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生活中,一個人的外表比實際年齡大或小的現象比較常見,而人的心髒和實際年齡也可能“步調不一致”。如果預防措施得當,心臟完全可以比年齡“年輕”許多,反之,心臟則會過早地衰老。心臟就像一個高速運轉的發動機,如果按一個人心臟平均每分鐘跳70次、壽命70歲計算的話,心臟每天跳動10萬次左右,一生要跳近26億次。這個身體裡最繁忙的器官需要我們細心呵護,但人們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已經讓它提前衰老。英國利物浦心臟中心調查發現:20多歲、肥胖且沒有運動習慣的男性心臟的“年齡水平”相當於六七十歲的職業運動員的心臟。2006年,世界心臟聯盟此次調查顯示,中國40歲以上的人群中,只有20%屬於“人老心不老”,13%“人未老心先衰”,54%的人心臟隨年齡一起變老。
計算方法
在實際年齡的基礎上:
1、血壓高,加5歲。
據統計,中國每年心腦血管病死亡350萬人,其中一半以上死亡與高血壓有關。70%的腦卒中、50%的心臟病發生與高血壓有關。
2、吸菸,加4歲。
吸菸對心臟的損害是長期且頑固的。研究發現,吸菸的人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是常人的3倍,女性吸菸者患心臟病幾率額外增加25%。
3、有家族史,加1歲。
美國《女性摯友》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直系親屬中有超過兩人患有心臟病,發病風險將增加4倍。
4、如果你是男性,加3歲。
美國“心臟年齡”網站收集的600萬數據顯示,男性的心臟年齡比實際年齡老3歲,這與他們吸菸率高、精神壓力大有關係。
5、愛吃肉,加3歲。
研究發現,提升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助於降低心臟病和腦卒中患病風險。紅肉中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壞膽固醇,威脅心臟健康。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如果將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換成不飽和脂肪酸,可使冠心病的患病風險降低19%。
6、口味重,加2歲。《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顯示,如果將每天食鹽量減少半茶匙,冠心病的患病率將大減。
7、喜歡熬夜,加4歲。習慣熬夜、長期睡眠不足的人容易精神緊張、煩躁,這會導致小動脈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加,從而導致血壓升高等症狀,誘發心臟病。
8、習慣久坐,加4歲。長時間伏案工作、上網或打遊戲,容易導致深靜脈血栓,而血栓一旦游離至心臟或肺臟,就容易導致心臟病。
9、肥胖,加4歲。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肥胖是導致冠心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此外,肥胖還會增加心梗、中風的發病率。
10、靜息心率每分鐘75次以下,減2歲。近年來,大量研究證實了靜息心率(人在安靜、空腹、清醒的狀態下,不受外界環境影響而測出的心率)增快,是心血管疾病發病與死亡的一項獨立危險因素。《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一項研究發現,靜息心率大於75次的男性比靜息心率更低者的心臟病早亡危險高3倍。
11、每天運動30分鐘,減5歲。美國心臟協會在2010年就曾提出,每周進行不少於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能夠保護心臟。
12、心態平和,凡事不急躁,減3歲。壞情緒是心臟大敵,有心血管病的人更不能著急、上火,很容易誘發急性心臟病。
13、愛吃堅果,減2歲。堅果是心臟的最佳零食。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每周吃2~3次堅果的男性比幾乎不吃堅果的男性死於心臟病的幾率要小30%。2014年,美國心臟學會已經將堅果列為“護心食品”。
調控目標
對一般人而言,如果稍一活動就氣喘吁吁,表明心臟的老化已開始。年老並不意味著心臟老,關鍵在於預防是否到位。為便於控制導致心臟病的危險因素,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教授總結了5個數字:0、5、30、140/90,即:
吸菸為0;
總膽固醇控制在5mmol/L以下;
每天走路30分鐘(健康人快走、冠心病患者以不發作心絞痛為準);
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預防措施
1、合理運動,強壯心臟
運動可以幫助身體把多餘的膽固醇排出體外,避免其沉積在血管內壁。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彈性,降低血壓。
建議每次運動不少於30分鐘,每周運動至少5次,每次運動的最高運動心率為170減去年齡,超過則會加重心臟負擔。
2、補鉀排鈉,保護血管
鉀能夠調節心律、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多數成人每天需要補充4.7克。鉀在西紅柿、土豆、香蕉、李子、葡萄乾等中含量都很豐富,山芋和番茄醬中含鉀量最高。
鉀離子可促進鈉離子排出、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還能防止膽固醇在動脈沉積,保護血管。
3、按時服藥,預防為主
心腦血管患者,預防很重要,不能等到疾病發作再去醫院。可以服用中藥進行防治。
冰片,有芳香開竅的作用,可以緩解病人不舒服的症狀,維生素E和維生素B6,對保持動脈壁的功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紅花和冰片既有助於增進血液循環,還可明顯提高人體的耐缺氧能力,尤其是提高心肌含氧量,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優秀藥物。
4、少吃甜食,穩定血壓
血壓正常的人,每日吃糖超過一定量,就會有血壓升高的風險。老年人每天攝入的糖最好控制在20—30克。兩三塊甜味餅乾的含糖量很容易突破20克,一般一瓶500毫升甜味飲料的含糖量在40—50克。
此外,如豆漿粉、袋裝麥片、黑芝麻糊、藕粉等沖調飲品,含糖量近60%,應謹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