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氏

姓氏起源:

出自夏朝東夷族的寒國。伯明之子名浞,因屬寒國人,故史稱寒浞。他殺死后羿當了國君,篡奪了夏朝政權,自立為王,封他的一個兒子澆在過國,另一個兒子封在戈國(位於宋、鄭之間),為夏王朝附庸國。後來,少康中興,滅掉戈國。原戈國後代子孫遂以國名命姓,乃稱戈氏。
出自子姓,是王的後裔。寒浞篡夏以後,少康經過努力,終於復國。少康的兒子杼滅掉了寒浞建立的戈國,分封夏朝同姓人於戈。仍為諸侯方國,其後人亦為戈姓。

聚集地(遷徙分布):

堂號
"平允堂"、"平寇堂":明朝時候,饒平縣知縣戈尚有,執法平允。饒平距海甚近,海盜常登岸騷擾。戈尚有不發兵剿。縣內有一種毒草能殺人,百姓常用它做壞事。戈尚有把這些犯罪的集合來,宣布"禁止用毒草。已經犯罪的暫不處理,要你們每天拔毒草繳給衙門贖罪。"大家不知要乾什麼,為了贖罪都踴躍去拔,很快把毒草拔光。戈尚有差人把毒草投到沿海各個井裡,一村留一井不投,供民飲用。海盜突然登岸,在沿海井裡提水解渴,所有海盜全都中毒而死。從此海盜平了,毒草也拔光了,奸民想利用毒草做壞事也沒法做到了。皇帝知道了,提升戈尚有為刑部主事。

歷史名人:

戈濤戈源:清代兄弟二人皆舉進士。獻縣人。
戈訕:明代著名畫家,常熟人。
戈文:清代著名畫家,蘇州人。
戈載戈宙琦:清代著名畫家,吳縣人。
戈公振(1890--1935):新聞學家,名紹發,江蘇東台人。著有《中國報學史》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