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雕藝

惠安雕藝

惠安雕藝,細分為石雕、影雕,木雕三大類。

簡介

惠安雕藝風格自承一格,惠安雕藝工人善於利用天然石材、樹根進行創作,其歷史由來以久,下面分別介紹三大類:
石 雕
惠安雕藝:
1、南派石藝的典範--惠安石雕
惠安自古有“石雕之鄉”、“建築之鄉”的美譽,其石雕藝術的文化歷史可追溯到1600多年的晉代。惠安石雕發展的成熟時期是南派石雕藝術脫離北派傳統自立門戶與其並駕齊驅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惠安石雕作品改變了過去雕刻時的“形似”而達到“神似”的藝術境界,通過作品表達了一種精神實質和象徵意義。從藝術風格來講,講究形神兼備,富有動感和氣勢,具有一種震懾人心的動態美和神態美;從藝術特徵來講,突出纖巧、精細、神奇,含有細節語言,富有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南派石雕藝術這一風格特徵的重要標誌,就體現在惠安石雕的代表作──龍柱、石獅身上。北派的石獅大部分呈蹲狀,虎視眈眈,象徵著強大的皇權勢力和氣吞萬里的威懾意志,具有一種威武兇悍的特徵,清康熙年間,惠安的李周創造性地把北獅改成搖頭擺尾站立的形狀,乃於胸披彩帶,足抱彩球,呈現出一種喜慶氣氛,令人體驗到一種節日的歡快。
新中國的成立大大豐富了惠安石雕的表現題材和社會內容,使惠安石雕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惠安雕匠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在大半箇中國留下了一座座世紀的豐碑。1951年—1958年應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所請在廈門集美興建的鰲園,是惠安現代石雕工藝水平的集中體現。鰲園峻工後不久,這支隊伍又擴大到500多人北上首都參建北京十大建築,包括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農業展覽館等,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智慧和力量。
從80年代開始的中國改革開放更為惠安石雕的發展創造了良機,使南派石雕的傳播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十幾萬惠安工人遍布全國二十多個省市,留下了不勝枚舉的傳世佳作。除了70年代參建毛主席紀念堂和八一南昌起義紀念碑外,福建本省有廈門鼓浪嶼全國最高的人物雕像、15.7米高的鄭成功塑像;莆田湄洲島海峽和平女神天上聖母媽祖雕像;福州西禪寺全國最高的石塔;江蘇淮安雕總理紀念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南京雨花台紀念館;錦州解放紀念碑;遼瀋戰役紀念碑;湖南韶山毛澤東詩詞碑林;西安兵馬俑陳列館;陝西歷史博物館;黃帝陵;西藏賓館;青藏川藏公路紀念碑;井崗山會師紀念碑;廣州玄武塔和台灣鳳山的500羅漢。台灣嘉義先天玉虛宮那200多平方九龍壁及九龍池更是氣勢非凡,世所罕見,堪稱世界之最!還有馬來西亞馬六甲海峽的鄭和雕像,日本鑒真和尚園和那霸市“福州園”等。
可以說,一部惠安的現代石雕史,就是一部濃縮中國革命與建設的歷史,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是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的記錄,也是弘揚南派石雕藝術的傳播史,更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光榮史。作為全國著名的石雕之鄉,石雕業歷來是惠安經濟的支柱產業。目前惠安石雕已形成圓雕、浮雕、影雕、彩雕、碑石等六大類數百個品種,產品暢銷日本、歐美、東南亞等幾十個國家及港澳台等地區。
影雕
影雕可以分白影雕和彩染影雕兩種。此外,還有圓、浮兼具專供花園、庭院點綴的裝飾品,它的特點是在圓雕上附有浮雕。
惠安瓷雕是近年來新創工藝,其產品集石影雕靈秀、逼真等特點,銷路看好,具有潛在的開發價值。
木雕
惠安木雕歷史悠久。洛陽“昭惠廟”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早期的木雕主要是佛像和建築物的浮雕裝飾,後來還用於家俱訂、櫥、桌、椅的雕刻裝飾,即民眾俗稱的鑿花工。以後惠安的木雕工人就流行於閩南一帶,一些富裕家庭建築及家俱均有精細的雕刻裝飾。
惠安木雕已有近千年歷史,早期限主要是佛像和築物浮雕裝飾,後來逐漸用於家俱等雕刻裝飾,發展至現在的黃楊木雕、神像金木雕、仿真雕、樹根雕,產品銷售東南業各國及台灣、香港等地。

相關條目

社會 自然地理 建築 科學 藝術 經濟 軍事文化 教育 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