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三絕

徽州三絕

古徽州的“牌坊、祠堂、民居”也被人們稱之為人文景觀的“徽州三絕”。

古牌坊

古牌坊 古牌坊

明清時期的徽州,據不完全統計,立有各類牌坊近千座,可以說是一府六縣,牌坊林立。較為突出的是歙縣棠樾牌坊群,成孤形排開七座牌坊,表彰的是鮑氏宗族明清兩代“忠孝節義”的典範人物。而歙縣縣城許國八腳牌坊,應該是古徽州個體規模最大的牌坊了。而比許國牌坊早建六年的黟縣西遞胡文光牌坊,則是古徽州建造最為精良的牌坊,據說胡文光是清官,皇帝恩許他生前回鄉建造一座牌坊以光宗耀祖,他拿著皇上的“批文”,兩袖清風地回到故鄉,是故鄉的徽商們以他是清官為榮,集資為他建造了一座雕刻精美的石牌坊。“貞節牌坊”在徽州牌坊中占有相當的比例,只不過貞節牌坊通常比較小而簡陋,最小的貞節牌坊當數歙縣許村一門雙寡的“雙孝節坊”,兩位年青守寡的女人,靠著為人納鞋底為生,死後,鄉人為其整理遺物時,發現她們還留有些許碎銀,商議後,便用那點銀為她倆建了一座很小的牌坊。

祠堂

祠堂 祠堂

與牌坊一樣,古徽州祠堂也是數不勝數。祠堂中供奉的是祖先的牌位,而進入祠堂的祖宗必須是生前享有功名,或教化有功,或躬身踐行封建倫理道德有突出表現的人物。

如今,在古徽州的土地上,保存最為精美的祠堂當數績溪龍川“胡氏宗祠”,而規模最為宏偉的當數呈坎的“貞靜羅東舒先生祠”。

民居

受封建宗法制度的約束,和光宗耀祖責任的驅使,發了財的徽商們,把大量的財富帶回家鄉,圍繞著宗祠,建造起一幢幢精美的住宅。房子雖然是各家各戶自行投資,但建築風格卻是整齊劃一,高低錯落的馬頭,清一色的白牆黑瓦,在綠水青山的映襯下,顯出一派寧靜與祥和。房屋外牆雖然樸素,但住宅內部往往卻極其奢華,磚雕、石雕、木雕的構件被大量採用,財大氣粗的徽商住宅,占地面積之大,內部設施之完善,又集彩繪、三雕於一室,被後人稱之為“民間故宮”。

歙縣有位徐普來先生,為了搶救、保護和發展徽文化,出資收購那些倒塌的老房,積10餘年之力,在縣城集中恢復了一座占地20畝,建築面積近萬平方米的“徽州人家”。我們為徽州文化有這樣熱心的保護者而額手稱慶。

註:徐普來——黃山第一貪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