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念

志念(535~608),男,隋代僧人,開皇十七年(597),漢王諒於并州創內城寺,引師居之,又命於大興國寺宣揚正法。仁壽二年(602),隨王入京,大業初年返故里,四年示寂,世壽七十四。

基本信息

人名

zhì niàn ㄓㄧˋ ㄋㄧㄢˋ
(535~608)隋代僧。信都(河北冀縣)人,俗姓陳。初從鄴都道長法師學大智度論,盡得其義。又投道寵法師座下學十地論,投慧嵩法師座下學毗曇,皆窮其蘊奧。乃返歸本鄉弘化,十有餘年。後避北周武帝破佛,遂逃匿海隅。隋興,文帝復興佛法,師乃開講雜心論,並撰雜心論疏及廣鈔各九卷。開皇十七年(597),漢王諒於并州創內城寺,引師居之,又命於大興國寺宣揚正法。仁壽二年(602),隨王入京,大業初年返故里,四年示寂,世壽七十四。(續高僧傳卷十一)p2887
來自:【佛光大辭典】

詞語解釋

心意;思想或想像的內容。

典故

《晏子春秋·雜上二五》:“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宋 陳亮 《商夫人陳氏墓志銘》:“況余志念衰索,圖所以及身之計,懼不自保,雖欲應子之求,其何以應子之求!” 章炳麟 《菌說》:“六道升降,由於志念進退,其說亦近,而所化者乃其胤胄,非如佛家謂靈魂墮入諸趣也。” 來源【 漢 典 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