):44.1984.
亞屬概述:Subg.Microcerasus(Koehne)Yu et Li Grex II MicrocerasusKoehne in Sarg,Pl.Wils.1:262.1912.
本屬概述:Tourn.(1nst.627.t.403.1700)ex Duh. Traite Arbres 1:345.t. 133.1755;Roem.Syn.Monogr.3:89.1847;Schneid.I11.Handb.Lau— bh.1:645.1906,exclud.sp.1 et 2;Kom.in Kom.F1.URSS 10:579. 194l;Hutch.Gen.Flow.P1.1:188.1964.——Cerasus sect.II(Lau- rocerasus)subsect.Laurocerasi (Tourn.ex Duh.) Ser.in DC. Prodr. 2:540.1825.——Cerasus sect.Laurocerasus.(Tourn.ex Duh.) G. Don,Gard.Dict.2:515.1832·p·p——Cerasus subg·Latcroccrasus (Tourn.ex Duh.)Rchb.Nomencl.”7.1841.——Prunus sect.Nothocerasus Miq·Fl.Ind.Bat.1(1):364.1855.P.p.——Prunus sect.Laurocerasus (Tourn.ex Duh.)Benth.&Hook.f.Gen.Pl. 1:610.1865;Koehne, Deuts.Dendr.303.1893 et Bot.Jahrb.52:292. 1915.——Prunus subg.Padus sect.Gymnopadus subsect.Laurocerasus(Tourn.ex Duh.) Koehne in Verh.Bot.Ver.Brand.52:107.1910;Koehne in Sarg.P1. Wils.1:74.1912.——Prunus subg.Laurocerasus (Tourn.ex Duh.) Rehd.Man.Cult.Trees&Shrubs 478.1927;ibid.ed.2.480.1940; Kalkm.in Blumea 13(1):25.1965;Vidal in Fl.Camb.Laos et Vietn. 6:172.1968. 常綠喬木或灌木,極稀落葉。葉互生,葉邊全緣或具鋸齒,下面近基部或在葉緣或在葉柄上常有2枚稀數枚腺體;托葉小,早落;花常兩性,有時雌蕊退化而形成雄花,排成總狀花序;總狀花序無葉,常單生稀簇生,生於葉腋或去年生小枝葉痕的腋間;苞片小,早落,位於花序下部的苞片先端3裂或有3齒,苞腋內常無花;萼5裂,裂片內折;花瓣白色,通常比萼片長2倍以上;雄蕊10—50,排成兩輪,內輪稍短;心皮1,花柱頂生,柱頭盤狀;胚珠 2,並生。果實為核果,乾燥;核骨質,核壁較薄或稍厚而堅硬,外面平滑或具皺紋,常不開裂,內含1枚下垂種子。 本屬模式種(選模式):桂櫻Laurocerasus officinalis(L.)Roem.(Prunus lauroccrasus L.)此屬全球約80種,主要產於熱帶,自非洲、南亞、東南亞、巴布亞新兒內亞至中、南美,少數種分布到亞熱帶和冷溫帶,自西南歐、東南歐至東亞。我國約有13種,主要產於黃河流域以南,尤以華南和西南地區分布的種類較多。
亞科概述:Focke in Engl.& Prantl Nat.Pflanzenfam.3(3)·50.1888.—— Durpaceae L.Philos.Bot.Ed.2,35.1763,nom.subnud;DC in Lam. & DC.Fl.Franc.4:479,1805.——Rosaceae trlb.AmygdaleaeJussieu, Gen Pl.340.1774;DC.Prodr.2:529.1 825;Gray,Bot.Text—book, 266.1 842.——--Amvgdalaceae Reichenb Consp Reg Veg I:177 1 828. Nom.subnud;Fl Germ.Excurs l 642.1 830;G Don,Gen.Hist. Dichlam.Pl.2:481.1832,--Rosaceae,2 D,upaccae Lindl.Syn. Brit.Fl;1.89·:1829.——Amygdalaceae 1.Ceraseae Reichenb Handb Nat. Pflanzensyst.254.1 837.--Rosaeaae trib Pluncae Benth&Hook.F. Gen.Pl 1:609.1865. 喬木或灌木,有時具刺;單葉,有托葉;花單生,傘形或總狀花序;花瓣常白色或粉紅色,稀缺;雄蕊10至多數;心皮1,稀2-5,子房上位,1室,內含2懸垂胚珠;果實為核果,含1稀2種子,外果皮和中果皮肉質,內果皮骨質,成熟時多不裂開或極稀裂開。細胞染色體基數為x=8. 本亞科共有10屬,我國產9屬。 本亞科植物許多是著名的水果,如李、杏、桃、梅、櫻桃等,也有許多重要的乾果和油料,如杏仁、扁桃仁、郁李仁、扁核木仁等,梅花、櫻花、碧桃、榆葉梅等具有觀賞價值,全世界庭園中廣泛栽培。兩百年來世界各國植物學家對李亞科李屬Prunus L分類範圍頗有不同意見 1753 年瑞典人林親c.Linnaeus在他的名著《植物志種》中,把核果類植物分為 屬:扁桃屬(包 括桃與扁桃在內)、李屬(包括杏與李)、櫻屬、稠李屬(包括落葉稠李與常綠桂櫻),但i764 年在同一書的修訂版中,改為2屬:扁桃屬和李屬,後者包括杏、櫻和稠李在內o 1789年法國人人L.JBssleU在《植物志屬》中分核果類為4屬,即扁桃屬、杏屬、李 屬和櫻屬,但各屬範圍又與林奈的不同。 1 825年瑞士人人deCandolle在《植物界自然分類長編》一書中,把核果類分為5屬: 扁桃屬、桃屬、杏廄、李屬和櫻屬,最後一屬包括櫻、稠李和常綠桂櫻在內 1865年英國兩位植物學家G.Bentham和L D.Hooker在《植物志屬》一書中將所 有核果類合併為李屬Prunus L·,而在屬以下分為?個組:扁桃組、杏組、李組、櫻組、桂 櫻組、擬櫻組和擬扁桃組。 1891年德國兩位植物學家A.Engler和K,Prantl在他們主編的《植物自然分科志》 中,也將按果類合併為李屬.而在屬以下分為)個亞屬,但這9個亞屬內容又和G.Bent- ham和L D.Hooker的9個組大不相同。其後1893年德國人L Koehne在《德國樹木 學》一書中也基本上採用上述兩位德國學者的分類方法。 1926年德國人人Rehder在所編《栽培喬木和灌木手冊》中,將本屬分為5個亞屬: 李亞屬(包括李、杏、梅)、扁桃亞屬(包括桃與扁桃)、櫻亞屬、稠李亞屬和桂櫻亞屬。這個 大屬的分類方法,目前我國植物學或園林學中採用者很多。 但蘇聯方面多數植物學家採用小屬辦法,例如1941午B.L Komarov主編的《蘇聯 植物志》和1954年c.Sokdov主編的《蘇聯喬灌木手冊》中,則將核果類分為9屬:李 屬、杏屬、桃屬、扁桃屬、櫻屬、稠李屬和桂櫻屬。這個分類方法現在蘇聯各書刊中普遍采 用o 1964年英國人L H.Hutchinson在其所著《有花植物志屬》一書中聲稱該書基本按 照c.Bentham和J。D.Hooker系統原則,但對本屬仍分為3屬:稠李屬、桂櫻屬和李 屬,後者包括扁桃、杏、櫻等在內。1968年荷蘭人c.Ka【kmgn在深人研究熱帶植物後,將李屬範圍更為擴大,他將在 熱帶廣泛分布的臀果木屬,均歸併於李屬中的桂櫻亞屬之內。 從以上情況看來,兩百年夾核果類植物分類方法.分而複合,合而復分,各國植物學者 始終存在兩種不同意見,迄今尚未統一。《中國植物志》究竟採用哪種辦法,值得全面加以 考慮。 我們認為,根據現代生物學的觀點,種是自然界實際存在的最小演化系統群。種具有 許多持續的可以遺傳的特徵和特有分布區,這個分布區是種在演化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若干種形成一個屬,屬也是一個明顯的自然群.包括具有親緣關係的各種的集體。同一屬 的植物除了在形態結構上有若干共同點之外,地理條件也是重要的。但在屬中地理條件 所起的作用不如在種上所起的作用顯著。 植物分類學的任務就是要研究植物的形態結構和功能,了解植物的地理分布和發展 歷史,分門別類整理出一個自然譜系,表示各種植物在演化中的關係。這個譜系必須是合 乎自然規律,同時也切合實際便於套用。 為此作者們初步將核果類分為以下6屬:桃屬、杏屬、李屬、櫻屬、稠李屬和桂櫻屬。 這樣排列次序表示桃屬在核果類中發展到較高級階段,杏屬、李屬次之,櫻屬又次之,而稠 李屬和桂櫻屬仍停留在比較原始階段。因此不論花的排列、果實的性狀和按的結構,我們 都可以看出各屬由低級發展到高級的演化過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