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屋子

快樂屋子

快樂屋子Happy Rooms 項目(以下簡稱“快樂屋子”)是屬於青原色民間紀錄社(IFChina Original Studio)的一個公共文化藝術項目。

快樂屋子項目簡介

壁畫成品 壁畫成品
快樂屋子最早是受到青原色民間紀錄社(以下簡稱“青原色”)的朋友澳大利亞籍畫家 Iris Landa 的“Happy Rooms”項目啟發,於2010年9月青原色結合我國社群特色而創立的中國獨一無二、富有創新意識的社區藝術項目。

經濟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農村社區的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湧入到沿海經濟發達區域,老人和孩子成為了農村社區的主要居民。農村社區相對於城市社區,在醫療,教育和社會福利等方面相對缺乏。快樂屋子項目關注本地的農村社區,主要關注點是農村社區的教育。快樂屋子項目以為當地農村社區的學校創作壁畫為契機,進行各種形式的紀錄工作,包括紀錄片,紀實攝影,口述歷史,紀錄劇場,全方位了解本地農村社區的經濟,人文,地理和教育等現實狀況。

至2011年10月份,快樂屋子項目已經在江西吉安地區完成了7 所學校的創作紀錄工作。

快樂屋子大事記

2010年暑假,Iris 和她的朋友Cristy 來到江西省吉安市,與青原色商討並開展在吉安地區的快樂屋子的創作工作 ;

2010年8月,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星星火兒童之家,快樂屋子第一站。星星火兒童之家是一所以蒙氏教育為主的幼稚園,Iris 帶領青原色的志願者、幼稚園的師生和吉安城市社區的義工,完成了幼稚園圍牆和一樓大廳的壁畫創作;

2010年9月,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特殊教育學校,快樂屋子第二站。Iris 帶領志願者和義工,和特殊教育學校的師生一起,完成了在學校圍牆,教室牆壁的壁畫創作工作;

2010年9月,江西省吉安市上垇學校,快樂屋子第三站。上垇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經濟不發達,Cristy 和青原色的志願者以及青原色的國際實習生,和上垇學校的孩子們一起用明亮的色彩裝飾了他們簡單的教室;

2010年9月,江西省吉安市東固畲族鄉學校,快樂屋子第四站。東固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Iris 和 Cristy在中國快樂屋子項目的最後一站;

2010年10月,Iris 和Cristy 回國;

2010年12月,江西省吉安市曾山中學,青原色獨立完成的第一個快樂屋子項目。通過與Iris合作完成四所快樂屋子項目,青原色認為快樂屋子項目的理念非常好,有必要將這個項目本土化並且繼續下去。在經過之前的項目合作和後期的準備工作之後,在曾山中學完成了第一個本土化的快樂屋子,開始嘗試將青原色的其他項目比如口述歷史,紀錄攝影,紀錄影像和紀錄劇場與快樂屋子項目融合;

2011年4月至7月,參加第四屆谷歌益暖中華大學生公益創意大賽,在全國超過20600個創意項目中勝出,進入到最後的決賽階段;

2011年1月至4月,快樂屋子申請到了南都公益基金會-新公民計畫的資金資助,在江西省吉安地區完成四所快樂屋子,主要服務對象是留守兒童比較多的農村社區學校;

2011年5月至7月,南都快樂屋子第一站,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井岡山大學附屬中學。在近兩個多月的時間裡,青原色的志願者和井岡山大學的大學生志願者以及附屬中學的師生一起完成了在附中的口述歷史,紀錄攝影,紀錄劇場以及壁畫創作等工作;

2011年7月,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區商業步行街,快樂屋子宣傳籌款義賣活動。通過義賣文化衫和攝影作品,派發宣傳單,現場展示等形式宣傳快樂屋子的理念,呼籲更多的城市社區志願者參與到快樂屋子中來;

2011年7月至9月,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三灣村三灣學校,南都快樂屋子第二站。青原色招募到來自全球各個地方大概50多名的志願者,深入到三灣的各個村落,了解三灣歷史,地理和人文,同時召集當地的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做劇場,為壁畫創作豐富素材。9月,與學校的孩子一起完成了快樂屋子的壁畫創作工作;

2011年10月,快樂屋子在繼續,並且探索能夠推廣到整個吉安地區甚至是江西省的快樂屋子方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