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骨直腸肌綜合徵

恥骨直腸肌綜合徵

恥骨直腸肌綜合徵(puborectal muscle syndrome)是一種以恥骨直腸肌痙攣性肥大,致使盆底出口處梗阻為特徵的排糞障礙性疾病。組織學改變為恥骨直腸肌肌纖維肥大。

基本信息

概述

Chi gu zhi chang ji zong he zheng
恥骨直腸肌綜合徵骨直腸肌綜合徵

恥骨直腸肌綜合徵
Puborectal muscle syndrome

病因

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局部炎症,如坐骨直腸間隙膿腫及濫用瀉藥有關。

臨床表現

緩慢進行加重的排糞困難,排糞過度用力,排糞時間過長,每次達1~2小時,糞塊細小,便次頻繁及有排糞不全感。部分患者排糞時肛門或骶區疼痛,精神常較緊張。

診斷

1.直腸指診:肛管張力增高,肛管明顯延長,恥骨直腸肌明顯肥大、觸痛,有時有銳利邊緣。
恥骨直腸肌綜合症恥骨直腸肌綜合症

2.肛管壓力測定:縮窄壓均增高,提示有異常排糞反射曲線,括約肌功能長度顯著增加,可達5.0~6.Ocm。
3.氣囊逼出試驗:50ml或100ml氣囊均不能自直腸排出,正常時5min內排出。
4.盆底肌電圖:恥骨直腸肌有顯著反常肌電活動。
5.結腸傳輸功能檢查:有直腸內瀦留。
6.排糞造影:各測量數據尚正常,但排糞時肛管不開,在靜止及用力排糞時均有“閣樓征”。

治療

因恥骨直腸肌肌纖維肥大造成肛管上端狹窄,患者均有長期排糞困難,反覆大量套用瀉藥的病史及多次肛腸手術史。近年通過進一步研究對本徵的治療有了一些新的認識。有人認為,本綜合徵時治療方法應根據病變程度認真選擇適應證,方能提高療效。
 

 1.非手術療法:

(1)擴肛療法:常規消毒麻醉後,進行指法擴肛,擴張至可容4指,擴張時間為5min左右,每周1次。

恥骨直腸肌綜合症恥骨直腸肌綜合症

(2)藥物治療:①通便藥物保留灌腸;②可服用多纖素等;③中藥熏洗肛門。
(3)其他:可採用生物反饋療法及按摩法等。
 

 2.手術療法:

多採用恥骨直腸肌部分切斷的方法,有助於解除肛管狹窄,從而緩解排糞困難。
術前要注意排除影響手術效果的其它原因:如應在術前先行局部理療和氣囊擴肛,使瘢痕軟化,恢復肛管直腸的順應性;常可達到治癒的目的。
操作方法:按常規做好消毒、骶部麻醉等術前準備,在尾骨尖向下做正中切口,長4.0~5.0cm。電刀逐層切開,暴露尾骨尖,即為恥骨直腸肌上緣標誌。術者左食指伸入直腸,向上頂起恥骨直腸肌,以彎鉗將其自腸壁小心分離,注意不要損傷腸壁,於兩鉗間切除恥骨直腸肌肌束1.5cm寬,殘端縫扎止血,沖洗傷口。並放置橡皮片引流。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術後24小時拔除引流片,注意傷口出血、裂開、竇道形成及傷口感染等併發症。一般無大便失禁。

恥骨直腸肌綜合症恥骨直腸肌綜合症

常見原因有以下3種:①長期便秘並發直腸黏膜內套疊、脫垂而阻塞腸腔,術中未同時處理;②恥骨直腸肌與盆底肌和直腸壁之間有肌束連附。③感染或多次行肛管直腸、盆底手術,使恥骨直腸肌瘢痕化嚴重,常收不到滿意的效果。

中醫診斷標準

本證的便秘,表現為虛實兩大類,以實證為多,臨床上當分辨虛實。實證有氣滯血瘀,濕熱下迫;虛證有脾虛氣弱,腎氣不足等。1.氣滯血瘀:證候:大便困難,經久不愈,骶尾部酸脹疼痛,甚則刺痛,腹脹脅滿,女子月經不調,舌質紫暗或舌邊有瘀斑,苔薄白,脈弦細澀。辨析:①辨證:本證以大便困難日久不愈,骶尾部疼痛明顯,腹脹脅滿,舌紫暗或有瘀斑,脈弦細澀為辨證要點。②病機:病發日久,氣機不利而氣滯血瘀,氣滯則大便困難,腹張脅滿,血瘀則疼痛,舌紫暗或瘀斑,脈弦細澀為氣滯血瘀之象。2.濕熱下迫:證候:大便困難,或乾結,或帶粘液及血,里急後重,下腹部及骶尾部疼痛,肛門灼熱或潮濕,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辨析:①辨證:本證以大便困難,便乾或帶粘液,里急後重,肛門灼熱,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為辨證要點。②病機:濕熱之邪下迫大腸,氣機不暢,傳導失常,故見大便困難,里急後重,濕熱之邪熏灼腸道,腸絡受傷,故見粘液血便,濕熱下注而見肛門灼熱。3.脾虛氣弱:證候:大便困難,努掙乏力,大汗淋漓,排便後氣喘短氣,食少納呆,面色HUANG白,神疲氣怯,舌淡,苔薄白,脈虛而無力。辨析:①辨證:本證以大便努掙乏力,面色HUANG白,神疲氣怯,食少納呆為辨證要點。②病機:脾虛氣弱,傳運無力,故排便困難,努掙耗氣,故乏力汗出,脾虛運化無力而食少納呆。面色HUANG白,神疲氣怯為氣虛之象。4.腎氣不足:證候:大便堅澀,排解困難,腰及骶尾部酸疼,腿軟無力,頭暈耳鳴,面色HUANG白或潮紅,少寐健忘,小便清長或黃赤,陽痿,遺精,舌淡或紅,脈沉細弱或數。辨析:①辨證:本證以大便堅澀,腰及骶尾部酸痛,腿軟,耳鳴為辨證要點。若偏陰虛則伴有口乾虛煩,小便黃赤,舌紅脈細數;偏陽虛則伴有形寒肢冷,便頻,少腹拘急,面色HUANG白,舌淡,脈沉細弱。②病機:腎氣不足傳導失職,故大便堅澀,腎虛腰腿失養故酸疼無力,耳目失充故頭暈耳鳴。陰虛虛火上炎故見虛煩咽乾。陽虛不能煦筋,故少腹拘急,形寒,氣化無力而見便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