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學新進展

心電學新進展

回顧心電學的歷史,可以說是人類醫學發展史上的一段輝煌的篇章。自1903年荷蘭生理學家Einthoven發明弦線式心電圖機,並於1905正式套用於臨床以後,心電圖為心臟病學的發展起到了任何其他方法都無法取代的關鍵作用。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早在1911年,英國的ThomasLewis就發表了第一部心電圖專著《TheMechanismofTheHeartBeat》,至20世紀50年代,通過Lewis、Wiggers、Katz、Langendorf、Pick、Schamroth等醫學先哲和眾多學者們的研究和實踐,心電圖學已成為一門成熟的學科。伴隨著科技的進步,醫學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古老的心電圖學跨越了100多年的歷史長河,經歷了衝擊和洗禮,卻仍然煥發著勃勃生機。如今,心電圖學已經發展得枝繁葉茂,並由最初單純的體表心電圖發展成為包含多個分支專業的心電學。靜態心電圖、動態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和監測心電圖等已成為各級醫院最常用的診斷手段;遠程心電監測、心磁圖、心電管理系統等新技術發展迅速;T波電交替、竇性心率震盪等新概念不斷湧現;各項無創心電學技術在心臟病診斷、預後和心臟性猝死分層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由心電圖技術發展而來的心電生理和心臟起博技術在心律失常的研究中取得了許多突破性進展。心電學的研究涵蓋了心臟病的許多領域,或者說心臟病的研究在許多領域都離不開對心電的研究觀察。為了讓廣大的心電圖學工作者和臨床醫師了解心電學的新進展,提高心學方面的水平,我們邀請全國高等醫科大學的100多個知名教授共同編寫了這本《心電學新進展》。

《心電學新進展》分12篇,有近120個專題,9個國際指南解讀和10個國內心電學規範。第1篇和第2篇主要介紹心電圖和無創心電學技術的相關進展;第3篇至第6篇介紹心臟性猝死、離子通道病、心律失常和心房顫動方面的診斷、治療、預後和危險分層的研究進展;第7篇介紹冠心病、心肌病、肺栓塞等相關心臟病的心電學、循證醫學和基礎研究;第8篇和第9篇介紹心臟電生理和心臟起博的新進展;第10篇和第11篇介紹有關的國際指南解讀和國內心電學規範;最後,第12篇集萃了約50篇國外近年來有關心電學研究新進展的摘要譯文。

當廣大的臨床醫師和心電學工作者閱讀此書時,一定和我們一樣激動不已。除了部分參與翻譯等編輯工作的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心血管專業的研究生和心電學的新秀外,絕大多數作者都是我國心電學和心血管病學的知名專家。他們當中有年逾古稀、德高望重的醫學泰斗,有學冠中外、成就卓著的院士,有多位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及中國心電學會的掌門人—現任或候任的主任委員,更多的是各個醫學中心、醫科大學和各個學會年富力強、碩果纍纍的學術帶頭人。在我們編纂此書時,讀大師名家之佳作,收穫良多,同時深感自己才疏學淺,惟有感激之情在胸中澎湃。感謝各位醫學前輩對中國心電學發展所作的卓越貢獻和對後輩的勉勵與支持,感謝眾多專家教授為《心電學新進展》付出的艱辛勞動與無私奉獻。我們希望,在中華民族的百年奧運夢想終於實現的今日,這本由百餘名專家教授撰寫的《心電學新進展》一書也將促進中國心電學的進一步發展和騰飛。

作者簡介

方丕華,男,1958年3月生,醫學博士,籍貫湖南。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律失常診治中心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兼任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功能檢測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無創心電學組副組長,中國心電信息學分會副主任委員。1982年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醫學系,獲醫學學士學位。畢業後一直從事臨床醫療工作,先後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98年至2001年先後在義大利著名的帕維亞大學和美國的威克林大學醫療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3年,主攻心律失常的標測和介入治療。2001年底學成回國後專門從事心臟起搏和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療。先後承擔有首都醫學發展基金、北京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科技部等省部級科研任務6項,發表在國內外醫學雜誌的專業論文60餘篇。已主譯和主編專著多部。

專業特長: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心動過速、房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心房撲動等電生理檢查和射頻消融、起搏器植入和隨訪、無創心電學檢查的診斷及心血管內科疾病的診治。

主要研究方向:各種心律失常的機制和介入治療,以及用無創心電學方法對心臟性猝死進行危險性分層研究。

張澍,男,1959年5月出生,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律失常診治中心主任,學會任職: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專科醫師培訓中心主任。並擔任美國JCE雜誌中文版主編,歐洲心臟起搏雜誌(Europace)國際編委,亞太心律協會(A:PH。:RS)雜誌Jourmal0fAnhythmia國際編委,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副主編,以及中國循環雜誌、中國介入性心臟病雜誌、中國心臟起搏和電生理等多個雜誌的編委。社會任職:全國政協委員和北京市政協委員。

1982年畢業於蘇州醫學院醫學系獲醫學學士學位,1987年、2004年分獲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和武漢大學醫學碩士和博士學位。自1995年5月起赴美國進修學習,先後在紐約州立大學布魯克林醫學中心心內科、阿拉巴馬州大學伯明罕醫學中心心內科做博士後研究工作,發表論文多篇。多年來一直從事心內科、心律失常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牽頭完成國家“十五”攻關課題2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973”2項、衛生部、教育部研究課題多項。國內外發表論文150餘篇,主編專著5部。2003年和2004年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2007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目錄

第一篇常規體表心電圖

1心電圖各波發生機制的現代觀點

2早期復極變異與臨床

3EASI導聯與常規12導聯心電圖的比較

4心電圖導聯與心電圖圖形

5Epsilon波的特徵、鑑別診斷及臨床意義

6J波和J波綜合徵

7PCI術後心電圖變化的意義及對預後的影響

8冠狀動脈左主幹病變的心電圖改變

9二聯律法則與長短周期現象

10遺傳性心律失常的心電圖特徵

11心電圖對室性心律失常良惡性判斷的價值

第二篇無創心電學技術

1無創心電檢測在評價心血管病死亡風險中的作用

2T波電交替

3心室晚電位

4心率變異性的臨床套用進展

5竇性心率震盪研究進展

6壓力感受器敏感性測定及套用

7QT離散度研究進展

8動態心電圖診斷心肌缺血的作用

912導聯動態心電圖一定優於3導聯動態心電圖嗎?

10動態心電圖評價心肌缺血的價值和局限性

11心臟性猝死的動態心電圖特點及其預測價值

12傾斜試驗診斷血管迷走性暈厥研究進展

13食管心房調搏技術及進展

14動態血壓測定與臨床套用

15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晝夜心率變異性

16心電信息管理系統最新進展

17心電信息管理網路技術發展趨勢

18國產多道生理記錄儀的發展歷程和前景展望

第三篇心臟性猝死

1積極推動自動體外除顫器在我國的套用

2心臟猝死防治進展

3AED:人類征服猝死的又一個里程碑

4CRT—D在心衰患者猝死防治中的價值

5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心電圖表現

6心律失常性猝死概述

7猝死發生的心電圖特徵與觸發因素

8心電遠程連續監護與預防心臟猝死

9長QT綜合徵與尖端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的發生機制

10心室電風暴

第四篇遺傳性心律失常與離子通道病

1心律失常基因研究最新進展

2Brugada綜合徵心電圖診斷標準與危險分層

3Brugada綜合徵診斷與治療

4遺傳性長QT綜合徵研究新進展

5長QT綜合徵的心電圖診斷及危險分層

6短QT綜合徵和心源性猝死

7Lenegre病:一種SCN5A基因相關離子通道病

8兒茶酚胺敏感性室速

9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第五篇心律失常

1房室傳導間期的交替

2左束支傳導阻滯研究進展

3左束支傳導阻滯與左束支病理相關性研究進展

4迷走性間歇性房室阻滯

5心臟變時性不良

6病態竇房結綜合徵的再認識

7病態竇房結綜合徵分型及治療

8心力衰竭並發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進展

9睡眠呼吸暫停與心律失常

10緩慢心律失常的繼發性長QT綜合徵

11急性心肌梗死抗心律失常治療策略

12寬QRS波心動過速鑑別診斷的新流程圖

13特發性室顫與早復極綜合徵

14套用基因修飾和幹細胞調控生物起搏器

第六篇心房顫動

1心房顫動心電圖及治療策略

2心房顫動藥物治療的幾個臨床問題

3預激綜合徵並發心房顫動

4房顫的節律控制與頻率控制:2007年再審視

5心房顫動導管消融治療的適應證的選擇與爭議

6房顫消融的主要術式比較

7冷凍消融治療房顫的進展

8房顫導管消融術後房速處理的對策

9器質性心臟病合併心房顫動導管消融的療效分析

10肺靜脈狹窄的識別與預防

11左房食管瘺的識別與處理

12房顫射頻消融的圍手術期處理

13外科手術治療房顫的新進展

14心臟外科手術後房顫治療進展

15迷走神經介導性心房顫動研究進展

第七篇心電圖與相關心臟病

1急性冠脈綜合症的ECG改變及其意義

2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診斷的新進展

3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形態和診斷誤區

4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有效性心電圖

5肺栓塞心電圖表現及其診斷

6心力衰竭時產生心律失常的基礎

7心室肌緻密化不全的診斷與治療現狀

8肥厚型心肌病T波改變的特徵

9心肌病與ST-T改變

10應激性心肌病心電圖

11直立性低血壓

12心血管循證醫學的歷史回顧與進展

13Meta分析方法及其在心血管病中的套用

14心血管病的基因治療

15骨髓幹細胞移植在治療心臟疾病中的套用

第八篇心臟電生理與導管消融

1心臟電生理標測新技術進展

2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動過速消融與評價

3心室顫動機制和射頻消融治療的困惑

4射頻消融中如何避免損傷房室傳導

5不適當的竇性心動過速

6房性心動過速及導管消融進展

7特殊旁路的射頻導管消融治療

8小兒射頻消融進展

9窄QRS心動過速診斷與消融治療

10經導管消融的能源概述

11常見室上速消融失敗的原因分析

12冷凍消融治療室上速的進展

13超聲和雷射消融治療心律失常的新進展

14外科術後相關性心律失常的導管消融

15選擇性消融竇房結與房室結周神經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

第九篇心臟起搏和ICD

1起搏器感染及處理

2起搏電極導線脫位的預防和處理

3起搏導線導致心臟穿孔的識別與處理

4起搏器現代診斷功能

5頻率適應性心臟起搏的臨床套用進展

6埋藏式自動復律除顫器進展

7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評價

8雙心室起搏治療心衰進展

9不同起搏方式對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響

10起搏治療神經介導性暈厥

11植入式循環記錄儀的臨床套用

第十篇國際指南解讀

1ACC/AHA動態心電圖指南簡介

2ACC/AHA運動試驗指南

3ACC/AHA/ESC關於診治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指南

42006室性心律失常的處理和心臟性猝死的防治指南

52007歐洲心臟起搏和心室再同步化指南解讀

62008年ACC/AHA/HRS心律失常植入裝置指南解讀

72006年心房顫動治療指南解讀

82007年心房顫動導管消融治療專家共識解讀

9冠心病指南中有關心電圖的評價

第十一篇國內心電學規範

1常規心電圖

2動態心電圖

3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

4遠程監測心電圖

5心率變異性

6心室晚電位

7T波電交替

8食管心臟起搏技術

9直立傾斜試驗

10心電圖藥物試驗

11心電圖報告格式和診斷名詞、術語規範化建議(草案)

第十二篇國外心電學研究集萃

1心電圖導聯發展的十字路口

2心電圖最佳導聯數目

3套用24導聯標準心電圖判定急性冠脈閉塞的部位

4從不標準的記錄位點獲得標準心電圖記錄的可能的方法

5標準心電圖中診斷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的最佳導聯

6深入理解心電衝動的擴布

7多種形式的電交替

8心電圖個體內差異

979743例門診病人心電圖正常值範圍測定.

10心電圖在心腔肥厚和擴張診斷中的價值

11非缺血性ST段抬高

12心電圖能否鑑別左室心尖球囊綜合徵與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3不同心電圖示準對診斷左室肥大的可靠性

14起搏心電圖診斷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

15評價心電圖在兒童大孔房間隔缺損中的篩查作用

16高頻心電圖在缺血性心臟病診斷與監測中的套用

17計算機化心電圖的現狀

18動態心電圖監測對評價擴張型心肌病預後的價值

19心磁圖用於胎兒出生前心源性猝死危險的評估

20心室顫動的成像技術

21藥物導致的QT間期離散:是否能預測尖端扭轉型室速?

22QT間期延長與藥物安全性

23心源性猝死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

24猝死的心電圖示識.

25迷走神經介導的血管痙攣引起的致命性心室顫動

26風險因素評估:確定人群及個體的危險性

27遺傳性心律失常的心電圖表現

28短QT綜合徵

29長QT綜合徵致心律失常的機制

30基因突變與心律失常

31心肌病的現代分類

32室性心律失常流行病學改變

33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

34室性心動過速的基因治療初現曙光

35心衰患者心律失常的電生理標測

36自主神經系統與心律失常

37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的藥物治療

38診斷急性冠脈綜合徵最佳的心電圖導聯

39P波離散度增加預示著電轉復後房顫復發率增高

40房顫的神經基礎

41房顫心電圖改變的電生理基礎

42心力衰竭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

43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心電圖示志

44心電圖診斷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徵

45針對結構重構和電重構的心力衰竭靶向治療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