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壞死性齦炎

急性壞死性齦炎(acute necrotizing ulcerative gingivitis,,ANUG)是一種內源性、機遇性感染,是機體在某些條件下,對口腔內原有的條件致病菌(主要為梭形桿菌、普氏中間菌和螺鏇體)抵抗力降低所致。

病因

通常認為急性壞死性齦炎(acutenecrotizingulcerativegingivitis,,ANUG)是一種內源性、機遇性感染,是機體在某些條件下,對口腔內原有的條件致病菌(主要為梭形桿菌、普氏中間菌和螺鏇體)抵抗力降低所致。下列因素與本病的發生有關:
1.原存在已久的大量菌斑及牙周組織慢性炎症(如慢性齦炎或牙周炎)是本病發生的主要條件。
2.身心因素與本病有密切的關係。考試期的學生及工作繁忙、休息不足、大量吸菸或有精神刺激者常易發生本病。
3.患營養不良或全身性重症疾病,如維生素B和維生素C缺乏、惡性腫瘤、血液病、射線病、愛滋病及嚴重的消化道紊亂等患者易發生本病。ANUG是猴患愛滋病後的重要表現之一。

病理

本病的病理表現為牙齦上皮及結締組織淺層的非特異性急性壞死性炎症。病變由表及里可分為如下幾層:
1.壞死區
上皮壞死,代之以由纖維素、壞死的白細胞和上皮細胞、各種細菌等構成的假膜。在壞死區的深部與生活組織之間可見大量的螺鏇體和梭形菌。
2.壞死區下方的結締組織中血管大量增生、擴張充血,並有大量的白細胞浸潤,此區相當於臨床所見壞死區下方的紅色窄邊。
3.距壞死區更遠處的結締組織內有慢性炎性細胞浸潤,主要為漿細胞和單核細胞。電鏡觀察表明螺鏇體(主要為大型和中型螺鏇體)可侵入結締組織內,約深達0.25mm

臨床表現

本病多見於18--30歲的年輕人,男性多於女性。發病急,病程短,好發於上下前牙區。可逐漸波及全口牙齦齦緣。有自發性疼痛和自發性牙齦出血,呈腐敗性口臭,唾液分泌增多。牙齦乳頭中央凹陷,牙齦外形輪廓消失。損害的牙齦表面覆有易除去的灰黃色假膜。損害多局限於齦緣區,呈蟲蝕狀,但亦可波及口腔黏膜組織。
病變嚴重時,可出現寒戰、發燒、全身不適等。急性期未得到徹底治療,病情遷延可成為慢性,使牙齦乳頭的破壞更重,甚至消失變平,齦緣連續線呈“反波浪形”。在牙齦乳頭處,增生肥厚的唇舌側齦相互分離,形成可翻起的兩部分。若牙槽骨發生吸收並導致牙鬆動,則稱為壞死潰瘍性牙周炎。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不難作出診斷。壞死區細菌塗片檢查,有時可見到梭形桿菌與螺鏇體也有助於診斷。急性壞死性齦炎應與皰疹性齦口炎相鑑別。後者多發於嬰幼兒,典型病變為多個小皰,以及小皰破潰後形成的潰瘍。

治療

囑患者保持口腔衛生,用1.5%-3%過氧化氫或0.1%高錳酸鉀含漱。局部可用3%過氧化氫或0.1%高錳酸鉀沖洗。亦可用碘氧療法治療。壞死區表面可塗擦染料藥物,如龍膽紫等,但不可用腐蝕劑和強收斂劑塗擦。患病區的疼痛可用表面麻醉劑塗布。2周后用手工或超聲潔治、刮治術清潔牙面,除去牙齦乳頭和齦緣表面彼蓋的壞死物。嚴重病例,如伴淋巴結腫大、全身發熱,可選用抗生素治療,如青黴素、甲硝哇等。全身可給予支持療法,如維生素C和蛋白質物質等。急性期後可行牙齦成形術,防止疾病復發。
患病期間宜多飲水,食半流質,選用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適當休息,避免過度緊張,嚴禁菸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