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雪時晴圖

快雪時晴圖

"畫面除一輪寒冬紅日外,《黃公望快雪時晴圖》全以墨色畫成,描繪雪霽後的山中之景。 黃公望天資聰慧

概況

快雪時晴圖快雪時晴圖
《快雪時晴圖》
黃公望
紙本淡設色 縱29.7厘米 橫104.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筆法蒼勁雄奇,線條簡練嫻熟。山石用乾筆皴擦,枯樹用濃墨意筆寫之。畫的中間是掩映在叢林中的幾間茅屋,茅屋的兩側是延綿相連的斷崖,山崗高低參差,錯落有致;茅屋後面群峰聳立,挺拔秀美,主次分明,脈絡相連;山崖間叢生的兩行樹木,著墨較多,隔山呼應;高山上留有積雪,天邊處有一輪紅日,橫帶一抹紅霞,生動表現出雪後初晴時明朗秀美的景色。畫面除一輪寒冬紅日外,《黃公望快雪時晴圖》全以墨色畫成,描繪雪霽後的山中之景。通幅用筆柔潤如羽,令人稱奇的是黃公望竟能運用這種極其柔潤的線條建構如此宏大的山石結構,並且使之穩固清晰。
《黃公望快雪時晴圖》無款印,黃公望於卷首自識“余以遺景行”,說明《黃公望快雪時晴圖》為黃公望所作。其中黃公望跋曰:“文梅公大書右軍帖字,余以遺景行,當與真跡並行也。黃公望敬題。”該卷尾紙另有明項元汴、於騰二家題記。從趙書至徐畫後隔水共鈐有“項元汴印”、“項墨林鑑賞章”、“安儀周家珍藏”等一百三十七方印。曾經明項元汴、安岐等收藏。《墨緣匯觀》、《汪氏珊瑚網》、《佩文齋書畫譜》、《式古堂書畫匯考》等書著錄。
黃公望描繪雪景的畫作共有三幅,除《快雪時晴圖》外,以及同樣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九峰雪霽圖軸》與被雲南省博物館收藏的《剡溪訪戴圖軸》。它們都是黃公望晚年的作品。這三幅畫作都採用借地為雪的技法,就是留白的地方空出來,作為雪的白的這種樣子,然後把背後染出來,就把空白的地方給突出來了。這點和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是一致的。中國傳統哲學講究陰陽是一種可以變化的,落墨下去的地方是白還是黑,實際上是一個相對的。比如說淡墨落在白紙上面這是一個黑點,但是淡墨旁邊還有濃墨的話,這個淡墨的部分就變成亮的部分,就變成白的了。這種陰陽互換使得一個空白的空間賦予深厚的內涵。

作者簡介

黃公望天資聰慧, 十二三歲便參加神童考試, 稍長更是博覽群書, 逐漸文名顯著, 曾充任“浙西憲吏”, 因受累入獄, 幾乎喪命。 出獄後隱居不仕, 皈依道教全真派。工書法、詩詞, 善散曲, 50歲左右才專心從事山水創作。《快雪時晴圖》畫面除一輪寒冬紅日外,該畫全以墨色畫成,描繪雪霽後的山中之景。通幅用筆柔潤如羽,令人稱奇的是黃公望竟能運用這種極其柔潤的線條建構如此宏大的山石結構,並且使之穩固清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