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是我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地處中國西南邊陲,橫斷山脈滇西縱谷區的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是“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有名的高山大峽谷群。怒江州是一個民族、生態、地質、文化風情的大觀園,州內居住著12種少數民族,其中傈僳族、怒族、獨龍族、普米族具有獨特的民族文化風情。怒江還被譽為天然地質博物館、全球三大生物多樣性中心之一,其旅遊資源具有壟斷性、豐富性、獨特性等特點。複雜多樣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旅遊資源,悠久的歷史及燦爛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色彩斑斕的人文旅遊資源。

綜合概況

地理形勢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於雲南西北部,地處東經98°09′—99°39′,北緯25°33′—28°23′之間。東連迪慶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地區、西鄰緬甸,南接保山地區,北靠西藏自治區察隅縣,境內國境線長449.467公里。全州南北最大縱距320.4公里,東西最大橫距153公里,總面積14 703平方公里。州府瀘水縣六庫鎮。該州國境線長449.467公里,占中緬邊境線的20%,占全省國防線的10%以上,總人口49.2萬人,是全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

建置沿革

1954年8月23日,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轄碧江、福貢、貢山、瀘水四縣。1957年,改區為州,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並將蘭坪縣劃入自治州建制。1986年9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碧江建制,將原碧江縣的古登、洛本卓兩個區劃歸瀘水,架科底、子利甲、匹河三個區劃歸福貢縣。1987年11月2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以原蘭坪縣的行政區域為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1988年改蘭坪縣為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行政區劃

州府設在六庫,全州轄有瀘水、福貢、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和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四個縣,有29個鄉(鎮)、260個村委會。
民族與人口 境內居住著傈僳、獨龍、怒、普米、白、藏、漢等22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2%,比例居全國30個民族自治州之首。其中傈僳族占總人口的50.9%,獨龍族和怒族是怒江州獨有的少數民族。

地質地貌

怒江州境內群山聳立,江河縱橫,瀾滄江、怒江、獨龍江由北向南縱貫雲嶺、碧羅雪山、高黎貢山、擔當力卡山四大山脈,形成山高、坡陡、谷深、水急的三大峽谷。全州98%以上的面積都是高山峽谷,75萬畝耕地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76%。耕地沿山坡垂直分布,76.6%的耕地坡度均在25度以上,可耕地中高山地占28.9%,山區半山區地占63.5%,河谷地占7.6%。

氣候水文

怒江州地處祖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南延的橫斷山脈中段,自西向東由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碧羅雪山、雲嶺山脈呈北南走向的褶皺山系和獨龍江、怒江、瀾滄江3條由北向南大江深切谷相間排列,貫穿全境,是世界上最長的高山峽谷之一。州境內天氣變化大,氣候各異。全州氣候具有雲南年溫差小、日溫大幹、濕季分明,四季之分不明顯的低緯高原季風氣候的共同特點,同時因受地貌和緯度差異的影響,立體氣候顯箸的獨特氣候特徵。

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 本州國土總面積147.03萬公頃,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09.15公頃,占國土面積的74.2%。有林地覆蓋率61.4%,森林覆蓋率為70%。
礦產資源 怒江州我國是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礦產資源方面,州內己發現各種礦藏28種,礦床點200多個,其中僅蘭坪鉛鋅礦探有儲量就達1645萬金屬噸,是亞洲最大的鉛鋅礦床,也是世界特大型鉛鋅礦床之一。
水能資源 怒江州境內河流密集,擁有怒江、瀾滄江、獨龍江三大幹流及183條支流。水資源總量是955.91億立方米,占全省水資源總量的43%。怒江、瀾滄江、獨龍江及支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資源極為豐富,全州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達2000多萬千瓦,占全省水能資源蘊藏量的20%,可開發的裝機容量1800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850.9億千瓦時,占全省的19%。
生物資源 該州是天然的植物基因庫,長期以來為國內和世界植物學學科研者所矚目。全州已知的高等植物200多個科、600餘屬、3000多種,列入國家級保護植物42種。境內動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經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多次考察,已知脊椎動物有488種,其中國家保護動物40餘種,鳥類284種(鳥類中有32種為中日保護候鳥,8種為世界瀕危鳥種),獸類128種,爬行類動物30種,兩棲類動物30種,魚類44種。
旅遊資源 怒江州的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屬於“三江併流”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初步開發的景點有:福貢石月亮徒步旅遊景區,蘭坪縣羅鍋箐景區,獨龍江徒步控險景區,碧羅雪山七蓮湖徒步旅遊景區,片馬口岸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有姚家坪旅遊度假區,瑪布溫泉度假區,貢山縣丙中洛度村。

地形地勢

氣候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具有立體氣候的特點。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空氣濕度高。全州每年總降水量約為286億立方米,還有青藏高原、迪慶藏族自治州流入的過境水量,總徑流量為873億立方米。

地勢

州內地勢北高南低,南北走向的擔當力卡山、獨龍江高黎貢山怒江碧羅雪山瀾滄江雲嶺依次縱列,構成了狹長的高山峽谷地貌。境內最高點為高黎貢山主峰嘎娃嘎普,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為怒江
河谷,海拔738米。顯著的海拔高差和複雜的地域環境影響熱量條件的再分配,各地溫度有差異。一般在拔1400米以下的低熱河谷區,氣溫最高,熱量豐富,每年平均氣溫16.8°C~20.1°C,最熱月氣溫21.7°C~24.7°C,最冷月氣溫11.1°C~13.6°C,年極端最低氣溫-28°C~3.7°C,大於或等於10°C,積溫5530°C~5019°C;海拔1800~2300米的中高山區,年平均氣溫15.1°C~11.1°C,最熱月氣溫19.3°C~17.8°C,最冷氣溫9.1°C~3.2°C,極端最低氣溫-2.8°C~10.2°C,大於或等於10°C積溫5019°C~3223°C;海拔2300米以上高山區,年在平均溫度11.0°C以上,最熱氣溫17.8°以上,最低氣溫31°C以下,極端最低氣溫-10.2°C以下,大於或等於10°C,積溫3223°C以下,為氣溫最低,熱量最差的地區。

森林覆蓋率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森林覆蓋率為34.65%,蓄積量為13789.58萬多立方米,是雲南省森林覆蓋率比較高、原始森林面積比較多的地區。其中珍稀林木的蓄積量更為可觀,有禿杉台灣杉)、珙桐三尖杉楠木紫檀香樟喬松等等,經濟林木如漆樹、油桐等。

自然優勢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水能資源豐富,是它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主要河流有怒江、瀾滄江、獨龍江,從水
繫上可分為怒江、瀾滄江、伊洛瓦底江(獨龍江)三大水系。

土地土壤

土地面積147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569公頃。有林地968畝。其它林業用地597畝,牧地598萬畝。本州農、林、牧三大土地資源統計1859萬畝。占土地面積的84.3%。水域面積152890畝,占土地面積的0.7%,沙灘面積2070畝,占土地面積的0.01%。
土壤,本州位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橫斷山脈縱谷地帶,是聞名於世的高山深切割地貌。因受各種成因土因素綜合影響,境內形成的土壤種類型較為複雜,全州共有11個種類、29個土屬,55個土種,其中水稻土29個,旱地土35個,形成水平,垂直、區域性分布特點。
本周州瀘水、福貢、貢山三個縣土壤偏酸,蘭坪縣土壤偏鹼。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鉀元素豐富。海拔1500以下的河谷江邊,主要為赤紅壤,紅壤;海拔2000米左右的半山區,主要為黃紅壤、黃棕壤;海拔2500—3000米的高山區主要為棕壤、暗棕壤。3000米以上,依次為灰棕森林土和高山草甸土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