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蓮[小說]

我不是潘金蓮[小說]

我不是潘金蓮是當代著名作家劉震雲獲茅盾文學獎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他第一部以女性為主角的小說。直逼現實,書寫民苦,使這部小說成為《一句頂一萬句》的姊妹篇。2016年被馮小剛拍攝為電影。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我不是潘金蓮我不是潘金蓮

和《一句頂一萬句》一樣,故事都是寫一個戴了綠帽子的人想殺人,其實不過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說上話的人,不同的是,這本書中是一個戴綠帽子的女人,從殺人到折騰人,不過是想在人群中糾正一句話。

這個頂了潘金蓮冤名的婦女經歷了一場荒唐的離婚案後,要證明之前的離婚是假的,更要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走上告狀路。結果從鎮裡告到縣裡、市里,甚至申冤到北京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不但沒能把假的說成假的,還把法院庭長、院長縣長乃至市長一舉拖下馬;以至每到“兩會”時她所在的省市縣都要上演圍追堵截的一幕,竟持續二十年。

劉震雲用一個看似荒誕的故事講述真切的生活常理。他的寫作立場使他成為當代文壇少有的可以與時代、人民和國家對話的現實主義作家。

作品目錄

第一章序言:那一年

第二章序言:二十年後

第三章正文:玩呢

作品鑑賞

《我不是潘金蓮》是劉震雲第一部以女性為主角的小說,無腰封的裸書充分展現了內容品質的自信。雖然書中寫了國策,寫了官場與小民,但劉震雲稱:這並不是一部政治小說,而是生活小說。

出版發行

《我不是潘金蓮》已經售出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瑞典語、荷蘭語、俄語、韓語、阿拉伯語、越南語等11個語種,還有7個語種的契約正在洽談中,不日簽署。其中,義大利語預付金額達到8萬歐元,創中國文學圖書銷售預付的新記錄。

作品影響

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國際漢學家的評價,比如西班牙語漢學家莉婭娜說: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寫得真是太好了!他對人、對社會、對中國有很深入的觀察和描寫。比如美國漢學家桑稟華說:劉震雲是我心目中的(諾貝爾文學獎)一個候選人,他的作品兼具故事性、哲學性和文學性,我認為很能吸引讀者。

原因之二就是劉震雲作品的當代性。安波舜說,一個當代作家不能表現當代生活,不能表達當代社會的訴求,不能對社會的公平正義發聲,這是作家的悲哀。也會遭到當代讀者包括國外讀者的閱讀拒絕。劉震雲作品敘事風格獨特,但最受讀者歡迎的是他對當代生活的藝術介入和發聲。這使得他筆下的人物、故事以及劉氏幽默會走的很遠,在國內外擁有巨大的讀者群。

作者簡介

劉震雲劉震雲

劉震雲,1958年5月生於河南省延津縣。1973年至1978年服兵役。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到《農民日報》工作。1988年至1991年在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讀研究生。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現有長篇小說《故鄉天下黃花》、《故鄉相處流傳》、《故鄉面和花朵》(四卷)。作品集《劉震雲文集》(四卷)、《塔鋪》、《一地雞毛》、《官場》、《官人》等,共四百多萬字。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青聯委員、一級作家、《農民日報》文化部主任。

改編電影

2016年03月14日馮小剛改編自劉震雲同名小說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曝光了首支預告片。從去年11月初開機,到今年2月末殺青,這支首款預告出爐的速度也算是神速了。之前有訊息說該片會在今年年末上映,即使依照預告片所公布的定檔中秋,距離上映也依然還有半年的時間。這么早就開始吊起觀眾胃口也算是用心良苦。

文摘

告別老胡,李雪蓮決定不殺人了。不但不殺人,也不打人了。不但不打人,連狀也不告了。她突然悟出,折騰這些沒用。原想折騰別人,誰知到頭來折騰了自己。但她心裡還是不服,還想把這事說清楚。找普天下的人說不清楚,找一個人能把這事說清楚;普天下的人都說李雪蓮是錯的,惟有一個人知道李雪蓮是對的;普天下的人,都說李雪蓮去年離婚是真的,惟有一個人,知道這事情的真假,知道這事情的來龍去脈;也正是這個人,把李雪蓮推到了說不清事情真假的地步,還在拘留所被關了七天;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她的前夫秦玉河。她想當面問一問秦玉河,去年離婚到底是真還是假。現在問這句話的目的,跟前些天不一樣;前些天倒騰這句話是為了打官司,現在不為打官司,不再是弄清真假之後,還要與秦玉河再結婚再離婚,讓秦玉河也跟他現在的老婆離婚,大家折騰個夠,大家折騰個魚死網破;而是就要一句話。世上有一個人承認她是對的,她就從此偃旗息鼓,過去受過的委屈也不再提起。李雪蓮無法將真相證明給別人,只能證明給自己。就此了結既是為了了結過去,也是為了開闢未來。李雪蓮今年二十九歲,說小不算小,說大不算大;但李雪蓮長得不算難看,大眼睛,瓜子臉,要胸有胸,要腰有腰,不然殺豬的老胡見了她,也不會像蒼蠅見了血;她不能把青春,浪費在這些沒用的事情上;她準備放下過去的恩怨,開始找新的丈夫。等找到新的丈夫,帶著女兒,踏踏實實過新的日子。

為了了結過去,也為了開闢未來,李雪蓮又去了一趟縣城西關化肥廠,去找秦玉河。一個月前,李雪蓮來找過秦玉河一趟。當時是為了把他騙回鎮上殺了。為了騙他,還把兩個月大的女兒抱來了。但在縣化肥廠尋了個遍,沒有找到秦玉河,秦玉河開貨車到黑龍江送化肥了;像李雪蓮的弟弟李英勇,不幫李雪蓮殺人,躲到山東一樣;他也躲了。還虧秦玉河當時躲了,當時他不躲,說不定就把他殺了。他當時被殺了,如今李雪蓮在哪裡?說不定就在監獄,等著挨槍子了;也就沒有今天第二回找秦玉河了。上回在化肥廠尋了個遍,沒有找到秦玉河;這回李雪蓮還沒進化肥廠,就看到了秦玉河。秦玉河正坐在化肥廠大門口一家飯館前,在悠然自得地喝啤酒。而且不是一個人,桌子四周,還散坐著五六個其他的男人。李雪蓮認出,其中一個絡腮鬍子叫老張,也在化肥廠開貨車。他們邊喝啤酒,邊說說笑笑。化肥廠門口左邊,是一家收費廁所;右邊,是這家飯館。飯館距廁所不過一箭之地,但大門兩側,上廁所的上廁所,吃飯的吃飯,喝啤酒的喝啤酒。自上次李雪蓮在法院打官司,王公道判李雪蓮敗訴之後,秦玉河不再躲李雪蓮了,秦玉河又開始光明正大地生活了,秦玉河不再去黑龍江送化肥了,又開始在化肥廠門口,跟朋友喝啤酒了。秦玉河以為這件事已經過去了。李雪蓮看到秦玉河跟一幫人在喝啤酒,秦玉河一幫人卻沒發現李雪蓮來了。李雪蓮上前一步,喊了一聲:

“秦玉河。”

秦玉河扭頭,突然發現李雪蓮,倒吃了一驚。不但他吃了一驚,他身邊的幾個朋友也吃了一驚。但秦玉河很快鎮定下來:

“幹嘛?”

李雪蓮:

“你過來一下,我跟你說句話。”

秦玉河看看左右的朋友,沒動窩;想了半天,說:

“啥話?有啥話,就在這兒說吧。”

李雪蓮:

“這話只能咱倆說。”

秦玉河不知李雪蓮的來意和用意,反倒更不動了:

“有啥話,就在這兒說吧。咱倆的事,鬧得全縣全市都知道了,沒啥背人的。”

李雪蓮想了想,只好說:

“那我就在這兒說了。”

秦玉河:

“說吧。”

李雪蓮:

“既然當著眾人,你就當著眾人說一句實話,咱倆去年離的那場婚,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秦玉河見李雪蓮又提這事,不禁惱了。他沒料到李雪蓮再問這話,是為了了結這事;李雪蓮想得到的,就是他一句話;反以為李雪蓮再問這話,又要舊事重提,重新折騰一番。他悶著頭答:

“是真是假,你不是到法院告我了嗎?法院是咋說的?”

李雪蓮:

“法院判我輸了。今天我不管法院,也不管別人,我就想問問你,法院判的對不對?去年離婚,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秦玉河更看出李雪蓮是要糾纏下去,仍要折騰個魚死網破;問這一句話,還不定今後當啥使呢;她身上不會藏著錄音機吧?便黑著臉說:

“我不跟你胡攪蠻纏,是真是假,法院已經判了;你還有什麼話,還去法院告我吧。”

李雪蓮不禁哭了:

“秦玉河,你真沒良心,你咋能睜著眼睛說瞎話呢?你咋能說話不算話呢?去年離婚時明明說好是假的,你咋一聲招呼都不打就變了呢?你變了沒啥,還與人合夥陷害我;明明是假的,咋就說不成假的呢?”

見李雪蓮哭了,秦玉河更火了:

“誰陷害你了?我陷害你,從法院到各級政府也陷害你嗎?李雪蓮,我還勸你,事到如今,你就別胡攪蠻纏了;再胡攪蠻纏,一件事,就變成另一件事了;就算我冤枉你,從法官到法院專委,從專委到法院院長,從法院院長到縣長,再到市長,都在冤枉你嗎?現在你不鬧,事情還小,只是被拘留,再鬧下去,事兒就大了,說不定還要蹲監獄呢!”

又說:

“你現在是與我作對嗎?從法官到法院專委,從專委到法院院長,從院長到縣長,再到市長,你都與人家作對,你想想,你會有好果子吃嗎?”

李雪蓮來找秦玉河的目的,本來不想再糾纏下去了,就為得到秦玉河一句話;正是秦玉河這番話,把李雪蓮的火又點著了。秦玉河已不是過去的秦玉河了,秦玉河變了。秦玉河與她在一起的時候,一個貨車司機,雖然也耍過渾,但還是講道理的;遇事也讓李雪蓮三分;沒想到一年過去,他們就成了仇人,他就變得渾不凜了。如不是渾不凜,他也不會另找一個老婆;如不是渾不凜,也不會把兩人要說的話,非當著眾人來說。比這更氣人的是,說話之間,他把法官、法院專委、法院院長、縣長、市長,都拉到了他那一邊,好像是他們家親戚,使李雪蓮這邊,成了孤零零一個人。但一個月的事實不正是如此嗎?法官、法院專委、法院院長、縣長、市長,不都跟秦玉河站到一起了嗎?比這更氣人的是,秦玉河說完這些話,照地上啐了一口唾沫,抄起酒瓶,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喝了幾口啤酒。李雪蓮身上沒帶刀子;如果帶著刀子,就會馬上撲上去,殺了秦玉河。倒是秦玉河的朋友老張,這時站起來勸李雪蓮:

“雪蓮,這事兒一時半會說不清楚,你還是先回去吧。”

李雪蓮沒走,而是又哭了:

“秦玉河,我們好歹是夫妻一場,你的心咋就這么狠呢?”

又哭:

“官司的事我不管了,縣長市長我也不管了,我只是想問問,趁著我懷孕,你跟人胡搞,你還有沒有良心?”

秦玉河見李雪蓮提他胡搞的事,更加惱羞成怒;秦玉河仰脖子“咕咚”“咕咚”又喝了幾口啤酒,又朝地上啐了一口唾沫:

“這事你問不著我,該問你自己。”

李雪蓮一愣:

“啥意思?”

秦玉河:

“要說跟人胡搞,我早吃著虧呢。”

李雪蓮:

“啥意思?”

秦玉河:

“嫁我的時候,你是個處女嗎?新婚那天晚上,你都承認,你跟人睡過覺。”

接著又補了一句:

“你是李雪蓮嗎,我咋覺得你是潘金蓮呢?”

李雪蓮如五雷轟頂。如果不是伸手能扶著牆,李雪蓮會暈到地上。她萬萬沒想到,秦玉河會說出這種話來。今天之前,她折騰的是她和秦玉河離婚真假的事,沒想到折騰來折騰去,竟折騰出她是潘金蓮的事;本來他折騰的是秦玉河,沒想到折騰到自己身上。李雪蓮當姑娘時算漂亮的,有許多男的想跟她好;在李雪蓮與秦玉河結婚之前,李雪蓮談過幾回戀愛;有兩個跟她好到了一定程度,就發生了關係。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沒成,最後嫁給了秦玉河。新婚晚上,秦玉河發現李雪蓮不是處女,追問這事,李雪蓮就如實說了。可如今天底下,十八歲靠上的女人,有幾個會是處女?當時能看出秦玉河不高興,但彆扭幾天,事情也就過去了,沒想到這事一直存在秦玉河心裡,八年之後又舊事重提。還不是舊事重提,而是張冠李戴。潘金蓮與西門慶勾搭成奸是在與武大郎結婚之後,李雪蓮與人發生關係是結婚之前,那時與秦玉河還不認識;更何況,李雪蓮並沒像潘金蓮那樣,與姦夫謀害親夫,而是秦玉河另娶新歡在陷害她。李雪蓮也能看出,秦玉河說這話也是一時衝動,說這事不是為了說這事,而是為了擺脫自己的尷尬和惱怒;或者,為了擺脫李雪蓮的糾纏。正因為這樣,李雪蓮覺得這事突然變大了。因為,秦玉河說這話時,身邊不是就他們兩個人,周遭還有一大群喝啤酒的人。俗話說得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明天早上,李雪蓮是潘金蓮這事,就會傳遍全縣,後天就會傳遍全市;因為告狀,李雪蓮已經在全縣全市成了名人。潘金蓮這事,可比離婚真假有趣多了;離婚真假,馬上就顯得不重要了。比這些還重要的是,如果李雪蓮成了潘金蓮,不管秦玉河與她離婚真假,都情有可原,誰願意跟潘金蓮生活在一起呢?換句話,有李雪蓮成了潘金蓮墊底,秦玉河乾什麼都是應該的。李雪蓮馬上由原告變成了元兇。這話毒還毒在這個地方。李雪蓮來的時候,本來是要結束過去開闢未來,開始找新的丈夫;如今頭上戴著一頂潘金蓮的帽子,想開闢未來也不可能了。世上還有誰,願意娶一個潘金蓮呢?見李雪蓮在那裡扶著牆打晃,化肥廠的老張倒呵斥秦玉河:

“老秦,過分了啊,把一件事說成了另一件事。”

又呵斥:

“俗話說得好,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又勸李雪蓮:

“雪蓮,這事兒會越說越亂,你還是先回去吧。”

李雪蓮擼了一把鼻涕,轉身就走了。她走不是聽了老張的勸,而是一個新的主意,又產生在她的心頭。既然開闢不了未來,只好還糾纏過去。過去糾纏過去是為了證明離婚的真假,現在糾纏過去還為了證明她不是潘金蓮;過去說這事純粹為了懲罰秦玉河,現在說這事還為了證明李雪蓮的清白。問題的複雜性在於,李雪蓮是不是潘金蓮這事,是由她跟秦玉河離婚的真假引起的;或者,為了證明李雪蓮不是潘金蓮,先得回頭說清楚離婚的真假。兩件事情本來沒有聯繫,如今讓秦玉河這么一說,兩件事扭成麻花,就攪到了一起。老張那句“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的話,也刺激了李雪蓮,可見大家已經把秦玉河的話當真了,已經把這當成她的“短處”了,已經把她當成潘金蓮了。本來她不準備鬧了,不準備折騰了,現在又要重新折騰。可到哪裡折騰呢?該折騰的地方,她過去已經折騰了,從縣裡到市里,能告狀的地方,她已經告遍了,也讓她得罪遍了;過去告了,沒用;重新告,也不會有用;說不定還會被關起來;她突然下定決心,要離開本地,直接狀告到北京。這件事說不清楚,李雪蓮難活下去。本地都是糊塗人,北京是首都,北京總該有明白人吧?本地從法官到專委,從法院院長到縣長,再到市長,都把假的當成真的,北京總能把真的當成真的吧?或者,總能把假的當成假的吧?真假不重要,關鍵是,我是李雪蓮,我不是潘金蓮。或者,我不是李雪蓮,我是竇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