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帶安琪安東遊學世界

我帶安琪安東遊學世界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通過親身實踐闡述遊學教育的作品。作者是著名的新華商、海歸學者王輝耀先生,也是我國文革後最早一批留學生之一。從1990年女兒安琪與兒子安東先後出生以來,作者就設計了一條以培養國際化人才為目標,以接受多元化教育提高綜合素質為主題,以遊學教育為形式,根據孩子興趣與特長因材施教的教育路徑。先後帶著孩子遊學了加拿大、美國、法國、西班牙等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短短兩周的語言培訓班到進行為期一年的插班正式學習……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我帶安琪安東遊學世界》是一部通過親身實踐闡述遊學教育的作品。從女兒王安琪與兒子王安東先後出生以來,作者為子女設計了一條以成長為國際化人才為目標,以接受多元化教育提高綜合素質為主題,以遊學教育為主要形式,根據孩子興趣與特長因材施教的教育路徑,先後帶著孩子遊學了國內許多地方,和加拿大、美國、法國、西班牙、希臘、埃及等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短短兩周的語言培訓班到進行為期一年的插班正式學習,另外還參加過十幾次不同特點的夏(冬)令營。
在遊學過程中,安琪和安東不但得到了極大的鍛鍊,掌握了至少3種以上的外語,結識了來自世界幾十個國家的朋友,擁有一般同齡人難以比擬的跨文化語言能力、溝通能力和跨國界的人脈與生存適應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國際化人文素養與理財意識。2008年,剛滿18歲的安琪,目前已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多所名牌大學錄取。這是作者多年來堅持遊學教育的一種收穫,也是其遊學教育理念的最好證明。
《我帶安琪安東遊學世界》正是作者親身實踐、觀察、研究、思考遊學教育的總結,也為那些渴望孩子全面發展的家長與老師探索了一條成才的新模式,提供了一份十分難得、非常實用的啟示。
本書正是作者十八年來親身實踐、觀察、研究、思考的總結,也為那些渴望孩子全面發展的家長與老師提供了一份極為難得、非常實用的教育啟示。

作者簡介

王輝耀,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副會長,九三學社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北京市政協顧問,美歐亞;國際商務諮詢公司董事長。先後擔任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商學院的客座教授。
歷任中國經貿部官員,加拿大駐香港領事團首席商務經濟參贊,全球最大工程諮詢公司之一SNC-Lavalin國理公司董事經理和世界第三大項目管理公司AMEc-Agra國際公司副總裁,曾擔任GE、西門子、ABB、三菱、阿爾斯通等多家跨國公司的高級顧問。
曾在歐美留學,獲MBA學位,並繼續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商學院攻讀博士研究生,後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進修。發表著作多部,包括《我在東西方的奮鬥》、《新華商之路》、《MBA通才之道》、《海歸時代》、《當代中國海歸》、《獻給母親的禮物》和《開放你的人生》等系列暢銷書籍。
曾經作為首位中國大陸的留學人員被加拿大《商業周刊》選登為封面人物,被國家發改委《中國投資》雜誌評為中國首屆“中華海歸十大創業人物”,被《時尚》雜誌評為“中國首屆時尚先生—時尚國際人物”,被《中關村》和“新浪”等媒體評為“十佳最值得尊敬的海歸人物”。

媒體推薦

行萬里路,就是讀萬卷書。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在輝耀的子女教育實踐中,他讓安琪安東閱遍奇異世界,通覽大千人生,在積極的“行”中獲得了廣博的“知”。我鼓勵所有不同的背景和能力的家庭,從本書獲得行走的衝動和行的舉動——無論是錦繡中華,還是小小環球。
新東方創始人之一徐小平
輝耀在本書中以自己的實踐展現了他對子女教育超前的獨特見解,豐富了“體驗教育”的內涵。對於當今世界日益興起的“遊學潮”是一個絕好的詮釋。
燕定美中教育總裁高燕定
本書作者帶領一雙兒女的遊學帶給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會持續地體現在他們的成長中和成年後。生活在國外的孩子可以遊學回國,生活在國內的孩子可以在國內遊學,也可以遊學出國。中華民族的下一代有條件也應當成為具有寬廣視野的新一代。
人民日報海外版《學中文》版主編劉菲
遊學是學生課堂學習最好的補充,也是培養通識之才最好的方式。
浙江電視台《留學世界》頻道總監任溯

編輯推薦

國內第一部闡述遊學模式培養青少年的著作
在遊學中體驗多元文化
遊學夏令營是當今的必修課
在遊學中體驗社區參與
遊學勝讀萬卷書
在遊學巾學習財商
在遊學中鍛鍊情商
在遊學中尋根
通過遊學走向世界一流大學

目錄

自序第1章 在遊學中體驗多種校園文化

一、在國內體驗不同的校園文化
1.幼稚園:中國老師的嗓子與外國教室的圈子
2.花與刺:究竟把什麼送給孩子
3.排名榜上爭個龍頭望
4.住校:培養自我獨立意識的開始
5.讀上海中學,看海派文化
6.重在參與的香港耀中
7.人太英語角的新銳
二、親歷北美校園文化
1.玩樂獎讓安琪擺脫孤獨
2.當孩子家長的班長
3.從show and Tell中學會演講
4.四年級就做“三文魚專案”
5.國外“學年制”的編班特色
6.小學生也過“情人節”
三、經歷歐洲校園文化
1.讀法國學校先過IQ關
2.EABJM:離北美很遠,離中國很近
3.圖上旅遊中國
4.海島採風:小學生集體出書
5.讀拉松: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6.在西班牙上學:少年勝於成年人

第2章 遊學夏令營乃學生必不可少的補充

1.學會獨立:六歲離家當“營”員
2.國情教育:江南風雨天府情
3.民俗體驗:京華煙雲,塞外篝火
4.探險阿拉斯加,泛舟冰河
5.意志磨礪:城郊騎馬,滑雪鍛鍊,山地“飛”車
6.思維訓練:當個記者不容易¨
7.鍛鍊自信:語言優勢帶來自尊與朋友

第3章 在遊學中體驗社區參與

1.選區擇校:給孩子設定良好的成長環境
2.社區參與:愛心培育從身邊開始
3.教堂是社區交往的視窗
4.社交是學習外語的捷徑
5.在巴黎聖母院過聖誕
6.艾菲爾鐵塔披上中國紅
7.巴黎超值的“步行一日游”
8.諾曼第最長的一天
9.到希望國小教英語

第4章 遊學勝讀萬卷書

一、東方亞洲
1.香港:混血兒更易成功
2.台北故宮歷史課
3.馬尼拉日落大道旁的乞兒
4.從韓流到性格磨礪
二、初識美國
1.人生若峽谷
2.黃金海岸美國夢
3.不賭就是贏
4.打撈沉沒的歷史
三、粗讀歐洲
1.尋找安妮和於連
2.新舊巴黎的魅力與張力
3.撫摸德意志的傷痕
4.離上帝最近的地方
四、精讀英國
1.大英博物館——中國古代三大發明
2.伊頓中學的“頂級”學生
3.劍橋的愛心紙片
4.寧願失掉印度,也不願失掉莎士比亞
五、再識美國
1.白宮裡的“壞”孩子
2.雙子塔與紐約客
3.不放過帶小孩參觀世界頂尖學院的機會
六、遊學古埃及希臘
1.埃及已“神光”不再
2.雅典:老師與真理

第5章 在遊學中學習財商

一、學會理財
1.假如凡·高財商高
2.華爾街股市現場課
3.換外匯的小算盤
4.跳蚤市場砍價沒商量
二、學會經營
1.麥當勞叔叔賣什麼
2.巴黎的誠信
3.歐洲小國:一招鮮吃遍天
4.北國遊學學會維權
5.去爸爸公司實習

第6章 在遊學中鍛鍊情商

一、學會適應
1.讓孩子大膽走出家門
2.男孩不許哭
3.突發事件要沉著
4.單飛中學會自我保護
5.苦旅是一筆人生財富
二、學會合作
1.學會與國際家庭打交道
2.EABJM:小聯合國里的國際競爭
3.競選勝了巴西大使的女兒
4.艾菲爾鐵塔下的美歐亞組合
三、學會交友
1.社交從生日Party開始
2.友誼讓異國的陌生走開
3.善待比較另類的同學
4.帶上朋友去度假
5.青春少男少女交友的把握

第7章 在家國萬里遊學中尋根

1.第一次尋根:江南憶
2.第二次尋根:天府吟
3.第三次尋根:嶽麓行
4.第四次尋根:黃河夢

第8章 走向世界一流大學

1.北美中學生上大學是如何準備的
2.安琪的哈佛時光
3.培養安東愛運動的興趣
4.如何在課外活動中取得突破
5.做個美麗的姑娘
6.帶著流浪狗散步
7.安琪的模擬聯合國
8.特別,為你打開大學之門
9.考上紐約哥倫比亞大學
……

序言

天地人間,我們在大化流行中,歷經了為人子女到為人父母,此種必經的人生轉變,既是天命之理所應當,更是人生之升華。因此,對為人子女和為人父母之道,我們都需要了解、關注以及揣摩。
我從小生活在有天府之譽的四川成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然而,盆地終歸是盆地,偏居西南一隅。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川蜀英傑沖出夔門,越過劍閣關,只為見識更廣闊的天地。從幼時起,我就夢想有朝一日,自己能翻越盆地,化魚成龍。幸運的是,我的父母在鐵路部門工作,在那個時代,我和弟弟便有機會週遊全國。我們隨著父母輾轉各個工地,一列列火車載著小小的我們和稚嫩的夢想奔向北京、上海、廣州,走向四面八方。當時還並沒有遊學這個概念,然而,這種遊歷還是深深地影響了我的人生。我看到了山外之山,天外之天,視野得以擴展,心胸得以開闊。
在上中學的時候,我已經可以像今天的“背包族”一樣一個人去北京、杭州、武漢……等很多地方“自助游”。有一次在火車上,我邂逅了一位先生,我們聊了很多天南海北的話題。當他知道我從小就去過很多地方,曾感慨道,你父母讓你們四處遊歷的前瞻性,會造就你們的一生。
我當時對他這句話體會並不深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到外地念書,後來又到國外求學,才越來越感激父母帶我們遊歷的經歷,這是人生中一筆使我終生受益的巨大財富!

文摘

第1章在遊學中體驗多種校園文化
通過觀察,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由於分區劃片、戶籍制等原因,國內教育存在著“一校終身制”的現象。學生上了一個學校,被分配到某個班級後,基本上就會在這個班一直上到畢業。除非迫不得已,否則不會轉班、轉校。而且國內.的中國小校在教學中往往實行大循環,即:一個班主任配幾個主科教師,把一班學生從一年級一直送到畢業,然後回頭再帶一年級,如此周而復始。
這種從一而終的做法,固然有保持教育連續性的好處,但數年如一,天天老面孔.容易形成思維惰性,影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交際能力,也使學生正在逐漸成形的思維、個性、知識、視野受到單一教學模式的局限。遇到一個好老師則好,遇到不合適的老師就會被耽誤,不利於學生素質的提高。同時,更令人擔憂的是,許多中學為了提高升學率,往往會根據考試成績劃分重點班與普通班,把最好的師資力量集中在重點班,學生往往可能因為過去成績不好或者一次考試發揮不好就被分配到普通班,被學校“歧視”性地忽略,從而造成“差生更差”。
而國外現在的許多學校並不是這樣。很多學校每年都會對各班學生和老師在全校範圍內進行重新組合,使得班上年年都有新面孔;有的學校甚至還與其他國家的學校結成教育聯盟,定期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學習,以豐富教學內容。“人挪活,樹挪死”這個道理其實有時也適用於孩子的教育。歷史上,許多偉人都曾經因為轉學從而獲得了一生中最大的轉機。
韓國著名三星財團的創立者李秉哲,這個經濟界奇才少年時代曾因為拿不到任何畢業證而聞名一方。李秉哲出生在一個交通不便、貧瘠落後而且幾乎與世隔絕的地區,那裡沒有正規的學校,村裡的孩子都在他祖父辦的“文山書亭”讀書。由於李秉哲的祖父教的都是傳統封建道德倫理和古典入文知識,加上教學方法陳舊,絲毫不能激起李秉哲的興趣,他經常逃課,成績很不好。
國小快畢業時,李秉哲聽說城裡的新式學校很好玩,不僅教讀書、識字,還講故事、講歷史,還有許多課外活動。於是他請求父親把他送進了晉州智水學校。新式學校以自然科學為主要教學內容,採用啟發式講課方式,學習過程講究循序漸進,課外活動豐富多彩,這些都是鄉村學校沒有的。在全新的環境中,李秉哲很快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一個頑童變成了一個喜歡學習的學生。
後來,李秉哲又轉到漢城去讀書。當時漢城已經被日本占領,成了殖民地,殘酷的社會現實,再加之老師的影響,李秉哲開始不滿足於只了解本國的情況,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