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旅遊

心理旅遊

心理旅遊是一種新的放鬆心情的好方法,就是和一個亦師亦友的心理醫生一同上路,在大自然中敞開心扉,面對山水說心事,在旅途中接受心理醫生的疏導。

摘要

心理旅遊 心理旅遊

特色

心理旅遊與眾不同和普通的旅遊方式相比,心理旅遊的組織者會在旅途中做一些非凡的安排,比如:

組織集體活動

組織者將旅遊團分為幾個小組,開展一些比賽性質的集體活動,比如爬山比賽,以各組最後一人到達山頂的時間計為該組成績。這樣,大家會自覺地互幫互助,被關心的人有感激心情,給予關心的人有助人心態,相互之間就會有良好的交流和溝通。此外,旅途中還會穿插一些心理遊戲。

精心選擇景點

心理專家會選擇一些既美麗又艱苦的地方,這樣,旅遊的時候很苦很累,回到工作中以後,才會回味無窮。楊霞教授認為,要想得到真正的休息,不要選擇一些過於舒適的景點,像海灘,人們只是在海邊躺著,回到工作崗位以後,又會感到枯燥乏味了。

進行心理疏導

旅途中,心理專家會為大家梳理情緒。比如參觀草堂時,團員們圍坐一起,沏上一杯茶,以第三人稱講出自己的問題和感受。專家不會做出是非判定,但會幫助團員總結其行程中的表現,進行提示和疏導,有時還會講解一些社交技巧。

作用

與一般的旅遊相比,心理旅遊究竟可以起到什麼作用?作為心理旅遊的最早發起人之一,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楊霞女表示,心理旅遊是用來做心理康復的,可以帶來深度的放鬆。

心理旅遊教人學會休息,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經常感到累,實際上不是體力透支,而是不會休息。比如,國慶長假,有些白領人士覺得平時工作太累了,選擇打牌、聽音樂、看電視等看似很放鬆的休閒方式,還有人乾脆睡上好幾天的覺,實際上這些並不是科學的休息方式,為什麼?原來,白領人士的疲憊大多屬於腦力疲憊或者心理疲憊,並非體力疲憊,體力上的休息並不能緩解這些人的疲憊感。

“通過心理旅遊,我們希望告訴大家,什麼是真正的休息。比如參加戶外活動和體育鍛鍊,進行有益的社交活動,使大腦在運動中得到放鬆,調整好精神狀態,才可以解決腦力疲憊和心理煩累的問題。”楊霞教授說道。

評價

心理旅遊 心理旅遊

心理旅遊要加強社交練習“所謂心理旅遊,這是中國心理學提出的新概念,

在美國還沒有這樣的說法。”美國執照心理醫生張源俠博士,他認為心理旅遊

是一個新事物,其心理學核心其實就是展開社交練習,大家開心地遊山玩水,

再穿插一些社交技能練習是心理旅遊獨到之處。加強社交練習,心理旅遊就

會有收穫。

張博士認為,社交技能練習對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非常重要,“美國籃球、橄欖球比賽為什麼那么火,因為那裡也是社交場合,大家在球館內進行了良好的交流和互動,放鬆了情緒。”“旅遊黃金周,旅遊是開心的,不會帶來什麼心理問題,問題往往出在旅遊不便所引發的問題上,諸如事故、誤點、受氣、擁擠、失物等等。在出發前,對這些意外多做預備是很重要的。”張博士最後非凡提醒。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3年05月

銳詞報
手機報IN詞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

互動百科與卓望信息結成百科知識類內容資源唯一合作夥伴關係,由互動百科向中國移動手機報用戶提供新鮮、趣味的網路銳詞 ,與中移動手機報共同打造新傳媒。

2013年05月IN辭彙總 | 父母相親團 | 職場奶媽|拍碼族|0.8哲學|人脈午餐|數字讀者|粗食族|學習商數|外包式育兒|社交退縮症|升職負效應|產後購物症|軟資產|雙盲現象|剛學族|成人寶寶|批評式觀看|強人強迫症|韌商|44歲現象|食物鍾|公交狂躁症|隔代寄養|憂鬱效應|嘆老族|高考保姆|投資下一代|22-22-22員工|公交長頸鹿|心理旅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