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甫蘇孜

恰甫蘇孜

塔吉克族居住在新疆塔什庫爾乾自治縣,是帕米爾高原上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把鷹視為山巔的強者、英雄的象徵,舞蹈中不乏“鷹”的形象,以“恰甫蘇孜”這一形式最為典型。

簡介

塔吉克族居住在新疆塔什庫爾乾自治縣,該地是帕米爾高原上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由於山路阻隔,交通閉塞之故,至今仍保存有較多的西域古樂舞遺風,又摻揉了高原文化的特點。他們把鷹視為山巔的強者、英雄的象徵,舞蹈中不乏“鷹”的形象,以“恰甫蘇孜”這一形式最為典型。
“恰甫蘇孜”一詞,塔吉克語意為:“快速、熟練”,是音樂節奏的名稱,為7/8拍;也是舞蹈形式的名稱。表演以雙人對舞為主,並帶有競技。開始時,一名表演者先進場表演,然後邀請另一人同舞,兩人徐展雙臂慢步前進,如雙鷹盤旋;節奏轉快後,互相追逐、嬉戲,兩人靠近又驟然分開旋轉;忽而躍起、蹲落,擰身旋轉而起,如鷹隼起落扶搖直上。女子舞蹈比較柔和,但也不失鷹的姿態。

伴奏

伴奏樂器有鷹笛、手鼓等,兩人交織吹奏鷹笛,一面手鼓由兩名婦女敲打,非常別致。鷹笛用鷹的翅膀骨製作,是古代“骨笛”的遺存,和“羌笛”有一定的關係,其音色美妙、動聽。其表演以雙人對舞為主、跳蹲與旋轉的技藝;其伴奏以笛、手鼓為主等特點,和史書、唐詩關於“胡旋舞”、“胡騰舞”的記述多有相似之處,正是西域古樂舞的風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