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光榮的日子

我們光榮的日子

《我們光榮的日子》是陝西文投(影視)銀海投資有限公司2014年出品的電視劇,由劉淼淼執導,葉舟、張健擔任編劇,柯藍、唐曾、王鑫等主演。該劇改編自作家劉醒龍長篇小說《天行者》,講述了當代中國鄉村知識分子令人喟嘆的生活與命運,展現農村教育和底層民辦教師們的日常生活,刻畫這些無名英雄們的心靈史;以人物命運與現實遭際,來昭示中國傳統文化中“尊師重教”的精髓,找尋今日中國全面騰飛的一種前世基因,為這些“在20世紀後半葉中國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間英雄”塑造一座影像的紀念碑。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劇照劇照
貧窮落後的大山深處,有一所坐落在山頂的國小校。學校的幾位民辦教師是方圓幾里當仁不讓的“知識分子”,肩負著啟蒙山里娃、傳承孔孟之學的使命,日復一日,忠於職守。隨著老村長的去世,一個巨大的隱秘尚未揭開,界河村小闖來了一個陌生人———余學軍,他這一來就待了近十年光景。他收穫了孩子們最純真善良的心,也收穫了和明愛芬老師的愛情。但厄運在他們結婚的當日降臨,更大的悲劇是明愛芬有孕在身去參加民轉公的考試途中,不幸遇險,以至於後半生癱瘓在床……七年後,張映紫來到界河國小任教,風華正茂、聰明能幹一如當年的明愛芬。已成為校長的余學軍,對病妻不棄不離,並全身心的投入在教學中。一個關於寶藏的陰謀,使得界河村小面臨隨時被拆除的滅頂之災。學校就是家,家就是學校,眾人竭力保衛學校,明愛芬更是盡全力捍衛,最終村小保住了,明愛芬一生的糾結,抗爭和心愿了了,她無力的倒在輪椅上再也沒有醒來。歲月更迭,有些人來了又走,有些人走了又再次歸來。又是兩年,民辦教師的歷史結束了。轉正後的余學軍帶著兩個孩子去縣裡中學當校長,年輕的張映紫在平凡的教師崗位上實現著自己的夢想和價值。教育是堅守,更是代代傳承,正是這些默默無聞的老師們,在清貧且單調的環境中,心香淚酒,執念守信,以自身的知識和人生經歷,呵護著基層教育卑微與不屈的心燈。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明愛芬 柯藍
余學軍 唐曾
萬福明 王鑫
孫四海、孫五湖 吳軍
王小蘭 練束梅
余實 劉立偉
會計 陳楚翰
久喜 陳良
張映紫 郭曉婷
余母 蘇小明
李娟 塗凌
李梅 管樂
趙志 王之民
餘興榮 郭冬冬
田策 王遠達
大葉問秋 張歡歡
小葉問秋 卓娜
鬧鬧 晨媛兒

職員表

出品人
王勇、邵崢嶸、李安軍、孫博​
​製作人 ​吳毅、梅志明、吳力
​監製 ​馬湘雲、李振林、李元、樊崇鈞
​原著 ​劉醒龍
​導演 ​劉淼淼
​副導演(助理) ​魏東宋吾弟
​編劇 ​葉舟、張健、李菲
​攝影 ​張文杰
​美術設計 張凱
​服裝設計 ​藏藍
​燈光 ​王傳民
​場記 ​商岩

角色介紹


明愛芬 明愛芬
明愛芬
演員 柯藍飾
民辦教師,余校長之妻。她敢愛敢恨,潑辣,果決,從不隱瞞對轉正的渴望與公平競爭。不幸的是,她因為一次意外而癱瘓數年。她像一塊試金石,在測度著世道人心與人間暖涼。她給這個故事帶來了第一場愛情。​
孫四海 ​余校長
​余校長
演員 唐曾
前偵察兵,退伍後落戶界河國小,民辦教師。余為人守信、執著、友愛,善待同事與學生,勤勉自持,善惡分明,視村小為生命,對癱瘓在床的妻子不棄不離,謹守做人的準則。在特殊的年代以及對民辦教師幾近漠視的境況下,他拿捏分寸,平衡著“學校→村委會→鄉教育工委”之間的三角關係,時而卑微,時而怯懦,但始終葆有鮮明的底線。余表面木訥,內心熱烈,與鄧有米和孫四海有桃園結義般的情感,號稱山頂上的“劉關張”。余乃帶頭大哥。
萬主任 ​孫四海

​孫四海
演員吳軍飾
教務主任,實乃孫四海的孿生弟弟孫五湖。命運弄人,他在哥哥犯法喪命後,冒名頂替哥哥,一人雙身,當上了民辦教師。在面對寡嫂和哥哥的遺腹子,以及山鄉村野中頑固的婚姻觀念之禁錮時,他由最初的軟弱、無奈和蒼白,逐漸迎接了挑戰,和盤接受了這一場驚世駭俗的叔嫂愛情。孫有識見,恃才傲物,隱忍,不屈,心靈深廣。
​余 實 ​萬主任

​萬主任
演員王鑫飾
前民辦教師,現為鄉教育工委主任。他八面來風,世事洞明,也圓滑,也熱心,並致力於基層教育的發展。萬是公家人,政策的執行者,偶爾首鼠兩端,官樣面孔,但大體上與界河的民辦教師們水乳交融,彼此間有一種撕心裂肺的關聯。
余實 余實

​余 實
演員劉立偉
村長,老江湖,善變,大權在握,為人跋扈,剛愎自用,喜歡結黨,性情起伏不定。他應該是“鄉村政治”的一個化身。在他的眼中,村小不過是一枚棋子,可把玩,可邀功,亦可棄之不惜。
功夫 張映紫
​張映紫
演員郭曉婷
高中畢業,落榜生,初為民辦教師,後因緣際會地率先轉為公辦,萬主任之外甥女。張少女情懷,懵懂,憧憬,無邪,但在任教於界河村小的短暫時日裡,發現了貧苦,看見了底層的真相,也蒙受了淳樸的關愛,這促使她迅速成長。戀人的溺亡,使張重歸,立志紮根於界河。她是新一代鄉村教師的雛形。

幕後花絮

《光榮的日子》殺青金牌製作人三年磨劍
《我們光榮的日子》日前在北京靈水村正式殺青。
由陝西文投(影視)銀海投資有限公司出品、吳毅擔當總製片人的正能量大戲《我們光榮的日子》,日前在北京靈水村正式殺青。改編自劉醒龍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天行者》的該劇由劉淼淼執導,曾推出《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等名作的金牌製作人吳毅再度出手,起用唐曾、柯藍等實力派演員,投資數千萬花費三年心血精心再制精品大戲。殺青之後,吳毅面對記者感慨良多,在一個多小時的專訪里談得最多的不僅僅是新作品的市場與投資收益,而更多的是對教育的思考、對社會現實的關照以及對電視劇行業發展的深深思索與特殊情懷。

大製作:精品大戲再現時代風貌
《我們光榮的日子》改編自劉醒龍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天行者》,是吳毅繼《聖天門口》後與劉醒龍、劉淼淼的再次合作。吳毅告訴記者,在《天行者》出版之初就買下了它的著作權,“實際上在買小說的時候它還沒有獲獎”。在各種抗日劇、家庭倫理劇、古裝“雷劇”大行其道的市場上,“捨近求遠”選擇投資這部作品,吳毅承認沒有過多考慮商業元素,而是被小說講述的故事和傳遞的精神深深感動到了:“這是近幾年少有的能把我看到感動的小說,我確實是帶著很強烈的一種情感來看的,故事裡所表現的視角、現實主義的方式,以及所關注的民辦教師這個已經被人遺忘的群體,都是讓我感興趣的重要因素。”
和原著相比,《我們光榮的日子》在劇本上做了很大的改動,“雖然基本上人物沒有什麼改動,但在具體的空間和它所反映的社會層面上更加寬廣。”吳毅舉了一個例子,“小說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湖北,劇中則改到了北方。因為從拍攝角度來考慮,北方的那種粗獷、貧瘠所帶來的豐富性,對主題的表達更好;原著只講了國小里的幾個人,我們在劇中把他們延伸到了當地鄉村裡的各色人等,因為教育不僅僅是講到師生的問題,還講了一個鄉村乃至整個社會環境對教育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受教育的人們對鄉村的影響。我覺得它們是一個互補的關係。”在劇中,主要人物的故事跨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鮮明的時代特徵與風貌,以及社會變遷給劇中人物以及教育事業帶來的影響乃至衝擊,都通過曲折動人的故事和演員的精彩演繹呈現給觀眾。
大情懷:對藝術與題材保持尊重
《我們光榮的日子》在開機之前,劇組提前三個月斥巨資在拍攝地靈水村搭建了一所真實的國小,從操場到教室、辦公室、宿舍一應俱全。就費用和製作水準而言,《我們光榮的日子》並不比一部電影大片差,而被問到如此大手筆是否擔心風險問題,吳毅一再強調拍攝環境對影視劇創作的重要性,“因為我們比較少涉獵到這樣一個題材,還是本著對藝術、對題材的尊重,只有環境真實了,才能營造出想要的那種氛圍。現在不少影視劇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故事虛假環境也不真,我覺得這是很要命的。”
經過三個半月的拍攝工作,本劇終於順利殺青並進入後期製作階段。到目前為止,吳毅對出來的拍攝效果非常滿意:“在五光十色的當下,我覺得我們這幫人還在堅守著認真做一件事,這個團隊本身就非常有力量。現在已經很難得有劇組在條件不好、相對貧窮的環境中扎紮實實拍三個多月的戲,但我能夠自豪地說,目前粗剪的樣片質量就不輸電影,無論是美術服裝道具,還是畫面質感。”談到導演劉淼淼,吳毅更是讚不絕口:“我們在《聖天門口》已經合作過,那部作品口碑就很好,這次拍的是個情懷片,要有人文情懷、人文關照在裡面。劉導是當今電視圈裡面比較全面的導演,剪輯出身、獨立導片,所以他對這部劇的形態、包括視聽語言的解讀很符合我的審美期待。”
大願景:文藝作品應帶正能量
談起這部劇最大的亮點,吳毅表示無論是從題材還是從呈現質感,這部劇給人們帶來了一個以往沒有看到過的農村景象,“既有生活化的東西,同時也呈現出一種浪漫的情調”。吳毅自豪地講到,在農村題材的創作上,《我們光榮的日子》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它給你的景物、人物以及劇情呈現都像一個第三方在訴說,我覺得這可能有點像我們看到的一些美劇日劇;它反映的鄉村生活是真實的,但所呈現出來的美感——既包括視覺上的也包括情感上的——都是我們心靈所渴望的。”另外,吳毅還希望這部劇可以給人提供一種心靈上的感應和交流,而不是像其他某些電視劇那種笑一笑、樂一樂的簡單感官刺激,“文藝作品應該帶來一種正能量,文藝工作者有自己的社會責任,一個電視人的成功不僅僅指他的創作在經濟效益上的成功,一定也包括這個作品的口碑和社會效益的成功;電視產品既然仍是目前最具有民眾基礎和家庭影響力的大眾文藝消費品,那么它所承載的社會責任,它必須在商業價值之外實現的正能量傳播和對社會關係的真實反映、善意引導、美學包裝,就是電視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播出信息

播出日期 播出平台
2016年10月29日 天津文藝頻道

劇集評價

《我們光榮的日子》不是流行的商業劇題材,也沒有採用“賣萌扮醜灑狗血”等手段吸引眼球,但這部戲並不缺乏激烈的戲劇衝突和強大的劇情張力,也飽含精彩感人的表演,在情感上會給觀眾帶來一種互動感,帶來一種久違的純真和美好。劇中,余學軍和明愛芬是一對教師夫妻,二人都彼此相守,不離不棄。他們之間相攜到老的故事少了偶像劇中的轟轟烈烈,也少了些兒女情長,但正是這種樸實無華的愛情讓人重溫父母愛情簡單的浪漫。(騰訊娛樂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