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回紇

怨回紇,此調本五言律詩,見《樽前集》。

詞牌概述

怨回紇,此調本五言律詩,見《樽前集》。皇甫詞第一首云:白首南朝女,悉聽異域歌。收兵頡利國,飲馬胡盧河。結二句云:雕窠城上宿,吹笛淚滂沱。蓋戍婦之怨詞也。詞寫戍婦之思情,故名《怨回紇》
此調有雙調,有單調。先介紹雙調一體。上下片各四句,雙旬押平聲韻。

詞牌格律

●●⊙○●,○○●●△。
⊙○⊙●●,⊙●⊙○△。
○●○○●,○○⊙●△。
⊙○○●●,○●●○△。
(註:○=平●=仄△=平韻=▲=仄韻◎=本為平聲韻,亦可用仄聲⊙=本為仄聲,亦可為平聲韻)

代表作品

怨回紇
皇甫松
祖席駐征棹。開帆候信潮。
隔筵桃葉泣。吹管杏花飄。
船去鷗飛閣。人歸塵上橋。
別離惆悵淚。江路濕紅蕉
【讀析】
整齊詞句意深沉,軟語多情觸景吟。
惆悵淒清頻淚泣,井然層次盡哀音。
(又一體 單調四十字,六句四平韻《樂府詩集》)
怨回紇
唐●無名氏
曾聞瀚海使難通。幽閨少婦罷裁縫。
緬想邊庭征戰苦。誰能對鏡冶愁容。
戍人將老。須臾變作白頭翁。
【注釋】
曾聞:即竟聞、怎聞,沙漠地區,此指西域邊地。
須臾:是驚疑之辭。
瀚海:指大很短暫的時間。
【譯文】
曾經聽說兵戎相見邊地局勢緊張,皇家信使都難以前往,訊息難通。深閨中的思婦,原來在日夜給丈夫趕製戎衣,渴望有一天能送到他的手中,現意識到給丈夫的衣物己無法送達,就無可奈何地停下手中的針線活,真有點心灰意冷而愁怨起來了。她成天冥思苦想,感到戰地生活一定很艱苦:跋山涉水、忍飢挨餓、寒凍難熬、沙場拚搏……日夜苦思,百無聊賴,人己變得憔悴不堪,哪裡還有心思去嚴妝飾容呢!經受連年戰爭的磨損,人都很快地衰老而成為白頭翁了。
【讀析】
驚疑信使已難通,意冷心灰罷女紅。
征戰禍民人憔悴,聲聲控訴注詞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