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皮膚病

感染性皮膚病

癬菌疹是由癬病皮損中的真菌引起過敏反應而發生皮疹的一種疾病。一般癬病中的真菌僅寄生於皮膚角質層內,即使它有抗原性因不被吸收入血而不引起機體產生抗體,也不會發生過敏反應。如癬病皮損很活躍,局部紅腫明顯,真菌可侵入真皮通過局部血管進入血循環。若此時機體非常敏感會立即產生相應的抗體,並與皮膚上的真菌抗原相結合而發生過敏反應,使皮膚表現出各種皮疹。

基本信息

概述

感染性皮膚病感染性皮膚病

感染性皮膚病的病原體大部分由皮膚侵入,例如病毒引起的各種疣類,真菌引起的皮膚癬菌病,球菌引起的化膿性皮膚病、桿菌引起的麻風、結核,動物血吸蟲尾蚴引起的血吸蟲尾蚴性皮炎,疥蟎引起的疥瘡等。另外,由呼吸道傳播的有風疹麻疹球孢子菌病組織胞漿菌病等。性傳播者如梅毒淋病腹股溝淋巴肉芽腫等。有的病原體由中間寄主帶入,如皮膚利什曼病絲蟲病等。某些生物體也可傷害皮膚引起皮膚病,如毛蟲皮炎蟎皮炎蠍蜇傷、蛇咬傷等。

有些微生物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念珠菌等是皮膚黏膜的正常菌叢。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可以出現菌群失調,此時這些微生物可以引起感染。有的病原體來源於周圍環境,如結核菌可以飄浮於空氣中,孢子絲菌存在於土壤植物上;著色黴菌存在於土壤、樹木上。另一些感染性皮膚病則是由於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而感染,如傳染性軟疣體癬足癬頭癬類丹毒等還可因接觸動物受染。

入夏以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收治皮膚病患兒猛增,其中3成為感染性皮炎。醫生表示,夏季潮熱的空氣為細菌、真菌提供了滋生繁殖的溫床,寶寶易患上念珠菌皮炎、膿皰瘡、花斑癬等感染性皮膚病。怕開空調的家庭,寶寶更易中招。

分類與治療

毛囊炎:

毛囊炎分細菌性和非細菌性兩種。皮損為粟粒大小炎性丘疹,逐漸形成小膿皰,大多成批出現,互不融合,膿皰破潰,排出少量膿血,自感瘙癢及疼痛。好發於頭皮和頸部,尤以髮際處多見。

癤腫:

感染性皮膚病感染性皮膚病
皮損為圓形黃豆大或更大的炎性結節,表面光滑緊張,觸之堅實,局部紅、腫、熱、痛。通常為單個,好發於顏面頸項臀部以及四肢糖尿病、營養不良患者易發生本病。

甲溝炎:

甲溝創傷、逆剝(拔除肉刺)、嵌甲、剪甲過深及各種物理、化學性刺激,均可引起本病。先從一側甲溝發病,局部紅腫、疼痛,以後向甲根或對側甲溝蔓延,形成膿腫。病程較長,反覆發作。

感染可沿著甲的邊緣(側面和近端甲廓)或可蔓延至甲下並化膿,少數人的感染滲透至指的深部,可導致腱,發生肌腱壞死,進而感染沿腱鞘蔓延,終致慢性感染,產生甲毀形.。

感染性皮膚病感染性皮膚病

急性甲溝炎可始於甲倒刺或嵌甲,並可發展至鄰近甲溝炎的甲廓甲板化膿,很快引起疼痛,腫脹和指,趾甲周圍的紅斑,慢性甲溝炎起病相對隱匿,對慢性復發性炎症,應取甲下碎屑行細菌和白色念珠菌或近平滑念珠菌的培養。

急性感染的治療用熱敷或浸泡,且通常全身性抗生素治療(如雙鄰氯青黴素250mg口服,每日4次,頭孢氨苄250mg口服,每日4次).積聚的碎屑很痛,化膿的囊腔(膿腫)應該用11號刀片的手術刀尖切開引流,感染沿肌腱蔓延時,需立即切開,引流,最好請外科醫生協助。

對慢性復發性感染,必須將甲修剪至其下麵皮膚的分開處,如數次培養均無白色念珠菌生長,則外用碘酊(2滴每日2次)以助保持甲下和甲溝炎部位的乾燥,以免感染;如有白色念珠菌生長,則應該在甲溝炎和甲下部位外用抗真菌洗劑(如環匹羅索,咪康唑)或霜劑(如酮康唑)每日3次,無效的病例可能需要口服三唑類抗真菌藥:伊曲康唑或氟康唑,因為胃腸道很可能是白色念珠的來源,所以也可口服制黴菌素50萬u每日4次.如為婦女還需檢查並治療同時伴隨的念珠菌性陰道炎,嚴重變形的甲板可拔除,保持手的乾燥可預防復發。

4、化膿性肉芽腫:又稱毛細血管增生性肉芽腫,是皮膚受損後引起的毛細血管增生性病變。皮損為圓形乳頭樣肉芽組織增生,表面光滑,呈淡紅或暗紅色,觸之柔軟有彈性、易出血,可有膿性分泌物,病程緩慢。

丹毒

是由溶血性鏈球菌侵入皮膚淋巴管引起的急性炎症。足癬、蚊蟲叮咬以及外傷均可誘發。可有寒戰高熱和全身不適,皮損腫脹呈紅色斑片,邊緣清楚,表面緊張發亮,嚴重者可出現大皰,有灼熱性疼痛,一般不化膿。常發生在顏面、四肢等部位。

病因病理

丹毒是皮膚及其網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由β-溶血性鏈球菌從皮膚、黏膜的細小傷口處入侵所致。丹毒蔓延很快,很少有組織壞死或化膿。$2:^}8/,百拇醫藥

臨床表現:丹毒的好發部位為下肢和面部。起病急,病人常有頭痛、畏寒、發熱。局部表現為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中間較淡,邊緣清楚,並略隆起。手指輕壓可使紅色消退,但在壓力除去後,紅色即很快恢復。在紅腫向四周蔓延時,中央的紅色消退、脫屑,顏色轉為棕黃。紅腫區有時可發生水泡。局部有燒灼樣痛。附近淋巴結常腫大、疼痛。足癬或血絲蟲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覆發作,有時並可導致淋巴水腫,甚至發展為象皮腫。$2:^}8/,百拇醫藥

治療與預防

感染性皮膚病感染性皮膚病
休息,抬高患處。局部用50%硫酸鎂濕熱敷,或用青敷膏外敷。全身套用磺胺藥青黴素,並在全身和局部症狀消失後仍繼續套用3-5日,以免丹毒再發。對下肢丹毒,如同時有足癬,應將足癬治好,以避免丹毒復發。還應防止接觸性傳染。

疾病診斷

診斷感染性皮膚病,主要靠皮疹的特點,如球菌性皮膚病中的膿皰病,侵犯毛囊及其周圍組織即毛囊化膿性感梁如毛囊炎、癤、癰等,多以化膿性損害為主。病毒性皮肝病常表現集簇性水皰,水皰上有臍狀凹陷,如單純皰疹,也有的是疣狀增生,如尋常疣、扁平疣等。

真菌性皮膚病,則常表現界限清楚的圓形、環形有活動邊緣的皮疹可以採取皮屑、膿液、結痂等檢查病原體,如真菌、麻風桿菌、淋球菌、蠕形蟎等等。

有時要作各種化驗檢查,如病毒性皮膚病血白細胞數低,化膿性皮膚病白細胞數升高。對皮膚結核病可做OT試驗。球孢子菌病、組織胞漿菌病做皮試及補體結合試驗。一些疾病要做病理檢查,查病原體及組織反應,以利診斷。

細菌、真菌性皮膚病可做病原體培養,以確定菌種,還可做藥物敏感反應試驗,以利治療。治療因病種而異,慎用皮質類固醇,以免加重病情及掩蓋症狀,引起誤診。確診後,根據病種性質用藥。

預防措施

由於生活條件、衛生環境等的改變,很容易出現各種感染性皮膚病,因此需要了解相關的科普知識,做好預防工作,減少這些疾病的發生。

1.傷口繼發感染。由於傷口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並且環境中各種病原菌增多皮膚病,容易導致傷口感染、化膿。病員應注意清潔,避免傷口污染,局部外用碘伏消毒,酌情使用抗生素軟膏。重者可口服抗生素3至5天皮膚病血毒丸,待其結痂、自行脫落,避免搔抓撕扯。同時應注意周圍環境衛生,遠離生活、醫療垃圾及排泄物,避免污染過的水源。

2.各種真菌感染。如手足癬、體癬等。局部環境潮濕、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導致真菌繁殖。表現為局部小丘疹,皮損和周圍的正常皮膚界限清楚。此時應儘量穿透氣性好的衣服、鞋襪,保持局部乾燥,透氣。儘量不要搔抓,防止抓破皮膚繼發感染,勿交叉使用生活用品。可外用抗真菌藥。若繼發細菌感染銀屑病,應加用抗生素軟膏。

3.病毒性皮膚病。如水痘帶狀皰疹、麻疹、手足口病等。過度悲痛、勞累、營養不良等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及人群密集都可能誘發這些皮膚病。應儘可能注意休息,避免感冒,增強抵抗力,可服用板藍根沖劑、抗病毒沖劑或阿昔洛韋等抗病毒藥。一旦發現水痘、麻疹患者,應加強隔離上海皮膚病醫院,避免傳播。

4.各種細菌感染。如毛囊炎、膿皰瘡等。皮損表現為丘疹,頂端有膿皰上海皮膚病醫院皮膚病醫院,或紅斑上有膿痂。潮熱多汗易引起這類皮膚病,應儘可能保持皮膚乾淨、乾燥,避免燙洗和搔抓,多待在涼爽通風的地方,同時多飲水。外用抗生素軟膏。嚴重時應口服抗生素。

5.疥瘡又稱“乾瘡”。在人多的集體宿舍容易發生。臨床表現為芝麻大小的紅色丘疹。發生在皮膚薄嫩的指縫間、下腹部和大腿內側。劇癢。採用殺蟲劑如硫磺軟膏、丙體六六六霜治療。同時要注意用開水燙洗衣服和床上用品。避免交叉傳播。

儘管災後易發生各種皮膚病銀屑病,但大多數病容易治療,不必恐慌。只要處理得當,一般能夠較快痊癒。

注意事項

感染性皮膚病感染性皮膚病
小外傷 夏季穿著較少,容易出現外傷,但小外傷一定要當成大事對待。患者套用2%碘酒塗抹局部,可以不用75%酒精脫碘,尤其是已有細菌性感染炎性滲出的傷口。包紮的無菌紗布要薄,使傷口透氣,不要造成傷口的無氧環境,否則將使厭氧菌繁殖,傷口會進一步潰爛惡化。每天應至少給傷口消毒換藥一次。

褥瘡 褥瘡應以預防為主,定時翻身,避免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受壓皮膚出現紅腫就是褥瘡的早期表現,要馬上解除局部壓迫,輕輕用手按摩,可用紅花泡的酒精按摩,忌用油製劑按摩。一旦出現褥瘡潰爛,除避免對褥瘡部位的再壓迫外,還要清瘡。傷口清到好組織和壞組織相間即可。小傷口可用棉棒蘸上2%的碘酒局部塗抹,起到去腐、消炎、乾燥的作用。每天多塗抹幾次,不用包紮,感染很快會得到控制,傷口逐漸癒合;大瘡面可用大小合適的紗布蘸滿2%碘酒塞在傷口上引流,能不包紮就不包紮。

癬——黴菌感染 血糖高也是黴菌的培養基,最多見的是腳氣,不僅在腳趾和腳趾縫形成感染,還會出現灰指甲(指甲下的甲床黴菌感染),整個腳的皮膚都會有黴菌,甚至感染到腿部、會陰部。洗腳時,雙手如沾上黴菌,將引起手部皮膚黴菌感染;如再觸摸頭部,還會導致頭部黴菌感染。

一旦有黴菌感染,務必引起重視。首先要做到皮膚清潔,可用肥皂或碘伏(含碘的洗滌淨)洗手洗腳及有感染的部位,勤換襪子,勤曬鞋,預防感染其他部位,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治療黴菌感染的霜劑、酊劑或口服抗黴菌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