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母教育

悍母教育

一位耶魯大學華裔女教授在著作中詳列自己管教兩個女兒的“十大不準”規定,解讀中國媽媽成為“悍母”的代名詞,在美國社會激起震盪,各大媒體都進行了報導和討論。有人認同東方式兒童教育,不過也有人認為對兒童來講,這種教育太恐怖了。中國媽媽的最重要元素,就是她們不像美國家長那樣將孩子想得無比“脆弱”,永遠用支持和讚譽的口吻訓子。她們認為子女天生就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因此常常用斥責甚至威脅的方式對孩子施壓。

要求

查看手機報IN詞查看手機報IN詞

1不準夜不歸宿
2不準參加學校的小組娛樂活動
3不準參加校園演出
4不準抱怨沒有參加校園演出
5不準看電視或玩電子遊戲
6不準擅自選擇課外活動
7不準有科目低於A
8除了體育話劇外,其他科目不準拿不到第一
9不準練習鋼琴及小提琴以外的樂器
10不準不練習鋼琴及小提琴

代表人物

一位耶魯大學華裔女教授蔡美兒,投書《華爾街日報》,詳列自己管教兩個女兒的“十大不準”規定,在美國社會激起震盪,各大媒體都進行了報導和討論,引發“中美媽媽論戰”。有人認同東方式兒童教育,並引申到中美兩國近年來實力的變化中,不過也有人認為對兒童來講,這種教育“太恐怖了”。

1962年出生的蔡美兒,是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她出生在美國,父親是從菲律賓移民美國的華人。蔡美兒2011年01月8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中國母親何以更優越”一文,表示“中國父母可以命令孩子功課全部拿A,西方父母只能要求孩子盡力”,在美國引發震盪。

特徵

悍母教育倡導者悍母教育倡導者蔡美兒

“中國媽媽”的最重要元素,就是她們不像美國家長那樣將孩子想得無比“脆弱”、永遠用支持和讚譽的口吻訓子。中國母親們認為子女天生就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因此常常用斥責甚至威脅的方式對他們施壓。
蔡美兒在文中指出中國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質:不理會孩子的自尊心;認定孩子必須孝順父母;堅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文中說,中國父母可能做出西方人無法想像的事情。她表示,雖然自己的兩個女兒是美國人,但她一直秉承著“中國媽媽”的教育方式對待她們。
蔡美兒寫道:“中國父母要求孩子拿滿分,因為他們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到。”所謂的平庸或失敗並不存在,除非孩子是故意的。

中國父母總是相信他們知道“什麼對孩子是最好的”,他們會用自己的決定蓋過孩子自身的需求和想法。這也是一種“愛的表現形式”。

影響

西方家長把追求激情的想法浪漫化了,是給孩子們選擇。如果你讓一個10歲大的孩子選擇追求他或她的熱情,那么就會變成在Facebook上玩6個小時。相比之下,她不認為拉小提琴或做功課是非常重要的。

美國媒體認為,如果家長的目標是讓孩子成為做事效率高的成功人士,那么中國的母親們無疑比多數美國媽媽更勝一籌。但如果將成功簡單地定義為“高分”、“獲獎”,那么教育出來的孩子肯定是“疲憊不堪的”、“能力低下的”、“不健康”的兒童。也有媒體認為如果美國媽媽們繼續縱容懶惰、毫無自律卻總是期待被讚譽的下一代,將使中國的下一代在全球競爭中擊敗美國。

在網路評論中,雖然有很多人不認同蔡美兒的教育觀點,不過在投票中卻有59.6%的網友認同嚴厲的東方教育。許多人認為中西教養方式不必對立,父母大可集兩者之優點於一身。

一位華人說,猶太母親與中國母親一樣,對孩子期望很高,也一樣注重功課,不過猶太社會至少接受心理治療。接受心理治療就像失敗一樣,經常導致不幸後果。
一位美國大學教授說,經常有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給他當助教,但這么多年來只有一個人在英語水平和科學背景方面達到要求。這些中國留學生充斥在美國大學的研究生院中,但能達到他的要求的人非常少,因此談不上成功。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1年01月

銳詞報
手機報IN詞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

互動百科與卓望信息結成百科知識類內容資源唯一合作夥伴關係,由互動百科向中國移動手機報用戶提供新鮮、趣味的網路銳詞 ,與中移動手機報共同打造新傳媒。

2011年一月IN辭彙總

豆芽現象 | 黃昏散 | 見與不見體 | 電子背叛 | 搜尋依賴症 | 強制性賀歲 | 愛情反芻 | 掃地老太太 | 智慧約會 | 以房養老 | 寵物兒童 | 螢屏細菌戰 | 2+4式團圓 | 壓力山大 | 送禮焦慮症 | 過期新鮮人 | 葛優體 | 二手電視節目 | 戀愛條件化 | 顏文字 | 集體造句症| 求職體驗游 | 廚房分手 | 悍母教育 | 軟待遇| 鴛鴦名片 | 禮性運動 | 春運病 | 青年危機 | 節日簡訊焦慮症| 富上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