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副鼻竇炎

慢性副鼻竇炎

屬於鼻科疾病,有時由於症狀輕微,痛苦不大,既不會致命,又不會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太大的妨礙,因而多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殊不知,有些鼻病,如果不及治療,可使輕症轉成重症,急性拖成慢性;有的甚至造成終生反覆發作,既增添不少麻煩,造成時間,精力及經濟上的不必要損失,也延誤治療時機,影響治療效果;有的甚至造成終生遺憾或危及生命。

慢性副鼻竇炎是以鼻塞、流膿鼻涕、頭昏、頭痛、嗅覺減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本病病程較長,可數年至數十年,反覆發作,經久難愈。慢性鼻竇炎絕大多數是鼻竇內的多種細菌感染,致病菌以流感桿菌及鏈球菌多見。
慢性副鼻竇炎慢性副鼻竇炎

臨床表現

1.流涕:多為膿性,黃、綠色或灰綠色,病程長者鼻涕可有息氣,膿涕常可經後鼻孔流至咽喉,病人自覺咽部有痰,並常經咽部抽吸後吐出。
2.鼻塞:因鼻黏膜充血,鼻甲肥大或鼻息肉所引起,有時亦可因膿涕太多,於擤出鼻涕後鼻堵減輕。
3.嗅覺下降:多為兩種原因所致,一為鼻黏膜腫脹、鼻塞,氣流不能進入嗅覺區域,二為嗅區黏膜受慢性 炎症長期刺激,嗅覺功能減退或消失。
4.頭昏、頭痛:慢性鼻竇炎多表現為頭沉重感,急性發作時可有頭痛,均為鼻竇內引流不暢所致。
5.全身表現:少數人可無明顯症狀,但多數有頭昏、食欲不振、易疲倦、記憶力減退以及失眠等。

診斷

鼻塞、流膿涕、頭痛或頭昏,檢查可見鼻黏膜慢性充血腫脹,鼻竇開口的區域可見有膿性分泌物,鼻竇透照,患病鼻竇透光不好。X光檢查可見患病鼻竇腔內密度均勻增高。 鑑別診斷慢性鼻炎鑑別:慢性鼻炎流鼻涕不呈綠膿性,亦無臭味,故觀察鼻涕的性質是鑑別關鍵;拍攝X光片檢查鑑別可準確無誤,慢性鼻炎病變局限於鼻腔,而慢性鼻竇炎則鼻竇內可見有炎性病變。 與神經性頭痛鑑別:有些患神經性頭痛的病人可長年頭痛,反覆發作,往往誤認為有鼻竇炎,但這種病人基本沒有鼻部症狀,故從表現及拍X光片即可加以鑑別。

治療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往往是長期的,尤其在天氣變化及冬季時期,注意防止外感,減少急性發作,堅持用藥,必要時配合特殊治療,慢性鼻竇炎是可以治癒的。
1.一般治療 外用藥治療:詳見慢性鼻炎
2.一般來講,鼻腔內忌用藥粉噴人治療,故不宜自行用配製藥粉吸人鼻腔。
3.穿刺治療:對於鼻竇內積膿較多而又不易排出者可用此法,常用於上頜竇炎,本法安全,可靠,局部損傷很小,須經醫生操作用特製穿刺針穿人鼻竇內,將膿涕衝出,再將消炎藥直接注入鼻竇,多可收到較好療效。局部理療對慢性鼻竇炎亦有一定效果。
4.中醫藥治療:慢性鼻竇炎中醫稱之為鼻淵,與肺脾的虛損有關,故治法宜溫補肺氣或健脾益氣,通利鼻竅。
5.基礎方藥:茯苓12克,黨參、白朮、陳皮、山藥、蒼耳子、辛夷、白芷各10克。膿涕多者加魚腥草12克、冬瓜子10克,頭昏頭痛者加川芎10克、菊花10克,鼻塞重、嗅覺下降者加鵝不食草10克。
6.推拿療法。
7.磁化熏蒸治療:詳見濞康得

預防與調養

慢性鼻竇炎的病人由於病程日久,常伴有全身不適及容易煩躁等表現:
1.室內應保持空氣新鮮,冬季氣溫變化不應太大,注意休息,堅持治療。
2.患病應按時用藥。
3.町多做低頭、側頭動作,以利鼻竇內膿涕排出。
4.鼻腔,去除積留的膿涕,保持鼻腔通暢。
5.預防感冒,在上呼吸道感染期及時治療,因為“上感”治療不徹底,常是慢性鼻炎及慢性鼻竇炎的誘因。
6.環境粉塵、污染較重的地方,應戴口罩,避免細菌進入鼻腔。
7.治療慢性鼻炎。
8.不用力擤鼻,膿涕多者可先滴藥、再擤鼻,以免單個鼻竇炎因擤鼻不當,將膿涕壓人其他鼻竇而導致多個鼻竇發炎。
9.辛辣、肥膩刺激性食品,戒除菸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