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模式

恆大模式

所謂“恆大模式”,有人形容就是底氣十足的砸錢模式,大資金,大投入,引進名氣大、實力強的國字號級別的本土球員和外籍球員,聘請著名教練,組建實力超群的陣容,快速出成績,追求轟動效應。

基本信息

各說紛紜

“恆大模式”的出現,在中國體育界引起了極大反響,各方反應褒貶不一。“恆大模式”不是隨便哪個俱樂部都可以仿效的,也不是隨便哪個俱樂部有財力和底氣仿效的,也不值得提倡。因為,“恆大模式”本身還有很多弊病,未來的前景也不可測。但是,“恆大模式”所產生的積極效果不可小瞧,它對中國體育的改革、改變、提高、完善將起到獨特的催化作用。

作用

廣州恆大俱樂部憑藉雄厚的財力可以吸引、聚攏一批大牌球員,對其他俱樂部的衝擊不可謂不小,對傳統的球員轉會和球員管理模式也是一個極大的衝擊。逼迫其他俱樂部想辦法吸引和留住好的球員。最起碼不能像以往那樣,依靠不對稱的優勢打壓球員。

“恆大模式”也逼迫其他俱樂部及其背後的投資企業加大對球隊建設的投入,而不是僅僅把球隊當做宣傳自己的“片子”,當做向地方政府討價還價,索要優惠政策的藉口。

“恆大模式”對聯賽成績的豪取,將打破傳統的實力和名次排隊格局,迫使一些傳統強隊產生憂患意識,採取應對措施,進而促進聯賽水平提高。

效果

在經歷了打黑掃賭風暴的中國足壇還處於嚴冬的時候,廣州恆大迅速將球市直接帶到了夏天。5000萬辦中超揭幕戰,每踢贏一場獎500萬,豪言3~5年必拿亞洲冠軍;兩年耗資4億進軍足球、排球和羽毛球三項體育賽事;恆大以令人咋舌的方式搞足球、乾體育。由此帶來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僅就足球而論,在主場,廣州恆大的場均上座率為4.8萬人。在客場,恆大的每場比賽至少都將當地球市提升了三成上座率,這些都是真金白銀以及過硬的競技成績砸出來的效應。

有人說恆大掌門人許家印的做法像俄羅斯富豪阿布·拉莫維奇,也有人說中超的恆大像英超的曼城,還有人說,恆大搞女排為的是商業上的訴求,搞足球為的是商業上更大的訴求。畢竟,大連萬達也曾憑著強力金元政策雄霸中超;四川全興也曾讓成都數萬球迷齊呼“雄起”。恆大接手廣州隊之初,很多圈內人說,恆大是帶著某種目的介入足球的,他們將會像廣藥一樣不會長久。北京社科院體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汕曾表示,“燒錢雖然催生了這個市場,但沒有節制地燒錢,實則是在破壞這個市場。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凡是燒錢的俱樂部,他們存活的時間都不長。”他認為,廣州恆大隊是和恆大在房地產上的成敗緊密掛鈎的。房地產一旦勢頭不好的話,恆大隊也很可能沒戲了。

展望

恆大進軍體育產業是不是為了商業炒作,還是回饋社會我們現在還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看到恆大的做法確實讓球市比過去火了。構想一下,如果聯賽中多幾支像恆大這樣的隊伍,聯賽的質量會提高的。另外,球員的出路廣了,家長就樂意送自己的孩子去學踢球、去打球。這樣,人才基礎薄弱、梯隊建設難的問題也就好辦了。如果恆大能堅持做下去,“恆大模式”帶來的必定會是多贏的局面。讓人欣喜的是,恆大越來越有經營百年老店的架勢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