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永之亂

應永之亂

應永之亂,發生於日本應永六年(1399年),是大名大內義弘發動的反對室町幕府的動亂。

基本信息

簡介

1399(應永6年)年大內義弘反叛幕府的戰亂。周防豪族大內義弘自父弘世以後,屢有戰功,成為兼長門,石見豐前和泉紀伊周防六國守護,又因與明朝貿易頗有財力,擁兵自重。是當時守護中實力最強者。將軍足利義滿對此頗為戒備,欲乘機削弱其勢力。大內義弘與關東管領足利滿兼相呼於1399年10月在界市舉兵,幕府則發動征討,12月城破,大內義弘敗死,遂平叛亂。

背景

1391年明德之亂後,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成功的遏制了山名氏的擴張,將山名時熙家族的領地從十一國減少至但馬國、因幡國、伯耆國三國。但是在此役中,大內義弘因功獲得和泉國、石見國和紀伊國,加上原有的周防國、長門國、豐前國,大內氏擁有了六國領地,成為關西最有實力的大名。同時,大內氏通過壟斷對明朝的勘合貿易積累大量財富,並在結束南北朝的談判中十分活躍,獲得了很高的威望。這些因素都促使足利義滿轉而謀劃削弱大內氏。

經過

應永二年(1395年),今川貞世被解除九州探題一職,作為貞世主要助手之一的大內義弘希望能夠接受此職,但是遭到了足利義滿的拒絕。心懷不滿的今川貞世乘機為大內義弘聯絡暗地反對足利義滿的鎌倉留守足利滿兼等勢力,鼓動大內起兵。
應永四年(1397年),大內義弘奉命與大友氏一同討伐南朝殘黨少貳氏和菊池氏。六年,大內義弘奉命前往京都,途中宣布反叛幕府,率領五千人據守,等待足利滿兼的起兵訊息,準備東西夾擊京都。
足利義滿親任總大將,派遣細川氏、京極氏和赤松氏為前鋒,以總兵力3萬6千人攻打大內義弘。
十一月廿九,戰鬥開始,由於足利滿兼為上杉憲定勸阻,沒有如期舉兵,導致大內義弘陷入孤軍奮戰。十二月廿一,堺城被畠山基國攻占,大內義弘戰死。

結果

應永之亂後,足利義滿確立了幕府獨大的地位,有能力挑戰幕府權威的勢力全部消失。
大內氏此役後由大內盛見保留了周防、長門和豐前守護的職務,實力一蹶不振,很久之後方得以復興。山名時熙畠山基國等人則通過從軍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獲得了幕府的信任。
堺城在此戰中被大火焚毀,也是需要很長時間後才恢復元氣。

日本幕府時期相關知識

日本幕府時期是日本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個時期,也占據了日本發展的一大部分。從鎌倉幕府到室町幕府再到後來的德川幕府,日本在這幾百年的時間裡都處於幕府將軍的實際統治之下,貴為天照大神後裔的天皇只能成為傀儡。了解這段時間的相關知識,對我們跟深刻的了解日本的歷史發展和文化傳統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