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融法師

德融法師

德融法師(1884~1977年)為民國初活躍於台灣佛教界之台籍僧人。俗姓沈。生卒年不詳。日本統治台灣期間,日本曹洞宗之勢力在台甚熾。光緒三十四年(1908),法師隨日本曹洞宗禪師大圓玄致東渡日本留學,為台僧留日之第一人。返台之後,於民國五年(1916)與本圓、善慧等人共同設立台灣佛教青年會、佛教中學林,並促使自此中學林畢業之青年僧侶留學日本,故台僧留日之人數日漸增多,對於台灣佛教形成日本化之傾向不無影響。後任基隆靈泉寺住持。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出家受戒

德融法師,俗家姓沈,幼名阿番,台灣台北縣汐止鎮人,清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甲申歲八月八日出生。童年時代曾受學塾教育,光緒二十年甲午之戰,翌年日寇竊據台灣,台人起兵反抗,社會動盪不安,德融因而輟學。三數年後,社會安定下來,光緒二十三年,德融進入日寇所設的水返腳公學校──即台灣光復後的汐止國民國小讀書。民間龍華齋教盛行,德融在十六歲的時候,也皈依龍華齋教,為源信堂的信徒。那時基隆月眉山靈泉寺開山善慧和尚,年方十八歲,也在基隆加入了龍華教,二人以此機緣而相互認識,影響到德融後來一生的命運。

德融在公學校尚未畢業,受到一個日本照像師看重,雇他為助理,學習照像技術,同時也擔任照相師的翻譯,德融於是休學就業。德融自幼生性穎悟,很快的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日語。光緒二十八年,善慧在善智和尚的鼓勵下,到福州鼓山出家受戒,後以比丘身份回到基隆,德融常到基隆深侯善慧。後來善慧在基隆月眉山興建靈泉寺,需要助手幫忙,特別是需要會說日語通日文的人。因為日寇時代辦事,隨處都要與日本人辦交涉,所以善慧費了許多唇舌,勸導德融出家。終於在光緒一九〇七年初春,因緣成熟,德融同意出家,他辭別雙親,到靈泉寺依善慧和尚剃髮披緇,成為一名二十四歲的沙彌,他即買輪內渡祖國,趕上鼓山湧泉寺春戒之期,按傳統常軌掛褡報到,受過三壇大戒,然後返回台灣。

那時月眉山靈泉寺已開始籌備興建,但建築許可尚未批下來。德融回到台灣後,在他的奔走交涉下,申請到了日寇台灣總督府的建築許可,同時並將善慧和尚編入日本曹洞宗的僧籍。光緒三十四年九月,靈泉寺大殿落成,十月一日舉行第一代住持晉山大典,日本曹洞宗管長石川素童禪師,親自渡海來台灣主持升座。觀禮的貴賓、參拜的信徒人山人海。但因為語言上的關係,只有德融隨在石川禪師身邊,為他作傳譯。石川禪師認為德融是可造的僧材,遂勸他到日本留學進修。那時德融年方二十五歲,充滿進取之心,希望能夠到日本升學。因此德融就隨著石川禪師到了日本。

赴日學法

德融初到日本時,被安排在日本曹洞宗大雄山最乘寺,也就是石川禪師曾住持過的寺院。這裡有曹洞宗認可的僧堂,是專門培育僧材的學堂,分為初等、中等、高等三級,德融被編入初等科傍修(傍修即非正式的學生,猶如旁聽生)。一年之後,到宣統元年(一九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第一年學業修完,成績優異,得到一肩安陀衣(袈裟之一種)的獎賞。翌年初春,考進曹洞宗第一中學林讀書,同時得到曹洞宗宗務院頒給五年獎學金。他有了五年獎學金,本來可以專心一意向學,讀完一般中學的課程,但唯讀了兩年,到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二月,靈泉寺的開山善慧和尚,與一位秀才出身的蔡桂村居士,聯袂到了日本,與曹洞宗有關人員及日本官吏交涉,由曹洞宗大本山贈送《大藏經》一部給月眉山靈泉寺作為鎮山之寶。在交涉過程中,德融隨著做翻譯。在善慧和尚離日返台時,向德融提出輟學回寺幫助寺務的要求。德融礙於師命,不得已向中學林辦了休學手續,返回基隆靈泉寺。

德融法師於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二月,自日返台,在靈泉寺任日文教師及外副寺的職務,辦理對外交涉、接待賓客、金錢出納等事務。四月,隨著善慧和尚內渡參訪,曾朝禮過天台山、普陀山等佛教勝地。同時到福建泉州虎溪岩,敦請會泉法師來台弘法。自大陸回台,八月,善慧和尚主辦“愛國佛教講習會”,德融在會中講《金剛經》、《心經》、《佛教三字經》等課程。一九一三年,德融隨著善慧和尚同往印度,於朝禮佛陀聖跡外,併到南洋檳榔嶼、緬甸仰光參訪。在仰光時,得到僑胞中善信的幫助,請得玉佛三尊及佛陀舍利五顆,迎回台灣,作為靈泉寺鎮山之寶。

一九一四年十月,日本曹洞宗管長,任命德融為駐基隆市布教師補。一九一五年,德師受嘉義紳士廖炭居士之請,到嘉義歷史最久的大叢林火山大仙岩,主持重建了大仙岩大雄寶殿的工程。他在大仙岩忙碌了一年多,完成任務後回到月眉山。

一九一八年,德融法師第二度東渡日本進修深造。原來日本曹洞宗大本山管長石川素童禪師,一向看重德融,早在十年前的光緒三十四年,他曾把德融帶到日本,讀曹洞宗中學林;一九一八年他又親自寫信給德融,要他到日本“立職”(受法或拜法師)。日本佛教制度,出家人須要經過立職,才可成為真正的和尚,才能做人天的導師。冬天,德融到了日本,先入大本山總持寺認可的僧堂讀書修持,到一九一九年三月二十八日,大本山總持寺監院通知他,任命為本山當夏首座。但要經過安居禁足、如法辯道等程式。他在本山禁足四個月,與本山或外來的僧侶展開法戰──任由大本山總持寺的僧眾乃至外來參加的和尚,發問關於佛法的問題。隨問隨答,如果當夏首座答覆不出,就被人奪走袈裟,而且首座就做不成了。這是日本的禪宗的傳統習慣,非經過一番法戰,就不能成為真正的和尚。通過了“法戰”的考驗,同年七月十日,由大本山總持寺監院發給德融證書,並授與學術優等的獎狀一紙。繼而由曹洞宗最高首長日置默仙禪師宣布,準許德融轉衣──可以穿上祖衣登台說法。

弘法利生

一九一九年秋間,德融由日本回到台灣,以後二十年的時間,全力奉獻在“台灣中學林”的經營與發展上。台灣佛教中學林成立,第一任林長是曹洞宗台灣別院院主大石禪師,學監是基隆月眉山開山善慧和尚。德融初為助教,後改任副學監,心源和尚為寮監。因為善慧和尚常不在校,所以校務重責,多落在德融身上。其間德融曾赴日本進修年余,中學林事務由心源和尚代理。中學林每年的維持費,約需日幣三千圓之譜,全靠善慧、善性、心源三位和尚負責化緣募捐。一九二〇年三月,第一屆學生畢業,初入學時有四十多位學生,到畢業的只剩下十個人。

翌年,創辦人兼第一任林長大石堅童禪師,駐台任期兩任屆滿,調回日本,他把林長職務交給學監善慧和尚,德融也順理成章的繼任為學監。這時曹洞宗在台的布教監督是水上興基禪師,德融與水上禪師協商,由水上禪師向曹洞宗宗務院呈請特別補助。後來宗務院經核准,每年補助中學林經費五千圓,同時校名改稱為曹洞宗中學林,這樣以後才不再募化經費,德融學監的擔子也稍為輕鬆下來。

德融法師學監的職務,直到一九四〇年,他繼德馨和尚之後,出任靈泉寺第三代住持時才卸任。在他任副學監、學監的二十餘年間,中學林的維持和發展,多由他來籌劃負責。同時在此二十餘年間,校名也更換了三次。即是由台灣佛教中學林,更名為曹洞宗台灣中學林,後來再更名為台北中學。到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後,台北中學又改名為台北市私立泰北高級中學。

一九三四年,靈泉寺開山善慧和尚,自靈泉寺住持位退居,由善智法師的剃度弟子德馨和尚繼任為第二代住持。一九三八年八月,日本曹洞宗管長任命德融為基隆市駐在布教師。同年,靈泉寺住持德馨任滿退居,由德融繼任為第三代住持。德融因為自己沒有在日本完成學業,認為是終身遺憾,所以他晉山之後,即致力於僧侶教育。他得到曹洞宗宗務院的準許,在靈泉寺設立禪林(即佛學院),招收台灣省學僧及在家信士,男女兼收,採取小班制,每班約收二十人左右,三年畢業。在林肄業期間,教授以佛學、禪宗,乃至一般宗派綱要的課程。禪林由設定到台灣光復為止,前後畢業了三班學生,後來都在各處寺院擔任住持。

一九四三年三月,德融被曹洞宗大本山任命為五等教師。日寇台灣總督府推行皇民化運動,到處破壞摧殘台灣省民間信仰,把佛像神像焚毀,美其辭曰“神佛升天”,毀棄了佛像神像的寺廟,把廟產改為財團。但靈泉寺因有德融法師坐鎮,他與日本宗教界有著良好的關係,因而沒有受到迫害與騷擾,保存下了寺院和文物。翌年──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寇侵華戰敗,無條件投降,中國八年抗戰,終於獲得勝利,台灣光復。而靈泉寺的禪林教育,也因勝利光復而停辦了。

培育僧才

台灣光復的翌年,德融法師在法眷及信徒大會上,把靈泉寺住持產生的方式,由繼承制改為民主選舉制,任期定為三年。一九四七年德融法師退居,在新制度下產生的首位住持是普壽和尚。一九五〇年改選,當選的是文印和尚。在這段時間中,南京政府撤退到台灣,許多大陸來台的法師如慈航、戒德、慧峰等,都曾到月眉山駐錫過一段時間。一九五三年住持改選,德融法師再度當選,同年他也當選為中國佛教會台灣省分會理事長,為台灣省佛教寺院僧侶服務。德融法師年屆七十,八月初八是他的壽誕。寺中常住眾五十餘人,及各地信徒紛紛上山祝壽,情況十分熱烈。

一九五五年,是開山祖師善慧上人圓寂十周年之期。德融法師為報師恩,決定舉行春期傳戒大典,戒期定自農曆閏三月一日開堂,同年四月初一日圓滿,兼修水陸道場,各地來山求戒者四百三十六人。戒壇三師,說戒和尚是智光老法師,羯磨阿闍黎是證蓮法師,教授阿闍黎是東初法師。尊證阿闍黎有覺淨、默如、靈源、慧峰、永傑、文印等法師。開堂和尚隆泉、陪堂和尚戒德、維那守成、僧值廣慈、引禮師慈靄、守成、蓮航、依萍、大悲、嚴持、靜嚴、通妙等法師,都是佛教中一時之選的人物。

一九六二年,普欽和尚當選為第七代住持,一九六四年在靈泉寺開辦了正覺學苑,五月開始招生,九月九日開課,德融法師以年逾八十的高齡,親為學生講授禪學。一九六六年以後,老和尚體力衰退,四大不調,一度住入台中市的順天中央醫院治療(順天醫院院長陳天機博士是老和尚的皈依弟子,法名普果),出院後在台北市太原路靜養。一九七〇年冬,報恩堂住持普瑛師,為孝順上人,別開淨室,迎接老和尚到山上靜居。一九七一年六月間,老和尚的大弟子普欽和尚,在花蓮化道寺圓寂,老和尚師徒情重,坐飛機到花蓮去參加告別典禮。由於旅途勞頓,在花蓮東淨寺示疾,飛回台北後,住入台大醫院治療了一段時間,出院後在金山鄉靜養,到一九七七年十月五日,化緣已盡,圓寂於金山鄉善德寺,世壽九十四歲,僧臘戒臘各七十夏。

德融法師一生弘揚佛陀正法,注重僧侶教育。他二十四歲出家,同年往福建鼓山湧泉禪寺受具足戒。三十三歲至五十五歲服務於台灣中學林,繼而到靈泉寺擔任住時,立即開辦禪林,努力培養人才。光復之後,又幫助其徒孫修嚴(法號晴虛)創辦正覺學苑。其間特別資助其徒弟普現(俗名李添春)留學日本,普現畢業於日本駒澤大學,以後曾任台北帝國大學助教,光復後任台大農學院教授。此外獎掖後進留學或進修等,事例極多。

台灣光復後,德融法師曾任第三屆中國佛教會台灣省分會理事長,及基隆市支會理事長多年,一九六一年擔任中國佛教會弘法委員,一生都為佛教弘法事業努力,這種為法忘身的精神,值得後人的讚嘆與效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