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管理

心理管理

《心理管理》是由顏世富編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出版的管理類圖書,為“中西管理會通叢書”之一。該書根據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對心理管理能力、心理領導能力測驗與訓練、個別差異與管理、心智模式管理、情緒管理、意志管理、心理健康管理、企業文化管理等內容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心理管理不僅影響管理者管理效能的發揮,而且還影響員工心理的變化;不僅影響員工當前的表現,而且還影響其未來的發展。本書由上海交通大學東方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套用心理學專業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國民素質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上海慧聖諮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顏世富博士主編。

基本信息

含義

肖漢仕認為心理管理是運用心理科學的方法對心理活動過程、心理特徵以及心理狀態有意識地進行訓練、引導、激發、控制以及最佳化、教育、輔導、疏導、調適、矯治等實踐活動。

編輯推薦

本書為“中西管理會通叢書”之一。本書對心理管理、心理領導、心理領導力測驗與訓練、個別差異與管理、心智模式管理、情緒管理、意志管理、心理健康管理、激勵管理、企業文化管理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系統的論述,既闡述了東方心理管理的基本思想,又融合了西方現代管理的基本理論。

內容簡介

對人的管理不能只注重下達任務、一般號召、滿足物慾等低水平的操作上,必須關注人的心理發展規律,真正調動員工內在的積極性。管理者要遵循事物發展與人的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有意識、有目的地藉助各種媒介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保持良好心態,以實現組織的目標。心理管理不僅影響管理者管理效能的發揮,而且還影響員工心理的變化;不僅影響員工當前的表現,而且還影響其未來的發展。有意識地運用間接的、隱性的心理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本書對心理管理能力、心理領導能力測驗與訓練、個別差異與管理、心智模式管理、情緒管理、意志管理、心理健康管理、企業文化管理等內容進行了深入系統的論述,既闡述了東方心理管理的基本思想,又融合了西方現代管理的基本理論。

本書除了適用於高校管理類專業教材外,還可用作各種管理類培訓教材,並可供關心管理理論及其運用的人士閱讀。

目錄

叢書前言

前言

緒論 管理從“心”開始

第一章 心理管理概述

第一節 心理管理的特徵

第二節 中國古代心理思想

第三節 西方心理學的歷史流派

第二章 心理領導

第一節 心理領導概述

第二節 心理領導的意義

第三節 心理領導者的多重角色

第三章 心理領導力測驗與訓練

第一節 自我認識

第二節 心理領導者人際關係技巧的拓展

第四章 團隊心理領導管理

第一節 團隊及團隊成員

第二節 團隊心智模式剖析

第三節 心理溝通管理

第四節 團隊心理領導測驗與訓練

第五章 個性差異與管理

第一節 人格理論

第二節 人格測驗

第三節 個體行為

第四節 塑造完美的人格

第六章 心智模式管理

第一節 豐富的心智模式

第二節 心智模式的自我完善

第七章 情緒管理

第一節 情緒智力的內涵與診斷

第二節 個體情緒技能訓練

第三節 效率、情感與管理

第八章 意志管理

第一節 中國古人對意志的認識

第二節 意志過程和挫折體驗

第三節 磨礪意志的鍛鍊場

第九章 心理健康管理

第一節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節 壓力管理

第三節 工作壓力管理

第十章 激勵管理

第一節 激勵的基本問題

第二節 激勵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 激勵的原則、程式和方法

第四節 薪酬激勵

第十一章 企業文化管理

第一節 企業文化對人的薰陶

第二節 企業文化要義

第三節 如何進行企業文化建設

第四節 員工認同與企業文化推進

參考文獻

作者經歷

顏世富,經濟學博士、心理學碩士、醫學學士。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交流、培訓、講學。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東方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上海慧聖諮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世界中醫聯合會中醫心理學會常務理事;上海管理教育協會常務理事。

編撰、參編、翻譯了《東方管理學》、《管理學》、《領導藝術》、《管理心理學》等40餘部著作。

多次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中國工商銀行、中國移動、中國銀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中國華能、中國神華、寶鋼集團、上海汽車集團、SAP中國等100餘家著名企業提供諮詢與培訓等方面的服務。

多次接受中央電視台、東方電視台、上海電視台、《文匯報》、《中國青年報》、《第一財經日報》等新聞媒體的採訪。

文摘

第一節 人格理論

一、人格的定義與作用

有人統計過,有關人格的定義有100多個,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拉丁語中,“人格”的本意是面具。這讓我們想起舞台上演員帶的面具,或者是京劇臉譜。從臉譜我們就可以知道劇中人是一個性格怎樣的人。因此,把人格叫做面具包含了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每個人所表現的人格特點,是其展示於外的,在人生的大舞台顯示給別人看的一面,是公開的人格。另一層意思是,每個人在其面具後面還有別人看不到的,但是自己能感受到的一個真實的人格。還有一部分是甚至連你自己都不能完全意識到的。這就是人格本來的含義。

而我國心理學界更認同《中國大百科全書》 (教育卷)對人格的界定:“個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個人的一些意識傾向與各種穩定而獨特的心理特徵的總和。”從這個定義出發,人格被認為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結構,包括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兩個方面。前者包括需要、動機、興趣、情感、態度、品德、價值觀,是個體行為穩定的動力系統;後者包括性格、氣質、能力。

具體來說,人格是一個穩定的特性和傾向系列,它決定著人們心理行為(思想、情感、行為)的共同性和差異性,並且具有時間上的持續性,它不能簡單地被理解為是當時社會及生理壓力的唯一結果。

這一定義包含三個重要內容。首先,它沒有將人格的影響僅局限於特定行為、特定情境或特定的人,而是將人格理論作為一種一般的行為理論——試圖去理解或描述在任何時候的所有行為。事實上,企圖去定義人格概念即意味著想要解釋人類的許多本質。其次,“共同性與差異性”這一句子意味著人類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某種意義上,每個人和所有其他人相像,或者只與某些人相像,或者和任何人都不相像。人格理論通常描述人們之間的共同之處和差異之處。理解個體的人格特徵也就是理解什麼是個體與其他人共同之處及什麼是個體的獨特之處。最後,人格具有穩定性及時間上的持續性。

序言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心理管理的重要性和複雜性將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我本人目前主要從事企業管理方面的教學、科研與諮詢工作。但是最近幾年也經常受到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寶鋼等著名機構的邀請:進行心理管理方面的培訓與諮詢。

在以前的管理工作中,很少聽到心理資本、情緒資本、員工心理援助計畫、靈修、情商等說法,但現在的管理工作則要經常與這些內容打交道。

《孟子•滕文公上》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兵家提倡在戰爭中要“攻心為上”。我在2000年出版的《東方管理學》中指出,管理的核心是治心為上。所謂“治心為上”,是指在管理工作中,要把調節和控制管理者本人和被管理者的心理放在首位。管理可以簡稱為管人理事,事也是人在理,人的行為受心理驅動,所以,對於心理的管理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關於心理能量的巨大,孫中山先生可謂論述到了極致:“夫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國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現象也。是故政治之隆污,系乎人心之振靡。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孫中山先生透過國事、政治現象,發現人心才是源頭,一切行為都是在心理的支配下產生的,因而得出結論:“物質之力量小,精神之力量大”;革命取得成功,“精神能力實居其九,物質能力僅得其一”。

本書由上海交通大學東方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套用心理學專業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國民素質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上海慧聖諮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顏世富博士主編。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組織管理系執行主任唐寧玉博士、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呂曉俊博士、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周曉君任副主編。上海慧聖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劉佳、上海交通大學網路學院吳海燕、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李怡博士等人參加了編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