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學院體育系

惠州學院體育系的辦學思路為“一個中心;兩個重點;三個依託”。“一個中心” 即培養人才為中心。兩個重點即以教學和科研為重點,其中以教學為重中之重。三個依託即以師資建設為依託、以課程建設和學科建設為依託、以社會實踐為依託。以現代教育思想觀念轉變為先導,體育為本,人文為基礎,在體育系建設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體育教育專業和社會體育專業。

歷史發展

惠州學院體育系的前身是惠陽師範專科學校的公共體育教學部。197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在“惠陽地區師範學校”的基礎上升格並更名為“惠陽師範專科學校”,並成立了體育教學部,主要負責惠陽師範專科學校的公共體育教學工作。1988年在公共體育教學部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體育系,並申辦了體育教育專科專業,從1988年到2002年期間,一直不間斷的招收體育教育專科學生。2003年9月開始招收體育教育專業本科生。2005年9月開始招收社會體育專業本科生。2007年5月,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士學位評估獲高分通過,取得體育教育專業本科學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5月,取得社會體育專業本科學士學位授予權。

辦學思路

惠州學院體育系的辦學思路為“一個中心;兩個重點;三個依託”。“一個中心”即培養人才為中心。兩個重點即以教學和科研為重點,其中以教學為重中之重。三個依託即以師資建設為依託、以課程建設和學科建設為依託、以社會實踐為依託。以現代教育思想觀念轉變為先導,體育為本,人文為基礎,在體育系建設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體育教育專業和社會體育專業。

師資隊伍

據資料顯示,體育系有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兩個全日制本科專業及體育教育專業函授本科,一個體育教育專業全日制專科。下設系辦公室、體育基礎理論教研室、體育專業術科第一教研室、體育專業術科第二教研室、公共體育教研室、實驗與體質健康測試中心。承擔體育專業、全校公共體育教學、體育科研、群體競賽、訓練和學生體質健康測評與管理工作。據資料顯示,2009年,學院有教職工38人,來自全國13個省市的12所體育院系,平均年齡38歲,其中教授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人,副教授11人,講師11人,助教8人,碩士研究生9人,在讀碩士研究生4人,女教師9人,是一支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較為合理的師資隊伍。

基礎設施

據資料顯示,自創建以來,該系本著邊建設邊發展的原則,不斷加強辦學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經過多年的努力,已初具規模。擁有綜合體育館1座,游泳館1座;健身房1個,健身棚1個,內設12套綜合健身器械及各種小型健身器材;室內桌球訓練館1個,內設16張桌球台,桌球訓練棚1個,內設25張桌球台;室內羽毛球場4個;跆拳道館1個;體操訓練棚1個;400米標準田徑場一個;籃球場16塊;排球場2塊;現代化生理實驗室和解剖室實驗室各一個,保健按摩室1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心一個。

學術成果

長期以來,突出“以人為本”的教學指導思想,堅持學校體育以“健康第一”的觀點,貫徹體育教學、課餘訓練和體育科研三結合原則。據資料顯示[1],截止2009年,體育系教師先後在省級以上核心刊物或專業期刊發表論文200篇左右,公開出版教材十餘部(含主編、參編),獲全國一等獎論文3篇,二等獎論文10篇,三等獎論文5篇,優秀論文12篇;獲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和中國核工業高教學會優秀教材三等獎和優秀專著各一部、獲中國高教科研成果獎2項和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各2項,校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有27人次獲全國、省、市、校各類榮譽稱號;2008奧林匹克科學大會牆報交流獲獎三項。

賽事榮譽

據資料顯示,截止2009年該校多次參加國內外各類體育比賽活動,共有97人次、(項)獲獎,其中獲2008年廣東省大學生田徑錦標賽男子鉛球第5名、鐵餅第5名和400米第8名,省第四屆大學生運動會丙組團體總分第四名、女子籃球第三名、男子籃球第五名;獲廣東省第五屆大運會獎牌總數第八名;在省第六屆大運會本科組比賽中,男女籃球雙雙進入省8強,其中女隊獲第6名,男隊獲第8名;在省第七屆大學生運動會上,共有15名學生參加田徑與健美操2個項目的比賽,該系兩位學生分別獲得男子乙A組十項全能第3名和第5名,兩位學生分別獲得男子乙組A組撐桿跳高第3名和第6名。一位學生獲得女子甲組跳遠第5名和女子甲組三級跳遠第7名;教師論文獲大運會科報會團體總分第九名;2003年該系中外武術培訓中心參加香港國際武術大賽,共獲取8枚金牌、1枚銀牌、2枚銅牌;每年一屆的學生體育文化節和教學技能大賽已經成為系學生品牌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