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嵩樓新開南軒與郡僚小飲

懷嵩樓新開南軒與郡僚小飲

《懷嵩樓新開南軒與郡僚小飲》是歐陽修的名詩,這首詩寫得沉鬱頓挫,筆墨淋漓,將敘事、議論、抒情結為一體。

基本信息

詩詞原文

懷嵩樓新開南軒與郡僚小飲
繞郭雲煙匝幾重,昔人曾此感懷嵩。
霜林落後山爭出,野菊開時酒正濃。
解帶西風飄畫角,倚欄斜日照青松。
會須乖醉攜嘉客,踏雪來看群玉峰。

作品注釋

懷嵩樓:唐代明相李德裕所建。李曾因牛、李黨爭,遭受打擊,排擠。嵩,嵩山

作品簡析

醉翁亭記》是每箇中學生所熟悉的,這首詩的寫作年代差不多與之同時。詩中表現出詩人傲岸的性格,堅強的意志,嶙峋的風骨。
首聯寫滁州城雲遮霧繞,雖然不是“黑雲壓城城欲摧”,但重重的雲煙卻也叫人艱於呼吸。“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詩人不禁感慨萬端。感慨之後,不由想起和自己有著相似經歷和命運的李德裕。
頷聯寫得最妙,秋風瑟瑟,“無邊落木蕭蕭下”,可群山卻爭相露崢嶸,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是誰也扼殺不了的。面對“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野菊花,即時沒有陶淵明那樣閒情逸緻,不妨對菊舉杯,來個“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頸聯寫詩人面對凜冽的西風,解帶披襟而笑納之;耳聞悲鳴的畫角,卻無“城上斜陽畫角哀”之淒涼。紅日西墜,倚著欄桿,“君不見拂雲百丈青松柯,縱使秋風無奈何!”詩人突然吟起沈約的《寒松》:“梢聳振寒聲,青蔥標募色。疏葉望嶺齊,喬乾臨雲直。”
尾聯和林逋的《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出於同一機杼,但有更深一層的含義。“秋風秋雨愁殺人”,這算不了什麼,哪怕是“雪壓冬雲百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的數九寒冬也嚇不倒,詩人還要邀上幾個肝膽相照的朋友,再來懷嵩樓,看“積雪浮雲端”,看“瓊樹似新裁”,這才叫做“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行見江山且吟詠,不因遷謫豈能來?”此時,詩人不知又會寫出怎樣超凡脫俗的新篇章。

作者簡介

歐陽修像歐陽修像
(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天聖(宋仁宗年號,公元1023-1032年)進士。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貶知夷陵。曾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誣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時,對青苗法有所批評。諡文忠。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

歐陽修的文章

歐陽修一生寫了500餘篇散文,各體兼備,有政論文、史論文、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暢婉轉的藝術風格。敘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簡括有法;議論紆徐有致,卻富有內在的邏輯力量。章法結構既能曲折變化而又十分嚴密。《朋黨論》、《新五代史·伶官傳序》、《與高司諫書》、《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瀧岡阡表》等,都是歷代傳誦的佳作。
歐陽修還開了宋代筆記文創作的先聲。他的筆記文,有《歸田錄》、《筆說》、《試筆》等。文章不拘一格,寫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並常能描摹細節,刻畫人物。其中,《歸田錄》記述了朝廷遺事、職官制度、社會風習和士大夫的趣事軼聞,介紹自己的寫作經驗,都很有價值。
歐陽修的賦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聲賦》運用各種比喻,把無形的秋聲描摹得非常生動形象,使人仿佛可聞。這篇賦變唐代以來的“律體”為“散體”,對於賦的發展具有開拓意義。
歐陽修的詩歌創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他的一些詩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會的黑暗,如《食糟民》、《答楊子靜祈雨長句》。他還在詩中議論時事,抨擊腐敗政治,如《奉答子華學士安撫江南見寄之作》。其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表現了詩人對婦女命運的同情,對昏庸誤國的統治者的譴責。但他寫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寫個人情懷和山水景物的詩。
他的詩在藝術上主要受韓愈影響。《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韓愈想像奇特的詩風。但多數作品,主要學習韓愈“以文為詩”,即議論化、散文化的特點。雖然他以自然流暢的詩歌語言,避免了韓愈的險怪艱澀之弊,但仍有一些詩說理過多,缺乏生動的形象。
歐陽修還有一部分詩作寫得沉鬱頓挫,筆墨淋漓,將敘事、議論、抒情結為一體,風格接近杜甫,如《重讀〈徂徠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變幻,氣勢豪放,卻近於李白,如《廬山高贈同年劉中允歸南康》。更多的寫景抒情作品,或清新秀麗,或平淡有味,如《黃溪夜泊》中的“萬樹蒼煙三峽暗,滿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中的“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等。總的來看,他的詩歌風格還是多樣的。
歐陽修還善於論詩。在《梅聖俞詩集序》中,他提出詩“窮者而後工”的論點,發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詩歌理論,對當時和後世的詩歌創作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他的《六一詩話》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話,以隨便親切的漫談方式評敘詩歌,成為一種論詩的新形式。
歐陽修也擅長寫詞。他的詞,主要內容仍是戀情相思、酣飲醉歌、惜春、賞花之類,善於以清新疏淡的筆觸寫景〔採桑子〕十三首,描繪潁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寫得恬靜、澄澈,富有情韻,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畫。另一些詞的“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樓春》,“堤上遊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鞦韆”(〔浣溪沙〕)等,也都是寫景的佳句。偏重抒情的詞,寫得婉曲纏綿,情深語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闋的最後兩句“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過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寫得非常深摯。他還有一些詞,雖然頹唐嘆老、牢騷不平,卻直抒胸臆,表現出襟懷豪逸和樂觀的一面。還有一些艷詞,雖寫男女約會,也樸實生動,當然,其中也不免有淺薄庸俗的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