慮

慮是一個漢字。思考;擔憂的意思。

基本信息

基本釋義

(1)慮 lǜ

(2)(形聲。從思,從虍(hū),虍亦聲。“虍”指“虎皮”,是用虎皮來代表老虎,而老虎是山中的大王,因此虍和思合起來的意思是“思考大王的事情”。本義:謀劃)

解說:慮從虍從思,虍部件是動物虎的皮紋,即皮,皮下邊包著思考,即深思,與「膚」字結構類似,參考「膚」字,同時虍亦聲符。古音反切標音中,韻母要分為四等。

(3) 同本義[considerreflecton;thinkover]

慮,謀思也。──《說文》

非士無與慮國。──《墨子·親士》

弗慮弗圖。──《詩·小雅·雨無止》

禮之中焉,能思索謂之能慮。──《荀子·禮論》

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深謀遠慮。──漢·賈誼《過秦論》

足下更慮之。──《戰國策·燕策》

董(其昌)先生曰:“公(袁可立)才兼數器,心運四慮。”——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4)又如:考慮(思索問題,以便做出決定);慮盡(謀劃窮盡);慮佚(思慮放蕩失當);慮事多暗(考慮事情不明);慮思(思慮,考慮);慮計(思慮籌劃)

(5)用繩結綴[knot]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莊子·逍遙遊》

(6)憂慮[worry]

慮人逼取。──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將軍勿慮。──《資治通鑑》

慮患之具。──蘇軾《教戰守》

即座師陸公為公(袁可立)慮之。——明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慮戚吾心。──清·袁枚《祭妹文》

(7)又如:不足為慮;慮恐(憂慮);慮難(憂慮災難);慮患(憂慮禍患);慮憶(憂慮,掛念)

(8)審察,訊察[try]

大理寺掌折獄詳刑,凡罪系者五日一慮。──《唐書·百官志》

(9)又如:慮免(訊察赦免);慮問(對囚犯進行審問);慮囚(訊察記錄囚犯的罪狀)

(1)慮 lǜ

(2)思想;意念[idea;thought]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諸葛亮《出師表》

衡於慮。──《孟子·告子下》

(慮)

lǜㄌㄩˋ

(1)思考:考~。思~。人無遠~,必有近憂。

(2)擔憂:顧~。憂~。不足為~。

鄭碼:IHWZ,U:8651,GBK:C2C7

筆畫數:10,部首:虍,筆順編號:2153154544

consider;

①思慮。《靈樞·本神》:「因思而遠慕謂之慮。」《靈樞·禁服》:「士之材力,或有厚薄,智慮褊淺,不能博大深奧。」

②顧慮,擔憂。《素問·寶命全形論》:「形之疾病……留淫日深,著於骨髓,心私慮之。」

③指精神心理活動。《素問·舉痛論》:「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

(音lǘ,用於地名)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中】【虍部】慮·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4

《玉篇》房七切。愁貌。

(慮)《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良據切,音鑢。《說文》謀思也。從思,虍聲。思有所圖曰慮,慮,猶縷也。《增韻》憂也,疑也。《書·太甲》弗慮胡獲。《注》欲其謹思之也。《大學》安而後能慮。《朱注》謂處事精詳。

又度也。《揚子·太經》立督慮也。《注》督,正也。慮,度也。運以正度也。

又總計曰亡慮。《前漢·書注》舉凡之辭,言不待計慮而知其大凡也。

又軍前所持幡曰慮無。《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注》慮有無也。《正義》明為思慮其所無之事,使知而為之備也。

又《釋名》慮,旅也,旅,眾也。《易·繫辭》一致而百慮。《注》慮及眾物,以一定之也。

又姓。《左傳》南蒯臣慮癸。

又《廣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凌如切,音閭。《正韻》思慮也。《淮南子·原道訓》恬然無思,澹然無慮。以天為蓋,以地為輿。

又木名。《爾雅·釋木》諸慮,山櫐也。

又地名。隆慮,在河內。無慮,在遼東。取慮,在臨淮。且慮,在遼西。昌慮,在海東。隆音林,取音趣,且音苴。

又《古今字考》兩舉切,音呂。《箕山歌》日月運照,靡不記睹。游放其閒,何所卻慮。

又《正字通》盧谷切,音錄。《唐書·百官志》大理寺掌折獄詳,凡繫囚,五日一慮。《前漢·雋不疑傳》每行縣,錄囚徒還。《師古注》錄囚,今雲慮囚,本錄聲之去者耳。近俗不曉其意,訛為思慮之慮,失其源矣。◎按師古此言近於識字,而實未通韻。惟未通韻,亦未為識字之源也。蓋每字原具四聲,如慮字從平聲起韻,閭呂慮錄,則閭字為慮字之平,呂字為慮字之上,錄字為慮字之入也。慮本訓謀思,然兼有詳審之義,故漢書錄囚亦卽慮囚也。慮字原具入聲,有錄音,豈必專屬去聲,為得字之源乎。

又葉郞古切,音魯。《楚辭·九章》惟佳人之獨懷兮,折芳椒以自處。曾歔欷之嗟嗟兮,獨隱伏而思慮。〇按本從思,《說文》玉篇都入思部。字彙倂入心部,取其便考。

考證:〔《大學》安而後能慮。《朱注》處事精詳也。〕 謹照原文改為謂處事精詳。

拼音是l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